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解讀"十二五"規劃綱要新增約束性指標"森林蓄積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5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應對氣候變化、拓展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
——解讀“十二五”規劃綱要新增約束性指標“森林蓄積量”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劉羊旸、王希)“森林蓄積量”,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這一新增加的約束性指標引起人們廣泛注意。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在“十一五”規劃綱要約束性指標“森林覆蓋率”的基礎上,新增“森林蓄積量”,這對於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木材安全具有深遠意義。

  更加注重森林的質量和生態效益

  “從此前單一的‘覆蓋率’指標更加注重數量,到現在增加‘蓄積量’,實際上是更加注重森林的質量和生態效益。”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楊亞傑説。

  森林蓄積量,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森林碳儲量的基本指標,也是反映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態狀況優劣的重要依據。

  “新增這一指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拓展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説,應對氣候變化最根本的是要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而森林具有固碳功能,通過森林固碳可以實現間接減排。這種間接減排措施投資少、代價低、綜合效益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表示,森林蓄積量的增加意味著固碳能力在增加,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蓄積量增加,森林其他生態效益也會增加,包括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水源涵養功能,以及旅遊景觀價值也得到提高。

  “新增這一指標,也是有效解決我國木材供需矛盾的現實要求。”印紅委員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對木材需求的剛性增長,以及進口木材受到國際上諸多限制的因素,我國木材等林産品供給能力嚴重不足。這就需要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增加森林蓄積量,提高森林質量。

  完成約束性指標要破“兩難”

  “十一五”期末,我國森林覆蓋率為20.36%,森林蓄積量為137億立方米。“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達到143億立方米。

  “要進一步增加森林覆蓋率、提高森林蓄積量,當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印紅委員説,一方面是森林資源質量、造林種苗質量亟待改進提高。我國現有林中,中幼齡林比例依然較大。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珍貴闊葉樹種的優質壯苗、大規格苗木供不應求,難以滿足造林需要。一些地區追求近期經濟效益,過多地使用杉木、馬尾松等速生樹種造林,林分單一。

  印紅委員説,另一方面,林地保護管理壓力和營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有林地轉為非林地的面積依然很大,徵佔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區亂墾濫佔林地問題嚴重。我國現有宜林地質量好的僅佔13%,質量差的佔52%;全國宜林地60%分佈在內蒙古及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幹熱河谷等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成本高,成果鞏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