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厲以寧:CPI控制目標4%可實現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旁聽” 前日,廣東團,幾位記者坐在地上聽會。雖然疲憊,但仍堅守崗位。本報記者 韓萌 攝

  本報訊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昨日表示,抑制通貨膨脹,有兩個重要因素我們控制不了,但如果經過努力,可以將CPI控制在4%的目標範圍之內。

  他是在昨日的政協新聞發佈會上做如上表示的。此前一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油價氣候兩因素難控制”

  厲以寧分析,2010年開始的通貨膨脹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這次物價上升中,農産品價格的上升佔了主要地位,而農産品價格上升原因有很多,如氣候原因等,也不排除有人為的炒作因素,政府出臺的一些措施,對抑制通貨膨脹是得力的,是有效的,但仍有一些因素控制不了。

  他解釋説,第一個因素是石油價格,中國無法控制國際上的油價上漲,中國還是個進口大量石油的國家。第二個因素是氣候變化,對農業産量有多大影響控制不了。“撇開國際上的因素不談,只要我們努力去做,可以控制在目標範圍內。”

  “糧價漲一點有利農民增收”

  物價上漲中最明顯的是食品價格。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發佈會上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的旱情,對中國糧食生産一定會有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太大,經過努力,當然也希望氣候能好轉,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被克服甚至消除。

  陳錫文表示,目前全球的糧價已經突破了2008年最高點,主要糧食品種,比如小麥、大米等等,幾乎和去年同比翻了一番。但國內的糧食生産和市場供給始終比較穩定,今年以來中國的糧食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不到20%,而全球漲幅為100%。

  “我相信中國的糧價會基本保持穩定。當然由於成本的上升、氣候的因素等等,徐徐上漲的情況不排除,但糧價多少漲一點,對於增加農民收入是有好處的。”陳錫文表示。

  提案

  今年以來,通脹勢頭依然不減。本次“兩會”上,不少代表和委員也都針對此,提出了相關的議案和提案。

  提案1 “建立薪酬穩步增長機制”

  民革中央:當前我國經濟中一個顯著問題,就是通貨膨脹形勢嚴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通脹有明顯複合型特徵,同時國際通脹輸入的壓力也逐漸增大。

  提案共列出了七大措施,包括:大力調整産業結構,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原動力;加強農産品價格調控,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敏感性;合理運用貨幣政策,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推動力;審慎推動匯率改革,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外部力;建立穩步增長的薪酬機制,加強勞動者應對通貨膨脹的能力;逐步完善財政政策的公平合理,促進國民收入的平衡;大力推進社會保障系統改革,提高國民收入的保障。

  提案2 “必要時干預關鍵商品價格”

  九三學社:從長期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自2003年以來一直寬鬆。超量貨幣抬高了土地和房産等價格,令城市生活成本和商務成本上漲,驅動人工成本上漲,拉高了農産品流動成本。“通脹中農産品漲幅較大,水、電、天然氣價格有所上漲,住宅價格依然處於高位,居民收入增長乏力,造成‘什麼東西都在漲價’的直觀感受。”

  提案建議,進一步深化我國貨幣政策體系改革,繼續警惕和防範資産價格泡沫,對於商品價格的調節要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必要時對關鍵性商品進行政策干預,制定長期經濟戰略規劃,規範地方投資行為,防止過度投資推高通脹水平等。

  綜述

  治通脹 央行一年“出手”11次

  從大蒜、蘋果等熱炒品種,到蔬菜、糧食、食用油,物價水平自去年下半年起全面連續上漲,中央和地方政府調控舉措也接連出臺,共同防治物價上漲。

  去年10月20日起,在2008年連續五次降息以來,中國央行首次調整基準利率,為時隔34個月後的首次加息,也敲響了治通脹的鐘聲。

  央行從2010年以來,已經先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利率,逐漸收回應對金融危機以來的大量貸款。而由於全球流動性的過程,海外一些“熱錢”、“遊資”的流入,也對國內的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推高國內産品的價格,阻擊“熱錢”也層層設限。

  必要時可實行價格干預

  去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佈了《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也稱國十六條),從16個方面做出部署,表示必要時可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此後國務院17個部門建立了市場價格調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各地也建立了相應機制,掀起防治通脹戰役。

  糧食、肉類、蔬菜價格持續上漲,最受影響莫過於低收入者。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春節前為城鄉困難群眾發放生活補貼。

  此外,去年以來,為保障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各地普遍提高了城鄉低保、最低工資和失業保險金標準,對城鄉困難群眾發放了每人每月10-80元不等的價格臨時補貼。

  實行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查處力度也在加強。

  從3月1日開始,全國市、縣級價格主管部門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要求,實施為期兩個月的價格大檢查,加大對農産品流通環節等各項收費的檢查,檢查範圍包括農村水價、電價、燃氣價格,以及醫藥、建材、農産品收購、農資等價格的收費。

  低收入補貼制度將完善

  “絕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針對低收入者,政府還將完善補貼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

  花絮

  上海市長讓秘書問市民菜價

  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定價格水平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韓正昨日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物價對於低收入群體影響很大,他問其他代表,誰知道上海市民買一隻雞多少錢,買一條魚多少錢,很少去菜市場的代表們沒有準確的答案。

  韓正透露,為了準確掌握物價情況,他讓秘書每週單線聯絡幾位市民,向他們了解蔬菜價格,了解的蔬菜種類大約有十種,談到菜價,韓正脫口而出“上周上海的菠菜漲了5毛。”他直言,知道了這些,才能真正討論物價問題,讓秘書去了解蔬菜價格,這個工作已經開展了一年。聽到韓正説起物價數據信手拈來,代表們當場送他一個“民生市長”的稱號。

  觀點

  “需加大調控止住CPI勢頭”

  蘇寧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前副行長、中國銀聯董事長

  按照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各方面都在採取有力的措施來控制物價的上漲。一月份上漲4.9%,略高於去年12月份的4.6%,但低於11月份的5.1%。我估計因為春節因素,可能2月份的CPI數據比1月份還要低一點。

  但是目前這個階段,物價上漲的壓力比較大。按照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四季度CPI的環比增長,實際上加起來是2個百分點,這個勢頭是比較猛的,所以希望加大調控的力度,要把這個勢頭止住。

  “人為矯正必有副作用”

  劉克崮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

  總的來説,通脹態勢是向上升的,至於哪個月哪個季度CPI會衝高,這是次要問題。因為這個數字的大小高低,要看去年基數的大小,基數高今年的數字就低。

  當前通脹壓力既來自國內也來自國外。從國內來看,大的因素是較長時期內,我國的貨幣發行多了,“票子”多了,小的因素是勞動力成本等各種成本高了。從國際來看,美國“印票子”多了,流動性過剩,一方面直接通過遊資、熱錢的形式進入到國內,因購買或投機,推高了房子、黃金等商品價格;另外一個影響就是“票子”多了之後,導致以美元計價的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比如石油。

  全年來看,CPI在4%左右,應該能控制住。但是我認為宏觀調控不需要非制定個數字,非要按住它。經濟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應該明白規律、順勢而做,至於CPI最後是幾就應該是幾,如果人為的非要矯正,必有副作用。如果今年硬要控制在一個低水平,明年可能就會反彈。

  算賬

  家庭吃飯開銷一年漲60%

  于女士是一位退休職工,兒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的開銷主要以吃飯為主。據她介紹,一年前她和老伴用在吃飯上的開銷大約每月1000多元,現在漲到1600多元。

  在於女士的記憶中,去年開始糧食率先漲價,1斤大米的價格從1.8元上漲至目前的2.7元-3.8元,豬肉、蔬菜、水果也接連漲價。食用油、衛生紙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更是一週一漲。“我和老伴單位不時會發這些東西,我們家倒是不用擔心,不過經常會聽到鄰居的抱怨。”

  于女士説,蔬菜價格受季節影響較大,按理説一般三四月份青菜應該最便宜,但由於去年雪災剛過,西南又遭受旱災,使蔬菜價格産生一定波動。像黃瓜,去年最高時達到5元一斤,現在也就3.5元左右。

  于女士表示,她現在比較愛買一些雖然比較貴但“出貨”的精品菜。她舉例説,比如蒜薹3.5元一斤,菠菜1.5元,但真正下鍋的時候,兩斤菠菜都比不過一斤蒜薹多。此外,她還經常去批發市場或者早市,那裏的菜更便宜一些,也更新鮮。“現在很多超市有了‘直供基地’,這些蔬菜也不錯,我也會去買。”

  不過,她很少買打折商品,“這些商品單看價格貌似便宜,其實並不實惠。拿衛生紙來説,打折促銷的那些經常都是兩層的,切割還不工整,而原價的衛生紙不但三層,且紙質更厚,更耐用。”

  支招

  理財師: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理財經理何溪

  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工薪階層

  首先要控制投資風險,其次再考慮收益,建議投資一些金額門檻低的産品,如基金定投,積少成多後可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産品。而且在理財的同時,一定要留出3-6個月的生活費以備不時之需。

  月收入1萬元左右的白領人士

  有房貸壓力的投資者可購買大病保險或壽險,但保金一定要覆蓋房貸的餘額,這樣一旦出現變故,也不會給家庭帶來額外的影響。

  沒有房貸壓力的人群可選擇的餘地較大,建議在投資中將保障性、收益性和成長性資産按1:1:1分配,並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微調。

  高收入人群

  資金靈活度最大,對於投資的安全性要求較高,這類人群適合將資金的一半投資于基金,其中一部分最好是貨幣基金,另一半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如果沒有時間打理投資組合,可以選擇大額集合信託計劃,收益高且穩定。

  專題統籌/本報記者 何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