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六位委員談科技創新:賺加工費的時代已經過去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本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溫素威、陳星星)3月9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題為“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的記者會。馬大龍、鄔賀銓、尹卓、陳志列、徐冠巨和郭為委員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賺加工費的時代已經過去

  “責任之所在、利益之所在,也是轉型升級的需要。”浙江省工商聯主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這樣總結民營企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性。他強調,企業要有質量地發展,需要品牌附加值和科技附加值,“那些靠賺點加工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徐冠巨認為民營企業應從戰略高度予以重視:“有智慧去創新雙贏模式、提高科技水平;有抱負去影響和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

  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表示:民企自主創新的動力,尤其是源於生存壓力的動力,遠遠要比國企大,“上規模的民營企業都是以創新為生存法則”。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

  有關科研成果轉化的話題,引起了在場委員們的熱烈議論。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研究本身就是要投入應用,同時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完成創新的過程。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馬大龍表示,從大學、研究所的角度來看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動力不足,二是活力不足。

  科研成果,如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海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評價機制要做改革和調整。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補充説,要明晰科學、技術、産品、商品和産業的概念,“具體在哪個環節上做轉化,要分清楚。”

  學校該有不同的定位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是關鍵,高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馬大龍表示,高校的課程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希望改變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更多地加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創新能力。

  鄔賀銓指出,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定位。在我國,應該有一批要辦成研究型大學,另外一些面向企業、面向經濟發展。

  陳志列表示,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很大一部分是科技型企業,應該形成一種機制,讓企業家和公司高管與高校盡心互動和交流。

  推動工商資本投資農業

  在農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徐冠巨認為,農業發展的水平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其原因“還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水平沒有跟上去。”他建議,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更多的工商資本投資農業,推動更多的社會資源投身到農業領域;大力建設農業科技孵化器。

  徐冠巨説,現在各地都建了很多孵化器和創新中心,但還是不夠。“政府在這方面加大力度,把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器建設起來,讓農業的創業精英和農業的創業團隊有平臺的支持,有助於創業精英實現創業、團隊的成長,把農業産業這塊短板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