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決策有無風險 評估走在前面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05: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怎樣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持社會有序運行?按照中央要求,“十二五”時期,各地要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

  緊盯兩個“重大”,對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風險“雙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正在全國多個省份積極開展。

  為政府決策繫上“安全帶”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社會管理方面的重大創新,也是一個‘前置程序’,要求各級政府在規劃重大項目和制定重大政策時,不能只顧經濟發展,不能只要是有利於提高GDP的,就拍腦袋上馬。”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鼎立律師事務所律師施傑説,這一機制將為政府決策繫上“安全帶”。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是矛盾糾紛化解的首要環節。施傑認為,未經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項目不審批,未能得到絕大多數群眾支持的政策不出臺,這樣才能防止在決策、審批等前端環節因工作不當引發社會矛盾。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海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王曉玉認為,一個重大工程項目的啟動或者一個重大政策的制定,都是關乎國家利益、百姓幸福的大事,所以事先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很有必要。

  吉林省長春市市長崔傑代表説,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也要看到,無論是在企業改制、城市建設,還是土地徵用等領域,都容易積累社會問題,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非常必要。”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潤滑劑”

  有人疑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會不會降低經濟發展效率?從各地的實踐看,增加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政府決策過程,實際上夯實了政府決策的社會基礎,有助於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不僅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同時促進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某種程度上為經濟更好發展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這一機制可能會影響個別項目的經濟效益,但卻有著更大的社會效益。如果一個項目匆匆上馬,引發不穩定因素,最後其經濟效益從全局來看可能為零甚至負數。”崔傑坦言。

  施傑説,任何一個工程,不管經濟效益多好、收益多大,如果沒有解決好社會穩定問題,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可能出現的損失更大。“有些好的項目,通過評估,可能因存在穩定風險被暫時擱置,甚至被否決,但這有利於當地社會長期穩定有序運行,也有利於當地的經濟發展。”

  王曉玉認為,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長遠來看,好處很多。“試想如果一項工程建設完工之後,忽然發現社會矛盾接踵而至,則預期利益不但無法實現,甚至可能造成更大損失。”

  納入法制化軌道成“鐵規”

  近來,各地各部門紛紛嘗試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納入法制化軌道。比如,四川出臺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河南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重大事項決策的前置條件強力推進;衛生部則發佈了《關於建立衛生系統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作決策、定政策、搞改革、上項目時,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剛性程序。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要求我們,一定要關注民生、聽取民聲。一個項目開工之前,必須做充分的規劃與調研,以溝通來消除隔閡,把可能的矛盾消弭于未成形之時。”王曉玉説,“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當然需要有一套完備的評估標準,但是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民意。如果大部分老百姓對某項工程持否定的態度,那麼這個工程就要慎重啟動。尊重民意是最根本的尺度。”

  崔傑説,為保證風險評估的科學性,相關部門要採取走訪、聽取意見、問卷調查、民意測評等多種方式,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了解掌握所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掌握社情民意,對重大事項確定後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逐項分析預測,科學、公正、客觀地作出評估。

  施傑認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需要法制化的、強有力的保障,需要成為各級政府普遍遵循的“鐵規”。評估機制在運行過程中,“要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有參與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的話語權。讓他們知道,會不會影響我們這個群體的利益?同時,讓群眾有監督權,説了不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