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代表:“國家糧倉”如何保障吃飯安全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05: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製圖:郭紅松

  ▲連日來,鶴山農場幹部群眾了解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農惠農政策,增添了奪取農業豐收的信心。陸艷紅攝

  民以食為天。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供給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2010年,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不利條件下,黑龍江糧食生産連續第7年奪得大豐收,糧食總産量歷史性地突破千億斤大關,成為全國第二個跨越千億斤的省份,為國家打造了一個穩固、優質、可靠的“大糧倉”。兩會期間,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代表就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三農”工作始終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黑龍江素有全國“大糧倉”之稱,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王憲魁: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産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黑龍江也寄予厚望。“十一五”期間,我們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産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謀劃並實施了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積極推進松嫩、三江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在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上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按照糧食生産佈局,把糧食增産任務落實到不同的區域和地市縣,明確責任,落實措施。二是強化基礎建設。全省大力推進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建設,加快改造中低産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三是強化墾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墾區的農業裝備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十一五”期間,我省糧食總量連續登上800億、900億、1000億斤臺階。2010年成為全國第二個千億斤糧食生産大省,當年全國糧食增量的四成多來自黑龍江的貢獻。目前,黑龍江糧食的商品量達到780億斤以上,按每人每天1斤毛糧計算,可供13億人2個月的口糧。

  記者: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永恒主題,是最大的民生。黑龍江在實現糧食增産,為國家做貢獻的同時,如何保證農民持續增收?

  王憲魁:的確如你所説,增收是最大的民生,農民的收入上不去,種糧的積極性就會受挫,糧食生産就將出現滑坡,農業農村的其他事情也就辦不好。多年來,我們在狠抓糧食生産的同時,始終將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廣開農民增收門路,努力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糧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們牢牢抓住這一根本,讓農民在糧食上多拿錢、得實惠。一是靠落實政策促增收。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我們堅決做到不截留、不走樣,把國家補貼一分不少地交給農民;二是靠抓高産創建促增收。增産是實現增收的重要基礎,抓住了産量就抓住了收入;三是靠抓綠色有機促增收。通過開發綠色食品,提升農産品的品質和形象,不但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更使好東西賣上了好價錢。比如,五常市綠色優質水稻就比普通水稻多賣一倍的價錢,僅這一項五常農民就增收2億多元;四是靠抓規模經營促增收。我們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擴大種植規模,讓農民在規模經營上多收一塊;五是靠抓市場服務促增收。積極為農民搭建産品銷售平臺,搞好産銷對接服務,努力減少中間環節,把利潤空間最大限度地留給農民。

  同時,我們還放寬視野,跳出糧食、跳出農業,通過加快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提高農民素質等方式,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記者:“十二五”期間,如何進一步做大黑龍江這個“大糧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王憲魁:去年,黑龍江提前完成了千億斤糧食産能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糧食生産已經真正具備了1000億斤的生産能力。把這一生産能力鞏固下來並逐年提高,壓力很大。為此,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千億斤糧食鞏固提高工程,建設國家可靠“大糧倉”,實現糧食總量和商品量全國“雙第一”,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一是繼續推進農業水利化、農機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中低産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二是實施種子“革命”,加快種子研發,建立科學輪作體系,推廣高産栽培技術模式,走內涵挖潛提高單産的路子。三是堅持“增水稻、擴玉米、調大豆”的原則,擴大高産作物面積。四是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糧食增産中的作用。完善農業科技合作共建長效機制,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開展糧食科技高産攻關。廣泛開展對農民的普及性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一幅現代化大農業的壯美畫卷正在黑龍江大地徐徐展開。到2015年,在農業生産上,將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全面積標準化;在經營組織形式上,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基本實現規模化經營、組織化生産和社會化服務;在産業建設上,構建起産加銷、貿工農一體發展,以綠色食品産業為主體的農業産業體系;糧食總産、商品量實現並保持全國“雙第一”的地位,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一萬元大關,爭取進入全國前10位,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本報記者 朱偉光 特約記者 張士英

  專家觀點

  科技引領現代農業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韓貴清

  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正在積極實施的“十大工程”之一。整個工程從謀劃到實施,堅持以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為統領,統籌考慮科技、工程、生態等措施,體現了工作思路的連續性,體現了農業發展方向。特別是將農業科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貫穿整個工程,使農業科技成為主角,體現了科技對現代農業的引領支撐作用。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這幾年在實踐中體會很深,在實施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中,通過農業科技的“穿針引線”,水利化、農機化等工程建設不再是“單打獨鬥”,良種、良法、良水、良機、良田結合得更加緊密,實現了集成組裝,産生了巨大的疊加效應,為糧食總産登上千億斤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