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代表:靠硬實力更要靠軟實力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陳氏書院”是現存廣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磚雕作品之一。李依曉攝

  “文化對民族和國家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是説。“十二五”開局之年,廣州明確提出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以此作為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驅動雙輪”,並審議通過了《廣州建設文化強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規劃綱要(2011—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

  城市歷史基因的延續

  記者: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張廣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廣州,文化資源豐富,擁有“四地”文化:即“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和“當代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相對獨特的文化。廣州在千百年的文化變遷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依託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抱江靠海、城以港興的廣州,歷經長盛不衰的對外開放和持之以恒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在與中原文化以及馬來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洋文化交匯、融合過程中,又形成了貫通古今、融匯中西、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城市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

  2010年,第16屆亞運會和首屆亞殘運會在廣州成功舉辦,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廣州,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廣州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以及現代都市文化。悠久的歷史文化、發達的商貿文化、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昂揚向上的人文精神,使廣州完全有理由、有條件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是歷史基因的延續。

  獨特文化形象的塑造

  記者:2008年底,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明確要求廣州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將廣州的發展目標定位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內涵是什麼?

  張廣寧:國家中心城市應該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具有全國性重要影響並能代表本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城市。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須明確廣州獨具競爭力、實力和活力、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特質所在。嶺南文化中心地是支撐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軟實力,更是廣州參與全球城市競爭的巨大優勢。

  一個城市能不能走得更遠,既要靠硬實力,更要靠軟實力,城市最終以文化論輸贏。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廣州在硬實力特別是經濟總量上,與不少國內外發達城市已相差不遠。但在軟實力上,與自身經濟快速發展、具備的經濟實力相比,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依然存在著城市文化形象缺乏有影響力的個性特質、文化集聚輻射功能和文化影響力不夠強等問題。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提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也是基於現實發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但靠拼土地、拼資源、犧牲環保生態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畢竟一個城市的空間有限、土地有限、環保容量有限、物質資源有限,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增長從過去主要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靠什麼實現這一轉變?關鍵要靠文化。我們提出了“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的核心任務,以此作為“十二五”改革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幸福廣州是個很高的要求,必須將文化民生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文化幸福作為幸福指數的重要衡量尺度。

  從實力到魅力的轉變

  記者:從今年開始,廣州擬用10年的時間,把廣州培育建設成為具有深厚歷史內涵、濃郁地域特色、強烈時代特徵、鮮明文化品格、高度創新精神、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世界文化名城。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張廣寧: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實際上是廣州文化建設不斷深入、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廣州不能僅僅在文化建設上完成缺乏文化內涵的表面工作,而要把文化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整體推進,實現從分散到集中、從一般到核心、從特色到主題、從實力到魅力的轉變,這樣才能實現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目標。

  廣州將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做大做強傳統優勢行業,大力培育創意、新媒體等新興産業,進一步優化文化産業佈局,積極培養文化市場主體和文化消費市場,把旅遊業作為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抓手,系統整合文化生態資源,打好經濟文化發展“組合拳”。對於一個城市來説,旅遊業做好了,並不等於就是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也不只是做旅遊業,但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須大力發展旅遊業,尤其是文化旅遊業。

  同時,要保護和利用好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千年商都”歷史文化內涵,精心培育現代時尚都市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要構築文化人才高地,讓廣州成為尊重創造、鼓勵創新、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優秀文化人才“匯聚之地”。(本報記者 吳春燕)

  專家觀點

  讓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鄭德濤

  廣州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主旨是弘揚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形成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廣州有中外聞名的歷史遺存,有走向世界的粵語和粵語文化,廣州的城市變遷和文化輻射能力與整個珠三角的水上生活和海洋文明息息相關,具備文化名城建設的基礎。

  挖掘歷史文化遺産的意義

  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 黃偉宗

  廣州成功舉辦亞運會,向世人展示了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良好基礎。不過,廣州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比如,目前達到世界高水平的文化藝術活動不多。廣州應該更深層次地挖掘現有歷史文化遺産對世界的意義。比如南越王宮,無疑是廣州的珍貴歷史資源,但是南越國的文化特徵及其文化形態,卻很少人去研究。

  建立山水相容的城市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 何鏡堂

  廣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要保持雲山珠水的視覺通廊。只有利用雲山珠水以及其他豐富的自然資源,建立開放型的、山水相容的城市空間,才能把廣州打造成為一座彰顯文化交流、弘揚革命傳統、代表改革開放、體現嶺南特色,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門戶型世界文化名城。

  拓展更有活力的文化空間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宗教及文化係講座教授 李歐梵

  廣州打造文化名城一定要國際化,這不僅是全球資本流動的國際化,更是要求居住人群的多元化,創意人才的聚集和活躍以及廣州這座城市與其他世界名城的互動。廣州不缺高樓,缺的是創意人才,廣州創建世界文化名城,當務之急不僅是蓋高樓大廈,更應聚集優秀創意人才。一個城市有它的文化特色,需要靠全民的努力。希望在廣州這個南方的城市,有更多、更有活力的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