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日本核泄漏事故對我國無影響 搶購碘鹽完全無必要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中核集團科技委研究院陳竹舟教授 中國網 王銳攝影

  中國網3月18日訊 最近日本的核泄漏事故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人們對於核輻射的恐懼情緒也在不斷蔓延。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專家陳竹舟教授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就如何做好核輻射的保護措施,以及應該建立怎樣的核應急機制做出回應。以下是訪談實錄:

  核輻射對東京居民健康不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網: 首先問您一個問題,東京的核輻射值成了新聞媒體經常報道的數據。根據您的觀點,現在東京的核輻射值對東京當地居民有沒有影響?

  陳竹舟: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以後大家很關注,主要是釋放的放射性氣體到環境中會是怎樣擴散的,對人民的身體到底有多大影響,很遺憾,到目前為止,日本公佈這方面的數據比較少,所以我們不太可能詳細的解讀。從已經公佈的數據看,前幾天他們曾經給了一個數據,東京輻射水平可以達到本地水平的20倍。20倍意味著日本東京本來就存在的輻射水平大概是在0.05個微西弗左右,這20倍就相當於到了1個微西弗。

  我們相信核電站事故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最終是會終止的。東京居民到這個時候由核輻射帶來的輻射有一個時間段,所以量並不是很大。應該説到目前為止,核輻射對東京居民健康不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網: 我們看到有這樣一個比喻,如果東京人民在戶外行走的話,接受的核輻射相當於人們在醫院接受一次X光的檢查。

  陳竹舟: 這是大致的比例。比如我接受一次X光的檢查,比如拍片還是胸透,很顯然胸透劑量就會大。目前拍一次胸片可能也就是零點幾個毫西弗。相當於一個小時是一個微西弗,如果他們在外面活動一天24小時,增加了也就是24個微西弗,實際上還達不到拍胸片的劑量。

  中國網: 我們日常生活中體檢時,大家在拍完X光之後就會得知一個常識,就是自己的白細胞會相應減少。

  陳竹舟: 這個不會。由於浮躁引起血像變化,其中包括白細胞,這個一定要是比較大的劑量。這種情況下是不會發生的。

  核輻射稱為電離輻射 四種最常見

  中國網: 核輻射分為哪幾種呢?

  陳竹舟: 我們通常所講的核輻射一般就是指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這是我們最常見的。因為這些射線都是和原子核有關係,所以我們把它們叫核輻射。我這裡講一個概念,輻射大家平常經常可以接觸,比如熱輻射、光輻射,大家現在還很清楚的有手機、電視、電視塔周圍都有大家很關注的電磁輻射。這些如何區別?我們剛才講的核輻射是電離輻射,而其他的叫非電離輻射。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射線物質相互作用時會引起物質電離,所以我們叫電離輻射。

  我們可以大致看看它們的特性。比如α射線,它實際是一種帶正電的中離子。它的特點是穿透能力很差,我們通常説一張紙就可以把α射線擋住,對於它的外部防護是很好防護的。因為它是中離子,而且是帶電的,所以和物質相互作用就會引起物質電離,而且電離比較強,所以它的電離本領比較大。我們通過呼吸或者吃入到體內,它和組織器官相互作用,它的危害就比較大。因為它帶的電多。

  中國網: 這也就是我們提倡的要戴口罩。

  陳竹舟: 通常防止α射線就是防止內照射。β射線也是一個帶電離子,它帶的是負電,它就是一個電子流。它的特點是正好借助我們下面要講的,第一β射線本身帶電,但又不是中離子,所以電離本領要比α射線弱。它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説它比α射線穿透能力要強,但是穿透能力又不是很強。一般情況下,比如用一個鉑離板或者有機玻璃板就可以把它防護住。β射線離子外在防護要注意,但也是比較好防護。內照射時我們也要關注。高能β射線我們要注意。

  γ射線實際就是一種高能電磁波,它的特性就是不帶電,所以它不能使物質電離。但是它可以通過物質的相互作用,間接引起電離。還有一個就是它的穿透能力特別強,因此從外照射角度考慮,γ射線防護比較困難。比如通常我們要用高密度的材料,像鉛板,或者鋼板、鋼筋混凝土。目前鉛是比較好的防護材料。

  中子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原子核主要是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它不帶電,所以它的特性和γ射線差不多,但它又與γ射線有所不同,因為它本身也是中離子,質量要比γ射線高的多。所以它內照射和外照射都要注意,中子穿透能力比較強。根據它是快中子、慢中子,防護材料不一樣。

  還有X射線,大家平常接觸比較多的,這也是一種核輻射。它也是一種高能電磁波,和γ射線的區別是能量比γ射線低,所以穿透力比其他的β射線、α射線離子強的多,但是比γ射線弱一些。還有X射線我們要用電子轟擊,比如金屬板。

  遠離放射源、減少照射時間、增加屏蔽層都可防護外照射

  中國網: 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射線。比如現在演播室中就存在著好幾種射線。您剛才説的幾項射線特點,我們應該採取什麼對策來應對它們?

  陳竹舟: 因為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那麼可以通過直接外照射,就是在身體外部直接照射可以引起損傷,這就是外照射。還有通過吸入體內以後,我們叫內照射。外照射和內照射的防護方法是不一樣的。外照射防護,我們通常講有三種方法,第一就是屏蔽防護,也就是説我和放射人之間加一個屏蔽層,就會減弱,不一定全擋住,但是可以有效減弱。比如我們用鉛屏,我們可以擺很多鉛磚,可以防護。

  中國網: 我們看到新聞裏,日本人頭上頂著鉛板。

  陳竹舟: 比如我們照X光,以前在X光直接操作,現在是遙控的,原來都是在一個房間,都要穿鉛屏,戴鉛眼鏡。這可以效防護X射線,和γ射線。所以第一種就是屏蔽防護。比如我們看見福島向3號機組從空中注水時,飛機底盤嵌入鉛板,飛行員和機組人員身上穿戴著含鉛的防護服。

  第二種防護是距離防護。射線隨著距離增加以後很快就減弱,所以我們有效保護自己就是要遠離放射源,離它越遠越安全。

  中國網: 就像日本政府公佈的20公里防範圈。

  陳竹舟: 那是一個。比如現在它的4號機組閥門水池失水以後輻射水平非常高,人員很難接近,所以控制到一定距離。消防車再靠近就不行了,直升機也是,再往下降也不行,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中國網: 即使有鉛板也不行。

  陳竹舟: 第三種就是時間防護。到底照射危害有多大,和受照射時間有關,我們通過減少照射時間來防護。我們可以看見日本的直升機駕駛員也採取輪班制,時間不能太長了。

  對內照射防護要避免暴露 切斷照射的途徑

  中國網: 前段時間在日本派出的50個人,他們被稱為是50個英雄,他們也在輪換救援。平常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怎樣的防護?

  陳竹舟: 我們剛才講的是外照射,還有內照射防護。大家自己可以設想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因為你根本就是切斷途徑,也就是説,你不讓它進入我們的體內,這就是最基本的防護。所以你就可以想到很多,污染的水不喝,污染的食物不吃。還有附著在皮膚上,通過傷口可以進入,那麼我們在高污染區要佩戴手套,穿防護衣,戴防護口罩,工作人員甚至要戴防護面具。總的原則,就是儘量切斷照射的途徑。包括為什麼現在日本提出20至30公里範圍內的公眾要在室內隱蔽,那麼就避免直接暴露在污染的空氣當中,而且加了很多條件,比如進入屋裏,要把窗戶、門密閉,要把空調關死,可以用毛巾等等把口鼻捂住。這些都是措施。

  採取隱蔽措施需輻射指數達四個微西弗 東京尚早

  中國網: 防護的水泥墻、磚墻也能起到屏蔽作用。現在媒體都在報道各種輻射數值,到底達怎樣的輻射數值才能對人體構成比較有威脅的傷害?

  陳竹舟: 首先我們很關注的是它的基數損傷,在高輻射劑量照射之下産生輻射損傷。比如切爾諾貝利事故當中就看到,當時事故發生以後,現場就死了30名消防隊員和電廠工作人員,主要是在搶救工作中犧牲的,其中有28個人是由於輻射損傷致死,這就是受到很大的輻射劑量。究竟多大的劑量能夠引起這麼明顯的損傷,比如説出現放射損傷症狀,最後導致死亡呢?比如有一個預值,相當於一個門檻,你穿過這個門檻,那麼就會引起損傷,低於這個門檻就不會發生。比較低的大概在500個毫西弗左右,這樣就會産生一些症狀,最終會出現嘔吐、噁心等等,或者是皮膚紅腫等等。一般致死我們通常講半致死劑量,就是到這個劑量大概一半人會導致死亡,這個劑量大概在4000毫西弗左右。這是一個急性效應。

  慢性效應,我們很難講清楚。慢性效應大家平常都聽到,比如致癌效應,還有遺傳效應。也就是説,你受輻射照射有可能導致癌症或者遺傳,但是必須要強調這個概率非常低。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所有人每天都在接受照射,平均每年是2.4個毫西弗,很難觀測到癌症增加了多少。到目前為止,通過動物試驗等,遺傳效應,我們説有這種情況,但是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我還可以舉個例子。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以後,對周邊公眾危害到底有多大?經過權威的聯合國聯合輻射組織規定,沒有一個死亡的,沒有一個人産生急性放射病。比較慢性的長期的效應到底有什麼?通過幾十年,從1986年到現在,發現唯一能夠觀測到異常的就是對當時的兒童,發生事故時他還是小孩,小孩甲狀腺比較明顯,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有所增加。除了這個之外,其他疾病都沒有發現。而且我們還注意到,成年人也沒有發現甲狀腺癌增加的現象。

  中國網: 您剛才説了一個數值是500毫西弗,是不是接近500毫西弗的時候居民才應該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呢?

  陳竹舟: 不是。我們現在的防護措施從應急角度來看是有一個參考劑量,比如國際上通行的什麼時候開始採取隱蔽?我們通常叫可防止劑量,這個不好解釋,劑量大概在10個毫西弗左右可能就要隱蔽。到了50個毫西弗,可能就要撤離。這是完全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畢竟輻射從日本原子彈爆炸以後做了很多實驗,現在已經提出來輻射有致癌效應,致癌效應是和人群中受劑量大小有關係,因此我們盡可能要降低人群被照射劑量。比如10個毫西弗和微西弗相比,如果説這個數值是2.4,這是能接受的,在這個數據中無緣無故超過10個太大了,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採取行動,就要降低了。

  中國網: 針對目前我國公佈的內陸或者沿海地區的數值,我國居民是不是有必要採取防護措施?

  陳竹舟: 比如日本東京,現在它的劑量在15號報道是20倍,1個微西弗小時。如果你是暴露在大氣中,一天就是24個微西弗。一千毫西弗等於一個微西弗,我們現在採取隱蔽措施就是四個微西弗,對於東京來講都還是早的。所以對於我們國家不存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