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表示:極端天氣氣候與三峽工程沒有聯絡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1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任沁沁、劉紫淩、馮國棟)"把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歸結為三峽工程影響,缺乏科學依據,也不會得到科學界認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峽工程僅對周邊地區氣候有些許影響,但微不足道。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烈榮告訴記者,三峽水庫給當地帶來的變化,就是湖北、重慶部分地區的水面增加了1500平方公里左右,水面蒸發範圍大了,局部地區降水量增加了,但範圍極其有限。三峽周邊區域比三峽水庫面積大幾千、幾萬倍,其降水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

  原國家環保總局審查通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基本結論是: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

  專家介紹,就自然降雨而言,大氣中的水分循環包括外循環和內循環,外循環即按地球自轉規律水汽隨大氣環流進行輸送的循環,內循環即局部區域內大氣局地環流中的水分循環。

  鄭國光告訴記者,從氣象學的角度看,三峽工程建成增加了水分的內循環,而大區域範圍的水分外循環並不會因為局部地區的地表改變而改變。外循環對降水的影響佔95%,內循環對降水的影響僅佔5%左右。

  他指出,把這種微調作用和大氣環流異常引起的大範圍高溫熱浪、極端乾旱、區域暴雨洪澇聯絡起來,沒有科學依據。

  長期從事水利問題研究的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三峽大壩形成的是狹長的條形湖,少量的水汽只能影響到局部地區氣候。就如同某個城市的小湖,周圍可能涼快一點,水汽高一點,晝夜溫差小一點,但無法影響大範圍的氣候。"

  而在氣溫方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重點實驗室的王國慶教授表示,大面積水體替代陸地,確實將對區域氣溫産生一定的影響,但其作用總體表現在對氣溫的"緩衝"和"調節"上,通過升高最低氣溫、降低最高氣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氣溫的日差以及年內變差和年際差異。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根據三峽蓄水前後的氣候監測資料分析表明,三峽水庫對氣溫的影響是冬季增溫不足0.5℃,夏季有降溫不足0.3℃。

  "就地質危害而言,經過強化治理,十年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大幅減少,該治理的治理了,有隱患的消除了,實現了十年地質災害人員'零傷亡'。"李烈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