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朱清文代表:用現代農業“添滿”13億人的“飯碗”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5日 1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鄒大鵬、徐博)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在聽取了“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報告強調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的方式確保糧食增産、農民增收改變“靠天吃飯”的困局,找準了“解決13億國人吃飯問題”的“關鍵詞”。

  作為來自農業地區的代表,朱清文説,報告中提到“全面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大力推進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加快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既是為糧食增産、穩産保障糧食安全找準了“脈搏”,也為農民增産、增收創造了條件。

  “綏化市目前的糧食産量達到269億斤,等於為全國每人貢獻了近20斤糧食,多年來穩産的關鍵就是靠國家對現代農業的投入,”朱清文代表介紹説,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是發展設施農業、科技農業、規模農業和園區農業,一方面在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普及和土地規模化經營方面創造穩産、增産現實條件,另一方面深挖包括農産品加工在內的各個農業産業鏈鏈條,形成高經濟附加值的産業鏈促進糧食主産區農民增收。

  報告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災減災能力”“新增補貼重點向主産區、重點品種、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大力發展畜牧業、漁業、林業以及農村非農産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措施都為現代農業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朱清文認為,農業是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産業,同時也是倍受自然災害威脅的風險産業。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央1號文件連續多年把政策支持的觸點鎖定在“三農”問題上,這對發展現代農業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他建議,國家應在“農業特區”建設上加大扶持力度,尤其對糧食主産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普及、農業技術推廣、創建高産田和改造中低産田、強化鄉村兩級政府服務體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