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重申不搞西方式民主 堅持走自己的政治文明道路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0日 2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熊爭艷 孫奕 岳德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10日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

  “從中國國情出發,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吳邦國當天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這樣説。

  報告以較大篇幅闡述了“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經驗”。這當中最重要的經驗有五條,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吳邦國説,“我們的一切法律法規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制定的,我們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規都必須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其他經驗還包括: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北京的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表述體現了很強的“中國特色”。中國社科院政治所所長房寧表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取得很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其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三統一”。

  “西方有個‘三權分立’,那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國有個‘三統一’,這是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房寧説。

  西方有人質疑,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甚至已影響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説,中國共産黨在部署改革開放之初,就認識到政治體制改革的極端重要性,並十分注意緊密結合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房寧認為,總體上看,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中,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是相互適應的。

  與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今天的經濟成就,也不可能有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李君如説,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而不是改變這些制度。

  “需要變革的是在這些政治制度下,沒有能夠充分體現民主和法制精神的具體制度和做法。”李君如説。

  房寧認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有自己的“路線圖”,那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既要保障人民的權利、自由,使社會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又要集中民智、民力,統籌兼顧,實現國家的戰略性發展。

  房寧同時指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仍在向前延伸,還需要根據條件、任務和環境,包括國際環境,來決定改革的策略和進度。

  “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可能事先人為地制定一個時間表,一切要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房寧説。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在當今社會分層加劇、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社會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和多變,既給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提出新問題,也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