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供給:基礎夯實,再夯實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6: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要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5.4億噸以上;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跑贏CPI真的很辛苦,今年還會接力賽跑嗎?希望國家有更多舉措出臺,給我們信心。”在兩會前夕媒體開展的“我向總理説願望”中,一位網友這樣留言。

  去年以來,接連上漲的農産品價格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如何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已成為重大民生關切。“這些情況再次提醒我們,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事關全局、意義重大。”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管好通脹預期,農業發展是基礎。“十二五”開局之年,穩經濟、穩物價、穩民心,首先要穩定糧食生産,確保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

  米袋子滿,菜籃子豐,管好通脹預期有支撐

  農業穩,天下安。2010年以來,面對農産品價格異常波動,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等多重考驗,黨中央、國務院把扶持糧食和農業生産作為調控物價的首要任務,及時出臺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惠農政策,大大調動了農民生産經營的積極性。去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方面的支出達8579.7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用於農業和農村建設的中央預算內投資1928億元,佔全部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比重達到49%。

  在強農惠農政策的有力推動下,2010年我國農業發展一路向好,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全國糧食産量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7年增産,産量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同時,油料、糖料平穩發展,棉花遏制了面積大幅下滑的勢頭。“菜籃子”産品穩定發展,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實現總量增加。

  “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産量的穩步增加,為滿足國內需求、穩定物價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張光強代表説,市場價格穩定與否,農業生産舉足輕重。統計顯示,雖然去年9月份以後由農産品價格導引的物價上漲持續加快,但由於糧食充分發揮了“定盤星”作用,全年CPI只上漲3.3%,基本實現全年預期的目標。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農産品供給更加引人關注。“雖然去冬今春冬小麥主産區旱情嚴峻,但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旱情已有所緩解,奪取夏糧豐收,全年糧食有個好收成仍具備有利條件。”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錢克明認為,目前我國糧食、生豬、蔬菜、水果、雞蛋、水産品等農産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是充足的,全國糧食庫存佔消費的比重超過40%,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

  困難更多,基數更高,穩糧保供給任務更重

  “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生産仍面臨不少考驗。“未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深入發展,農産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結構加快升級,國內外環境將更加複雜多變”,錢克明認為,“十二五”期間穩定糧食生産、確保農産品供給,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任務將更加艱巨。

  從自身發展看,糧食産量在七連增的高基礎上繼續提高,難度加大。“雖然近些年我國農業生産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張光強認為,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趨於常態化,不可預見性日益增強,糧食生産風險越來越大。此外,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任務艱巨,既要解決吃飯問題,又要發展棉油糖菜等經濟作物保障市場供給,繼續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糧食産量的路子走不通。

  從外部形勢看,投入品、勞動力、運輸費用等價格呈上漲趨勢,推動了農産品生産成本的增加,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要想確保糧食等農産品有效供給,必須保持價格處於合理水平,既要防止市場價格過快上漲,同時又要防止‘田頭價格’走低、損害農民生産積極性。”錢克明説。

  儘管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從今後一個時期的市場、政策、技術情況看,糧食持續穩定發展的有利條件仍不少。首先,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商品糧需求快速增長,市場拉動作用逐步增強。其次,有利於農業和糧食的扶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再次,科技支撐穩步提升,挖掘糧食增産潛力的能力不斷增強。而且,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完善,上下支農促糧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扶持生産,搞活流通,保供給需打“組合拳”

  越是經濟發展,越要穩住農業這個基礎。

  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必須大力扶持農業生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十二五’必須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快完善扶持糧食生産的政策體系,建立糧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張光強建議,多舉措確保糧食播種面積,著力提高單産和品質。搞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保供給同樣需要“菜籃子”穩定發展。錢克明建議,大力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落實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設好“菜園子”。同時,著力提升園藝産品設施化生産水平,推進畜牧水産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

  確保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必須大力改善流通環節。

  現階段我國農産品流通總量大、渠道長、問題多等特點沒有明顯改變。不僅如此,我國農産品流通産銷不銜接,訂單農業比重低,農産品“買難”、“賣難”問題仍時有發生。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委員認為,要搞活農産品流通,必須從體制入手來解決“最後一公里”菜價上漲的問題。

  政府要對農産品流通的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同時,在批發零售環節,進一步消除壟斷,充分競爭。

  農業豐則基礎強,糧食足則物價穩。代表、委員們表示,只要強化扶持政策,有效增加農産品供給,避免農産品價格大起大落,就能為管理好通脹預期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