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生三問:百姓怎樣當好主人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背景】

  3月16日,“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發佈。無論是對社會管理格局的規劃,還是社區治理結構的完善,“公眾參與”都是其中鮮明的關鍵詞。

  公眾參與熱情高與低,參與渠道通與堵,參與機制順與阻,都將直接影響社會管理的有效運行。如何參與社會管理,怎樣參與更好,這不僅是公眾自我提升素質的考驗,更是政府與社會組織提升服務能力的考量。

  目前,在鄉村,村民議事製成為處理不少農村事務的法寶;在城市,各種形式的居民自我管理組織也成為社區管理、糾紛解決的重要機制。各地的實踐,正在為公眾參與社會管理奠定著實踐創新基礎。

  圍繞公眾參與,本報邀請三位嘉賓,一起談談這個話題。

  一問:參與熱情高不高

  問:當好主人,首先要有意願當主人。從各地的實踐來看,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高嗎?吸引他們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難度大嗎?

  馬國湘:我曾經全程參與了汶川地震重災縣四川羅江的災後重建,兩年內也多次就當地基層社會管理進行調研。

  調研中我發現,村(居)民自治意識和參與意識相對比較強。這是因為鄉村作為中國最基層社會單元,本來就有樸素的民主自治傳統,特別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多年來,村民對基層民主生活的參與度很高。

  因此,只要有一個良好的體系設計,農村社區居民大多都會主動參與到社會管理和自我管理中來。

  更重要的是,每個村民都深深地嵌在農村政治生活現實場景中,鄉村的每一個決策都與他們切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只要他是一個理性的人,希望發出自己聲音、參與管理的熱度就不可能低。

  李小潔:就城市而言,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潛伏”的熱情不小。比如,交道口街道的菊兒社區,有一處200多平方米的公共活動地下室,過去居民們都不願意來活動,利用率低。後來進行改造時邀請居民代表全程參與。活動室的功能、裝修方案、後期管理,所有的問題都由居民決定。方案確定後,居民們又分成行動小組,執行方案、監督落實。改造後的活動室,大家一致叫好。

  一旦嘗到“自我管理”的甜頭,居民也會更加主動地要求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菊兒社區的68號院,42戶人家“票選”出了自我管理委員會,把這個原來“三不管”、居民們“各掃門前雪”的老院子打理得有聲有色。

  董明慧:引導公眾參與,是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的重點與難點。只要是圍繞居民關心、社區需要的問題,是能夠吸引他們參與社區治理的。近年來,北京各社區普遍建立了由社區居委會、物業服務企業、駐區單位、流動人口代表、居民代表參與的社區議事協商制度,廣泛徵集議題,共同商討社區事務。像菊兒社區這樣的居民參與形式創新,也不斷涌現。

  二問:達成共識難不難

  問: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公眾訴求也愈發多元化。在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這樣難以達成共識的狀況?

  馬國湘:只要有合理的表達和決策機制、公正的議程、科學的選舉民意代表的方法,村(居)民在決策中一般是能夠形成共識的。即便出現難以達成共識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議程修改來解決。

  以羅江縣蟠龍鎮鹽井村為例。全村每5—15戶村民推舉1名代表,共計39名代表分別“定向”聯絡和服務推舉出他的農戶。他投出的一票要向推舉他的村民負責,村民也對授權代表在議事會上做出的決策給予承認。代表商議事項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進行表決,並通過村民大會公佈議定結果。

  去年調研時,我旁聽了一次該村低保對象的村民議事會。議事代表以投票的方式,從26名低保申請村民中確定了22名低保戶。對這個結果,絕大部分村民都認可,沒能享受上低保的農戶也很服氣。

  李小潔:不參與、不溝通就難以形成真正的共識。各方的利益訴求不同,共同參與社區事務,共同面對矛盾和挑戰,不溝通就只在各自世界裏“想象”對方的態度和想法,分歧就會越來越嚴重。

  交道口街道內的南鑼鼓巷是一條具有北京傳統特色的街巷,遊客繁多,商戶與居民的矛盾也一度非常突出,靠政府和居委會協調,效果不是很好。後來,我們舉行了一次“社區茶館”對話會,請各方一起來喝茶,大家坐下來敞開心扉地聊,最後達成共識,商定了化解矛盾的方法。

  通過參與式方法進行民主協商,發表各自的想法,定位各自的角色,並了解、理解其他人的立場和訴求,才能為尋求共同的目標達成共識,進行決策與合作,最終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

  董明慧:此外,不斷完善社區管理過程中的制度設計也是社區居民達成共識的基礎。這些年,北京市進一步完善了社區居民會議制度,制定《北京市居民會議規則》,規範社區民主決策程序,提高民主決策水平。

  三問:對話政府順不順

  問:有時,公眾的利益與政府或者社會的整體利益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差異。當出現這些差異時,公眾的參與成果如何體現、如何保護?在與政府進行對話中,公眾有多大的話語權?

  馬國湘:村(居)民自我管理決策中産生的一些事項,不可能全部做到與政府意願完全重合。當發生這樣的分歧時,一方面,政府不能一廂情願大包大攬,另一方面,村(居)民不能建立獨立王國,畢竟政府決策和老百姓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要實現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需要一個“緩衝帶”、“調和劑”,也就是應該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可以實現政府管理與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的新機制。

  羅江縣金山鎮連溝村剛選出議事代表沒幾天,就遇到修建高速公路與徵地補償款分配問題。在村黨支部動議下,支部書記蔣賢明主持議事會,代表們通過激烈的討論商議,敲定了補償款分配方案,村民們對方案都無條件認可,一天就分配到戶。

  通過公眾的有效參與,能夠暢通群眾的訴求渠道,這就在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社會更為和諧。

  李小潔:其實,隨著公眾參與的不斷深入,還促進了政府工作模式的轉變。長期以來,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工作模式,現在更多地表現為以居民為主體的社區民主協商治理機制。在我們居委會,工作模式也逐漸由“我們要為居民辦事”轉變為“居民要求我們協助辦事”。

  董明慧:公眾參與社會管理,也給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部門深入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支撐、駐區單位密切配合、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模式。這其中,我們十分重視堅持黨的領導、發揚民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原則,以暢通社情民意渠道為主要手段,進一步健全完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公民參與機制,不斷增強社區民主自治功能。

  記者 冀業 余榮華 編輯 苗苗 民建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 馬國湘 北京市民政局社區工作處處長 董明慧 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辦副主任 李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