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政協委員潘祖堯:內地城市建設“千城一面”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0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昨日會後,全國政協委員潘祖堯(右三)在和其他委員交談,許多委員找他簽名。本報記者 浦峰 攝

濟南火車站

  由德國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19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一組哥特式建築群。1992年被下令拆除。

明清

  一條街

  指集中具有明清特色的街道。潘祖堯指出,目前大陸不少城市熱衷於造假古董,其中就包括“明清一條街”。

  本報訊 (記者張靜)昨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潘祖堯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房屋協會原主席潘祖堯發言時指出,內地城市建設出現“規劃不合理不充分”、“千城一面”等9大隱憂。

  “規劃規劃,墻上挂挂”

  潘祖堯表示,近30年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但其中的痼疾非但沒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發展。

  潘祖堯認為,部分政府“規劃規劃,墻上挂挂”、無視專家意見“搞一言堂”,從而犯了不少常識性錯誤。“超高層建築防火問題未得到切實解決,就遍地林立。”

  潘祖堯還説,我國城市在“趕跑”過程中,還存在不斷破壞近現代建築,卻又不斷複製假古董、千城一面、在建築形式上過於崇洋等問題。

  7分鐘發言獲得掌聲10次

  發言最後,潘祖堯建議有關部門儘快集中相關專家學者,總結我國幾十年來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教訓,儘快制止重復過去的疏漏和錯誤,爭取在一年內提出科研報告,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潘祖堯7分鐘的發言裏,掌聲響起了10次,幾乎每一個小點發言結束後,都能得到掌聲,且掌聲越來越響亮。潘祖堯也成為全場會議獲得掌聲最多的委員。

  據同屬香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黃守正介紹,潘祖堯此前多次同他談起我國城市建設問題,他對目前的現狀非常擔憂,而且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對話

  “解決九大隱憂需立法”

  昨日在會後,潘祖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解決內地城市建設存在的“九大隱憂”,首先需要立法。

  城市“快挖”問題最嚴重

  新京報:發言中提到的這些問題是如何總結出來的?

  潘祖堯:眼睛看。你不是也看到了嗎?我看到就總結寫下來,這裡面的一些情況大多數城市都有。

  新京報:你覺得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

  潘祖堯:最嚴重的是整個城市“快挖”的問題,整個城市建設都有些急躁。

  香港設有古物諮詢委員會

  新京報:香港有類似的問題嗎?

  潘祖堯:香港也拆了一點,不過這幾十年,對於已經定下來的古跡,雖然沒有法律去管,但有一個古物諮詢委員會。不過我們古跡不多,所以沒有這麼大問題。

  新京報:香港有明文規定什麼樣的文物古跡不能拆嗎?

  潘祖堯:好像是一百年。古跡的認定一般是具有代表性的,紀念性的那種就可以。在香港,如果真的要發展建設,就把古跡從原地搬到另一個地方,如果搬不走,就按比例做成模型,留下一些資料,可供懷念的。但是在國內,古跡沒有就算了。

  解決“隱憂”需要立法

  新京報: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九個問題?

  潘祖堯:要立法,沒有立法沒有辦法做。儘管香港沒有立法,但是我們有管理古跡的古物諮詢委員會去做這些。

  新京報:香港的古物諮詢委員會有足夠的話語權嗎?

  潘祖堯:有,他們可以研究,然後列出古跡古物,再將古跡分級。雖然沒有立法,但是有影響力,是要得到(其他部門)尊重的。

  新京報:他們有沒有足夠的分量去跟建設部門要求?

  潘祖堯:這個委員會也是政府下屬的,他們可以提出研究報告。我們沒有聽證的程序,但如果古物諮詢委員會需要審查這件事,就會有民意影響,政府就要加入來解決。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張靜 吳鵬 蔣彥鑫

  鏈結

  專家觀點

  “隱憂”源於決策過於集中

  唐子來 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

  唐子來認為,其實城市趨同在很多國家都有,只是中國特別突出。中國傳統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是幾百上千年形成的。“過去十幾年經歷了大發展的過程,但沒有對歷史文化與風貌進行關注,所以造成了‘千城一面’。”

  “這個跟體制有關係。”唐子來説,因為從我們整個的決策機制看,一些領導要怎麼樣的發展就要怎麼樣。還有一些項目,地方政府掌握了很大的資源,然後在資源配置當中決策又過於集中,沒有廣泛聽取市民、專家和專業人員的意見。此外,在發展要快、單一唯GDP的考核機制下,領導們容易進入誤區,“有些幹部心目中的現代化就是新房子,可能認為有歷史文化都是舊的,需要換掉。”唐子來認為,應該從老百姓滿意度、民生工程來綜合考核幹部。

  獻禮工程多因公眾參與不夠

  王軍 《城記》作者

  王軍表示,北京就業功能過度聚集於以老城為中心的地帶,居住中心向郊區蔓延。在這樣一個2000萬人的城市,單中心是很可怕的。為此,北京必須考慮把城市結構調整好,重點發展新城,形成多中心的結構。

  王軍認為,地方政府建築搞獻禮工程、建築攀比、追求高大新等,都是公眾參與度不夠所導致的。在建設過程中,不僅僅是建築師的話語權不夠,而是基本沒有公眾的參與。如果城市在建設標誌性建築或建設較大規模建築前,能夠徵集當地群眾和社區的意見,綜合考慮,這樣千城一面、拆老建築建假古董的局面就能逐步避免。

  隱憂 1

  城市規劃不合理

  “規劃規劃,墻上挂挂”、無視專家意見“搞一言堂”等問題目前並未得到根治。

  隱憂 2

  首都效應

  就是北京幹什麼,外地也跟著幹什麼。現在,各地許多標誌性建築都存在後續利用困難等問題。

  隱憂 3

  千城一面

  到內地城市去看看,感覺每個城市都差不多。雷同的規劃,雷同的建築,雷同的景觀,甚至連樓盤名稱也雷同。

  隱憂 4

  高大全思想橫行

  各地競相攀比高、大、全——你高我比你還高,你大我比你還大,這難道不是大躍進思維模式的翻版?

  隱憂 5

  建築師無話語權

  建築師往往只能起到參謀、陪襯的作用,政府投資的建築,大都是誰官大誰説了算。

  隱憂 6

  非洋莫取

  近年來,我們對外國人的建築方案奉若神明,總認為洋和尚會唸經,瞧不起中國建築師。

  隱憂 7

  複製假古董

  為了建新樓,拆掉百年天文臺。相反,各地卻熱衷於造假古董,甚至有人想複製老北京的“八大衚同”。

  隱憂 8

  建築質量問題

  “樓脆脆”、“樓歪歪”都暴露了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管,或者在設計上有欠缺,或者存在腐敗問題。

  隱憂 9

  建大量獻禮工程

  許多地方政府為了面子,為了政績,違背科學,不少建築缺乏充分論證和準備,匆匆上馬,剛剪完彩又花大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