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陳錫文:必須把握農村改革的正確方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0日 15: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2011年3月10日下午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大會發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政協全會組織三場不同主題的大會發言,各黨派、各界別的委員就熱門話題,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大會發言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委員做了題為《必須把握農村改革的正確方向》的發言。

    全文如下: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推進農村改革的積極性很高,也有不少創新性的做法。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同時,也迫切需要加強指導和協調。當前,有一種傾向值得高度重視,由於一些地方片面以城市發展為中心考慮問題,因此出現了在統籌城鄉發展名義下侵犯農民合法權益、甚至危及農村基本經濟社會制度穩定的現象。

一、關於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要按照産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三個方面:一是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三是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但有些地方推進此項改革的目的,卻是為了從農村挖取更多的城鎮建設用地,動機不純,必然走偏方向。例如,有些地方熱衷於通過“拆村並居”把農村節約的建設用地用於城鎮建設。表面看,似乎沒有佔用耕地,但實際上卻通過指標置換的方式大量佔用了城市近郊最好的耕地。更主要的,是引出了兩方面的嚴重後果。一是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嚴重干擾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二是由於“拆村並居”只是把農村的建設用地指標置換進了城,農民仍然被留在鄉村,而過去利用村邊地頭宅院等可以種菜養雞以貼補家用的條件沒有了,收入沒有增長支出卻明顯增加。同時,由於原來的村莊組織結構被打亂,在土地所有權、村民管理等方面也易引發新的矛盾。因此,單純為了增加城鎮的建設用地指標而到農村去“拆村並居”,違背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後患無窮。

 

二、關於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憲法》規定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隨著農村人口逐步轉移,繼續留在農村的農民將有條件逐步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收益。


    面對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一家一戶的農民確實顯得勢單力薄,因此,必須大力發展農民自己的合作組織和各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經濟的事情辦好。必須花更多的力量去提高農民和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為家庭經營創造更加適宜的社會條件。不願在這方面花大力氣下苦功夫,以為興辦資本主導型的雇工農場更為省心省事,實際上是迫使農民或者離開土地、或者變為雇農。這不僅違背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而且將衝擊農村基本的經濟社會制度。應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的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和發展農産品加工、營銷,為家庭經營的農業提供社會化服務;不應當鼓勵社會資本與農民爭奪有限的耕地、動搖農戶的經營主體地位。

 

三、關於城鎮化和農業人口轉移

城鎮到底能吸納多少農村轉移人口,首先取決於城鎮能提供多少就業崗位。其次還要考慮住房、社會保障、路電水氣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否則就會引發各種新的矛盾。

 

在農民轉市民的過程中,尤其要處理好農民的土地權益問題。讓農民放棄承包地和宅基地來換取市民身份的做法于法無據、于理不合。一是即便進城落戶的農民退出了承包地和宅基地,那也屬於農村集體組織所有,應當用於改善本集體組織其他成員的生産生活條件,而政府無權收歸國有。

二是為在城鎮落戶的農民提供社會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不應讓農民以自己的財産權益去換取。

三是讓農民擁有財産權利進城落戶,既進退有路,又能通過使用權流轉獲得一份財産性收入,他就會更踏實。所以,城鎮的發展,就是按規劃進行,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不要在農民的土地上打主意。

在我們當前這個社會結構快速轉型的發展階段,保持農村土地權益關係的穩定,不僅對於農業農村的發展和穩定,而且對於全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