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瑞士記者阿鶴騰:鄧小平的願望會早日實現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0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圖為喜歡騎車採訪的阿鶴騰 劉軍攝

  今年是“本命年”的瑞士駐華記者阿鶴騰先生第一次來華工作是1986年。照他的説法,他在中國橫跨了五個“五年計劃”,他用“夜與晝”來形容中國這些年來的巨變。

  阿鶴騰騎著一輛老舊的“永久”自行車赴記者的約會。他認為騎車採訪可以接觸到“真正的中國”,可以更貼切地了解中國。我們的話題轉到正在召開的中國人大和政協的會議。阿鶴騰説,他不僅通過電視聆聽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而且還認真閱讀了英文版的政府工作報告,讓他感觸最深的是中國政府更加注重改善廣大民眾的生活。他説,關注民生已不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鮮話題,而且做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從溫總理的報告中可以明確地感受到,中國政府在總結“十一五”經驗後,再次將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黨和政府不僅強調民生的重要性,而且採取了積極穩健的措施,遏制通貨膨脹,縮小城鄉差距和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令人鼓舞。可以説,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為今後五年指明了前進方向,而且對今後十年都將産生積極影響。

  作為外國駐華記者,阿鶴騰也非常關注中國的對外政策。他認為,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中國推行和平與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倡導多極化,對中國創建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大有裨益。作為兩個世界大國,中美關係對世界和平和發展至關重要。阿鶴騰批評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兩會的攻擊。他説,自己多次參加兩會報道,尤其是在分組討論會上,代表們對社會方方面面發表意見,有時甚至“唇槍舌劍”,説明他們絕不是“橡皮圖章”。毫無疑問,中國的兩會代表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説到與中國的情緣,阿鶴騰表示“純屬偶然”。1986年,受一家瑞士德文報紙之邀,阿鶴騰來到中國當記者,沒想到,斷斷續續就在中國“住下去了”。如今,不僅他及夫人在中國,而且今年36歲,同是屬兔本命年的女兒一家也在中國安家立業,女兒和女婿都是漢學家。如今,兩個年幼的小外孫之間對話用的不是德語,而是漢語。阿鶴騰家族堪稱“中國之家”。

  阿鶴騰回憶道,中國的變化可以用“夜與晝”來形容,初來時,中國還比較落後。中國的巨大變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凸顯。他感嘆道,西方國家民眾對中國的發展變化總體了解並不多,因為西方媒體的關鍵詞是“壞消息才是消息”。有一個階段,他甚至很難在本國媒體上發表介紹中國發展變化的文章,因為西方媒體要的是“聳人聽聞”的中國壞消息。近年來,中國發展有目共睹,讓世界不得不關注,因此,“報憂不報喜”的現象有所改變。

  在中國生活多年,阿鶴騰對中國社會頗有心得。他對當今一些人“一切向錢看”,喪失傳統價值觀感到憂慮。他認為,中國在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技術的同時,西方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也隨之而入。一個社會失去自身的價值觀,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中國和西方社會在歷史、文化、宗教和社會等方面的價值觀不盡相同,學習別人不是否定自我,也不能失去自我。因此,中國政府應積極倡導和弘揚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價值觀。

  阿鶴騰最後説,鄧小平先生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希望中國在21世紀中期建成小康社會,但根據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如果中國按照“和諧社會”的方向走下去,中國的“小康社會”會提前實現。問及他的根據,阿鶴騰笑著回答説,“是溫總理的報告給了我如此樂觀的依據”。(本報記者 劉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