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大校長建議儘快建立資産實名制 縮小貧富差距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23: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中國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的收入相差達40倍;少數富裕家庭掌握了40%的居民財産;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同時,城鎮貧富差距問題比農村還要嚴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用人民大學的研究數據作為佐證,呼籲政府在十二五期間儘快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從學校的研究結果看,近年來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但沒有縮小,而且逐步擴大。”紀寶成代表説,最近若干年,中國GDP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貧富差距也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在擴大。不管用哪種方法測算,擴大的趨勢客觀存在。

  城鎮內部收入差距成“禍首”

  分析近年來出現的新情況,紀寶成説,城鎮內部收入差距的擴大不容忽視。他解釋,影響基尼系數的三個因素分別為:農村內部的差距、城鄉差距及城市內部差距。2003年三農政策出臺以來,惠及廣大農民,農村貧富差距大幅下降。農村內部貧富差距對基尼系數的貢獻率,已經由1996年的32.3%下降到2008年的12.3%。但是,城市內部貧富差距對基尼系數的貢獻率已經上升為第一位的因素,于2008年上升到45.3%,城鄉收入差距為42.4%。這兩大因素是影響中國基尼系數的主要因素。紀寶成指出,城鎮化過程逐步加快,城鎮內部的貧富差距同樣加快。這是需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視的戰略問題,希望政府能夠把治理城市貧困問題列入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

  貧富家庭收入差40倍

  紀寶成説,財富存量的分佈不公,也成為財富差距擴大的重要的新因素。並且研究認為,這在未來若干年將加快城鎮收入差距擴大的速度。1992年,中國經濟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近20年的積累,造成財富增加,分配嚴重不公。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局的報告,2004年中國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財産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産的45%。而最低層的10%的家庭收入只佔1.4%,相差32倍。到2009年,這個差距已經擴大到40倍。

  財産存量分佈不均,必將對收入流量進一步不均産生巨大影響。儲蓄存款極大的不平衡,通過投資收益、利息收益,促使差距進一步擴大。這種財富分佈的不公,通過遺傳成為破壞機會平等和代際平等的最大因素,帶來嚴重的動態不公。比如,創業機會不平等、就業機會不平等、教育機會不平等以及其他服務的不平等。這對社會非常不利。

  津貼加不到臨時工頭上

  紀寶成代表提出,行業分配不公,特別是壟斷性行業收入差距也要加以解決。而且,體制性因素不容忽視。在部門分割、地區分割、行業分割十分嚴重的情況下,試圖通過轉移支付,一定範圍的社會福利改變分配不公,有時不但不會解決分配不公,而且會加大不公。因為社會保障、職工福利還沒有做到普遍化、均等化。他以自己所在的人民大學為例,“我們想給職工增加津貼,但只有體制內的職工能夠受益,臨時工是加不上的。”

  研究還發現,收入差距和經濟水平沒有必然聯絡。經濟發展最好的省份如廣東、江蘇、浙江等和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如青海、西藏、寧夏等,基尼系數排位都是比較高的。研究結果證明,重視民生工程的省市基尼系數就小一些,如北京基尼系數排在第28位,作為首都已經不易。重慶的成績最好,排在第31位。這就説明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縮小基尼系數的有效手段之一。

  建議儘快建立資産實名制

  紀寶成代表發現,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提法是:“逐步”扭轉收入分配權差距擴大的趨勢;溫家寶總理的報告則表述為:“儘快”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一詞之差,緊迫程度明顯不同。“我更加贊同總理報告的提法,希望十二五規劃綱要能夠與總理的報告一致。”

  紀寶成呼籲,要扭轉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就必須高度重視財産存量不公的問題,並研究如何加以解決。他建議,應該促進新型的財産稅稅收體系的建立。這需要儘快建立房産登記制度、儲蓄實名制、證券實名制以及其他資産實名制。從房産稅逐步擴大到固定資産稅和遺産稅。“沒有新型財稅體系的建立,不大可能解決貧富差距擴大。”一些發達國家財産稅體系健全後,還會促使富人增加慈善捐贈。

  鏈結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綜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的主要指標,其數值最小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最大為“1”,表示絕對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警戒線”。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2009年“基尼系數”為0.47,接近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水平。上世紀70年代前,我國人均GDP只有約200美元,“基尼系數”不到0.2,這些年收入差距總體上在持續拉大。世界一些最富裕的國家收入差距並不大,發達國家平均“基尼系數”多在0.36以下。本報記者 廖雁 J165

  專家點評

  把資源用在百姓身上

  點評人: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

  中國政府應該怎麼縮小貧富差距?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表示,由於國內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少數人拿走了,社會貧富差距很大,大多數人只拿著微薄的低工資。在這種情況下,通貨膨脹對於國內不同群體産生的影響是不同的。

  仲大軍提供了一組數字,中國最低工資是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中國公務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6倍,世界平均為2倍;中國國企高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98倍,世界平均為5倍;中國行業工資差高達3000%,世界平均為70%。仲大軍認為,這説明我國改變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迫在眉睫,貧富差距也較為明顯。“特別是一些國有壟斷企業的工資高出最低工資幾十倍、上百倍,這樣使大量的財富流失到少數人手中,造成嚴重的分配不公。在一個巨富的身後,可能有幾百甚至更多的窮人。”

  仲大軍認為,從目前國家發展的狀況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我國現存的問題。這是一條分化式的發展模式。所以,應該轉變發展的思路,儘量避免將資金和資源通過出口方式大量往國外輸送,要促進國內的消費,增大中國的消費力,而不是投資到國外去增加別人的消費力。應把國家資源切切實實地用到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上。

  給低收入階層一種激勵

  點評人: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

  劉煜輝認為,使中國實現消費轉型的關鍵在於初次分配,要改變初次分配格局就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産業呈現出超重化工化和資本密集化,這必然使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來越偏向於政府和資本,勞動報酬和居民儲蓄所佔份額越來越萎縮。扭轉這一趨勢只能靠經濟模式的轉型。

  “從宏觀上説,地區的差異拉大,貧富差距拉大,整個社會的消費邊界傾向陷入了一個高投資、高儲蓄的循環當中,要轉變經濟依賴性就會越來越難,內需很難啟動起來,整個經濟體越來越依賴於外部的需求,受外部需求越來越強。”改革收入分配的重心,在於破除體制的障礙,給低收入階層一種激勵,為他們創立一個體制,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進入中産階層。大幅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最終會形成中産階層的橄欖形社會結構。中産階層能支撐住房和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市場,如果再加上社會保障得力和城市化提速,這個基於收入的良性循環的社會結構才能持久。未來如果通過結構性改革來調節資源配置方向,大幅降低私人部門和中小企業的稅負,也可以創造出一個宏觀上更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分配結構。本報記者 趙喜斌 J209

  委員熱議

  李德水委員

  要做大做強中産階層

  李德水委員認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重點應該向中低收入居民方向傾斜,因為不同收入的居民本身差距就很大,基數很懸殊。如果所有居民都按同一個比例增長,就必將使收入差距過大的矛盾更加惡化。所以在政策設計上要做好低收入群體的保障,調節過高收入者的收入,做大中等收入階層的隊伍。按照國外的話來説,就是要做大做強中産階層。這樣我們社會從消費能力來説就會大大提高,擴大消費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張帆委員

  應調研不同行業

  收入的依據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張帆認為,在社會管理中,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既重要又敏感的問題,不僅要創造財富還要學會管理財富。現在常常看到的是一個行政區政府的財政收入,卻很少研究一個行業的收入情況,如公務員的收入和事業單位人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張帆委員建議,應該加大行業收入情況的研究,各行業之間合理的收入比例是什麼?不同行業收入的依據標準是什麼?應該通過對社會各行業收入的調研提出合理解決的方法,減少不和諧因素。

  蔡繼明委員

  壟斷導致行業收入擴大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委員認為,我們的房價高,加油貴,收費公路多,而這些涉及的都是壟斷行業。因此應該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關係,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本報記者 邵澤慧 J049

  張曉梅委員

  有些富人“以錢換名”

  也沒什麼不好

  昨天下午,張曉梅委員説,縮小貧富差距,有兩條途徑,要兩條腿走路。一個是以政府作為主導,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投入,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但還有一方面也很重要,就是需要社會的力量,讓富人通過交稅的方式,即增加高檔奢侈品消費稅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資金,來專項增加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同時,鼓勵富人拿出錢來幫助貧困者。

  對於富人,還要讓他們拿出愛心,也就是拿出善款來幫助貧困的人群。我認為,在這方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富人與貧困人群的隔閡很大,雙方少有溝通。很多富人想通過各種手段來幫助貧困人群,但苦於沒有相應的渠道,即使是有渠道,也容易被人誤解成“以錢換名”。在中國這樣還有很大貧富差距的國家,即便是有些富人“以錢換名”,我覺得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這讓貧困的人群受益了。

  一個有影響的名人(富人),他本身有很多社會資源。這些資源都是圍繞著個人的。所以,如果鼓勵富人幫助貧困者,有時會事半功倍。這也是國家政策的一種很好的補充。

  最後,張曉梅委員説,不管是政府,還是某些人的幫助,都是外因。真正要擺脫貧困,還需要貧困者自立,在政策扶持下,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建立自立。中國有句話:靠人不如靠己。一輩子吃救濟的人是無法擺脫貧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