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學者談李連生造假:學術研究不能碰道德紅線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對話

  從長遠來看,這件事(李連生造假)對學校是有好處的。去年我們照樣得了5個國家獎。所以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

  一個月前,科技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佈通告,正式撤銷西安交通大學原教授李連生等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決定,收回獎勵證書,追回獎金。這是我國第一例因學術造假被撤銷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

  3月5日下午,羊城晚報記者在北京會議中心專訪了正在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他不僅詳述李連生造假事件以及西安交大為此所做的工作,也表達了對高校學術道德傳統的認知與希望。

  曝光造假 是件好事

  羊城晚報:您怎麼看待李連生事件對西安交大的影響?

  王建華:事件從外部看似乎負面影響很大,但並沒有造成西安交大申請不到項目、獲不了獎的局面。相反,評審專家在看到西安交大的項目時可能會想,既然學校要求如此嚴格,態度如此認真,師生對造假如此深惡痛絕,報獎材料可能會更實在、更值得信任。從長遠來看,這件事對學校是有好處的。去年我們照樣得了5個國家獎。所以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羊城晚報:2007年年底開始至今年2月,西安交大6位老教師就共同舉報李連生。對這6位教師的行為,您怎麼看待?

  王建華:西安交大是個老學校。很多老師遇到這種事都會站出來,這是一個傳統。他們就是在傳承西安交大的學術傳統,他們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羊城晚報:有觀點認為,是因為6位教師堅持舉報了4年才使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王建華:4年這個時間不太確切。這個事情是好幾件事情聯絡在一起的,並不是只有一件事。是前面的事處理了之後,他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因為最後一次涉及國家科技部,這個要比較慎重,學校是處理不好的,我們要把所有的證據提交到國家的有關部門。因為這個項目涉及的是個小專業,真正熟悉的人比較少,只有這些進行舉報的專家有看法,學校才能去核實,並對事情進行處理(記者注:2010年3月21日,李連生被西安交通大學取消教授職務、解除教師聘用合同)。

  獨立審查 熱情不高

  羊城晚報:要杜絕類似事件發生,您覺得最關鍵的是什麼?

  王建華:我們學校對學術建設一直是比較重視的,但想把這件事做好也確實不太容易。我們去年集中力量做了這個事情。在此過程中,我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育,光靠查是不行的。要讓所有老師都明白那是一條生命線、不能去碰這條道德的紅線。其次是我們的審查要嚴,在學術上要有明確的要求,比如對一些研究生的論文,過去要求並不明確。此外,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嚴肅處理,要鼓勵大家把精力用在搞科研上。

  羊城晚報:學校是否將對此作出更詳細的規定?

  王建華:過去報各種獎項,不管是省級還是國家級,學校內部只是一個流程管理。評獎的時候,由很多全國的專家去評選。現在,評獎時需加蓋學校的證明章,專門有一些老師對此進行審查。這些老師都來自評獎項目所在的專業,精通專業知識,在有關電子軟體等的輔助下,審查這些項目是否有剽竊成分。審查通過了才能拿去參加評獎。

  羊城晚報:校內老師對同事進行審查,是否會影響客觀性?

  王建華:我們也有這個考慮,所以希望能由第三方來做這個事情。去年我們學校專門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要求具有行政職務的人不能參加這個委員會。如果有人要報評獎項,先要由學術委員會的專家獨立審查並作出結論,再由學術委員會上交學校做出決定。有沒有社會上的第三方來做這個事情呢———他們與各方都不發生關係,獨立地進行審查。以我的看法,最適合做這個事情的是各種專業學會,他們既具有專業學術知識,也有客觀公正的立場。我們曾在這個方面做過嘗試,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他們的熱情不太高。

  國務院參事、中科院顧問牛文元談學術造假

  後續監察機制仍是一大缺失

  羊城晚報:您如何看待李連生事件?

  牛文元:一些人在科技領域中弄虛作假,甚至涉及貪污腐敗,用各種不正當手段獲得名譽和利益,危害了國家,危害了科學,也危害了個人。科技界這種典型雖然不多,但浮躁是普遍的,不經過艱苦努力就想拿出東西來,這個現象是有的。

  羊城晚報:國家科技進步獎這麼重要的獎項,是否應對其真實性進行縝密充分的調查?

  牛文元:評選的程序是先由個人或團體推薦,經過專家評議,反復推敲,甚至要在實際檢驗後産生。問題的出現,和三個環節相關。一是申報者如果有剽竊行為,評審們評議時不可能從頭到尾都弄得一清二楚。二是評價的程序和對獎項的認定還有欠缺。比如專業上的限制,弄虛作假者常説這是最新的,是前人沒有的成果……

  羊城晚報:這是否意味著有些項目連評委都不懂?

  牛文元:愛因斯坦當時提出相對論,懂的人也不多。既要鼓勵創新,也要防止創新中有虛假成分。凡是創新的東西、尖端的東西,就不是每個人都懂的,不過科學是有可重復性的,能經得起重復驗證的,就可以進行評議。

  羊城晚報:有抄襲者,就説明有被抄襲者,為什麼“失主”往往選擇不“聲張”?

  牛文元:一個人偷了東西,把東西拿出來後,會説出另外一個人嗎?你説的恰恰相反:要是沒有發現,弄虛作假者也揪不出來。將來頒發獎項的時候,要有一個後期跟蹤。這一條目前是缺失的,但很重要。奧林匹克運動中就有這樣的措施,比賽中跑了第一,獎牌也給了,但若賽後發現使用違禁用藥物了,還是要收回榮譽。要有一個後續監察機制,繼續檢驗有關科技成果;經不起檢驗的,就該把獎項收回來。(張演欽 程行歡 許琛 魯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