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撫平創傷笑對未來 盈江震區受災群眾積極開展生産自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0日 20: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雲南省盈江縣發生5.8級地震

  在廢墟中新生——盈江震區受災群眾積極開展生産自救

  3月20日,當地供電公司的電工在重災區允冒村為臨時安置點的受災村民安裝供電設施。雲南盈江“310”地震已經過去10天,災區各族群眾在社會各界援助下,全面展開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工作,整個震區充滿生機。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 攝

  新華網雲南盈江3月20日電(記者顏牛、李萌、劉娟、吉哲鵬)十天前,地震使盈江大地滿目瘡痍。地震震垮了從縣城到鄉村的許多房屋,卻震不倒30萬盈江人不屈的精神。

  十天過去了,盈江人從瓦礫堆上爬起,撣撣身上的塵土,走出地震留下的陰霾,恢復農業生産,回歸正常生活,著手重建家園。

  這個時候,儘管地震仍讓盈江人心有餘悸,但劫後余生讓他們更加懂得“活著,才是最好的”,“只要活著,什麼都可以重來”。

  他們站在廢墟上,嚮往新生,用雙手再建美麗富饒新盈江……

  恢復生産,確保豐收

  在盈江縣城外不遠的一條公路兩旁,舊城鎮上廣朗村村民刀保祥和村裏的鄉親們正在田裏搶收被當地人稱為“洋芋”的馬鈴薯。

  十多畝的洋芋地裏,二十多個村民依次排開,揮舞著鋤頭,把洋芋從土裏一點一點刨出來、揀起,整齊地堆放在一旁的空地上。

  前來幫忙收洋芋的刀承友告訴記者,地震中村裏不少房子都開裂了。災難讓村民們更加團結了,從震後第二天開始,大家就一起商量著要努力恢復生産,全村勞力都統一安排下地幹活時間,搶在下雨之前把全村洋芋都挖出來,一家都不耽誤;在生活上也相互照顧,做飯吃飯、清理危房都一起互相幫忙。

  看到剛剛挖起的洋芋,刀保祥臉上露出了喜悅:“多虧了鄉親們的幫忙,今年的收成肯定會比去年好,而且今年洋芋價格很穩定,可以賣個好價錢。我準備抓緊時間把洋芋賣了,掙了錢修房子。”

  在盈江的各個村寨,災情趨於平穩後,村民們恢復生産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記者在弄璋鎮賀哈村看到,正午時分,村裏婦女們成群結隊地從甘蔗地裏背著剛砍下甘蔗回到村裏。村民們告訴記者,等村裏把甘蔗砍下來,糖廠就會馬上過來收甘蔗,今年雖然遭了地震,但地裏沒什麼損失,跟往年差不多。

  記者在盈江的幾家制糖廠採訪了解到,各糖廠正積極組織工人積極開展生産自救,糖廠沒有受損的機器正開足馬力生産,避免給蔗農造成損失。

  平原糖廠由於生産車間損毀嚴重,已將1000多噸未榨甘蔗運往臨近的弄璋、盞西糖廠,所屬蔗區約10萬噸待收甘蔗也將被調往這兩家糖廠。弄璋糖廠生産副廠長劉克武告訴記者,目前工廠開足最大馬力,每天壓榨甘蔗4750噸,盡最大能力確保所有蔗農甘蔗的壓榨。

  3月20日,傣族村民葉回玉(左1)在清理廢墟中可用於恢復重建的磚瓦。雲南盈江“310”地震已經過去10天,災區各族群眾在社會各界援助下,全面展開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工作,整個震區充滿生機。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 攝

  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緊鄰盈江大堤的弄璋鎮允冒村,地震後的房屋幾乎成為一片廢墟,未倒的幾堵墻成為往來過路的村民的威脅。記者看到38歲的村民寸小六時,他正在破損的屋頂上撬起瓦楞,屋檐下12歲和13歲大的兩個兒子一個在長梯上,一個在屋檐下給他打下手,接過瓦楞整齊地擺放在墻角。

  “這些木頭到時候重新蓋房子的時候還可以用的。”寸小六對記者介紹道,而在寸家的院子裏,還有十幾根粗壯的竹子疊在一起,“哦,那些竹子是準備用來建搭簡易房的。等明天解放軍過來把我家的這堵墻推倒收拾乾淨後,我就準備在這片空地上蓋簡易房了。”寸小六指著已經坍塌的房子説著,雖然蓋起的新房仍是簡易房,但他依然充滿期待。

  離允冒村不遠的賀哈村,進村道路上的一派熱鬧景象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七八個壯漢每個人都背著一根長長的竹竿向村子裏走去,最後將它們擺放在村口的這片空地上。在這片地上,豎著兩短一長許多組這樣的竹竿,遠處電焊冒出的火光像被點燃的焰火。村民們三五人分成了許多組頂著烈日,揮汗如雨。村委會主任蔡文東的介紹讓記者了解到一個大型工程正在鋪開:“你看,我們的村民們正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搭簡易房。”他指著眼前的空地描繪著:“你看這8畝地,5天以後將要蓋出1600多平方米的簡易房,一共有90多間呢!那邊還有一個140多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建好以後,村裏的400多人就再也不用住帳篷了,都可以住在這裡,而且還有了活動場地。”

  “之前我們村就已經分好了組分工負責,你看我們就是專門負責砍竹竿、削竹尖,把竹竿插在地上。”正在砍竹竿的村民岳小板擦了一把汗,對記者説,“想想5天以後就能住上新房子,大家都不知道有多高興了,幹起活來特別賣力。本來説好只要男人來幹活的,現在全村的人都過來幫忙了,大家都希望早點把新房子建好。”

  3月20日,賀哈村的村民在搬運建蓋防震簡易房使用的竹材。雲南盈江“310”地震已經過去10天,災區各族群眾在社會各界援助下,全面展開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工作,整個震區充滿生機。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 攝

  撫平創傷,笑對未來

  今天是週末。在大盈江廣場安置點的一角,9歲的盈江一小學生周燕妮正和同學一起把地上的塑料瓶收到垃圾袋裏,還用稚嫩的聲音告訴周圍的人們要注意環境衛生。

  她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家裏的墻壁裂開,水杯被震落在地上,當時特別害怕,馬上和父母逃出家去了”。被安排在帳篷裏住下後,她的情緒也慢慢穩定下來,特別是家人和同學們都沒有事,這讓她倍感安慰。震後第二天,她就和幾名同學開始聚在一起做志願者。“這些天我們就約到一起來幫忙清理垃圾,做些小事。幾天下來,我們認識了好多好多朋友,大家一起幹活特別開心”,周燕妮説。

  不遠處,10多名小學生在一名成年環保志願者的帶領下做環保。看到記者前來採訪,小朋友嘰嘰喳喳地鬧了起來,還有幾名小孩害羞地跑開。

  震後的年青一代,已經慢慢恢復了天真爛漫。而經歷了災難的成年人們,也更加珍視“活著”一詞的意義。

  平原鎮拉動寨的傣族婦女馮桑石感觸頗深:“雖然有鄉親受了重傷,但幸運的是,大家都活著,我們可以一起重建家園。”

  盈江縣玉錦公司是此次地震中人員和財産損失最為嚴重的企業,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公司倉管員許家順當時僅與遇難人員被埋地相隔兩步。他沒想到這兩步,竟然成為生死線。“我還會繼續在公司幹下去,也會更加熱愛生命,畢竟,這是一次重生。” 作為地震中倖存者,他更能體會生命的可貴,他説,“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活著,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

  3月20日,賀哈村的村民在建蓋防震簡易房。雲南盈江“310”地震已經過去10天,災區各族群眾在社會各界援助下,全面展開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工作,整個震區充滿生機。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 攝

  3月20日,舊城鎮上廣朗村村民在田裏搶收土豆。雲南盈江“310”地震已經過去10天,災區各族群眾在社會各界援助下,全面展開生産自救、恢復重建工作,整個震區充滿生機。 新華社記者陳海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