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國人大代表張曉山:現代農業不靠386199部隊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錢克明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

    張曉山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和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去年12月30日,廣西天等縣天等鎮宏魁村龍粟屯,一個女孩在玩耍。由於被群山包圍,屯裏8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本報資料圖片 浦峰 攝

    願景1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並進

    路徑

    加快城鎮化,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建設新農村,增加農民的務農收入

    新京報:有一種説法稱,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農民數量。你是否贊同?

    張曉山:逐步減少農民數量沒有錯,但中國最後會不會變成歐美那樣少數農場主的農村樂園呢?

    即便幾十年後,中國城鎮化率達到70%,仍有幾億人要生活在農村。發展現代農業,也不可能僅僅靠在農村的“386199”部隊(婦女老人小孩)來實現。

    錢克明: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另一方面,要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增加農民的務農收入。兩塊缺一不可。

    新京報:農村的現狀,好似只剩下老人和兒童,日顯凋敝。年初各地,爆出“民工荒”。這是否表明農村勞動力能轉移的都已全部轉移?

    張曉山:這是誤解。中國連續7年糧食産量連增,肉禽蛋奶的供給充足,沒有人幹農業,到底是誰生産出來的?

    我的解釋是:一,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提高了;二,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比如從南到北的收割專業化,甚至防蟲都專人負責;三,現代農業的主體正初露端倪,即專業種植戶、養殖戶、營銷戶等代表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新京報: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會不會與追求現代化的農業爭奪人才?

    錢克明:有爭奪人才的問題,但總體看利大於弊。大量人力轉移出去,農業生産規模就可以擴大,有利於提高農民收入。

    總體來看,農民增收最重要的有兩塊: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完全可以協調發展,帶動這兩塊收入大幅提高。

    願景2 糧價和農民增收良性互動

    路徑

    建立“農産品價格和農業生産成本、低收入群體補貼水平”三者聯動的機制

    新京報:有經濟學家提出,要增加農民種地收入,比國家補貼更有效的辦法,是讓農産品漲價,通過市場讓農民增收。

    錢克明:國家應該改變一種現象,即所謂“産糧大縣是財政收入窮縣,種糧大戶是家庭收入的貧困戶”。要讓農産品保持合理的上漲空間,尤其是跟上成本的上漲幅度。

    但是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糧食漲價。糧價是一個非常複雜、敏感的問題。一頭關係農民增收,一頭連著城市生活水平,尤其低收入群體。糧價上漲,農民願意種糧,但市民支出會增加。

    我提出要建立“農産品價格和農業生産成本、低收入群體補貼水平”三者聯動的機制,農産品價格有一定上漲空間,追上生産成本上漲,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讓農民有積極性,但上漲幅度不能特別大,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新京報:儘管國家免了農業稅,然而農民當前靠種地增收依然非常艱難。

    錢克明:這裡面有一個問題,自從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立以後,過去農民種地投入的勞動力是不算價錢的,只算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現在,有機會外出打工,就要算機會成本——是出去打工好,還是在家務農好?農民一比較,就覺得種糧不賺錢,沒動力了。所以説,“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就面臨新的考驗。

    張曉山:提高糧價,當然很有必要。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能成功,一是靠激勵機制,“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二靠糧食大幅提價。但城市當年是統購統銷,農民是自産自銷,十億人口有七八億農民,影響不大。今天,幾億農民不種糧了,他們也要買糧食,而且糧價會帶動一系列價格輪番上漲,所以農産品價格必須保持在合理區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