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家事連著國計——2011年全國兩會熱點前瞻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2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宋振遠、張曉晶、劉元旭)“十二五”開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國,通脹壓力不斷凸顯,民生難題有待破解,經濟轉型面臨挑戰,社會管理呼喚創新。新老問題交織的背景,使今年兩會關注度高於往年。

  根據媒體兩會民意調查結果,公眾除對醫療、教育、就業等“老難題”保持關注外,今年對物價上漲、工資增長、城市治堵、搬遷補償、社會管理等新熱點表達更多關切。

  轉變方式:發展“主線”期待細化落實

  剛剛過去的5年,中國交出“增長年均超過11%”的亮麗答卷。但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出口、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新興産業發展滯後,單位GDP資源能源消耗過大,環保節能水平過低……

  針對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即將提交全國兩會審查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主線”。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公眾想知道政府如何科學處理“好”與“快”的關係:今年哪些方面的改革將優先推進?如何進一步擴大消費?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會有什麼變化?……

  穩定物價:“防通脹”考驗調控智慧

  新華網“2011年兩會調查”專題中,“穩定物價嚴防通脹”被列為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調查也顯示,如何調控物價是公眾重大民生關切。

  在國內外流動性過剩助推下,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網絡熱詞層出不窮,國內CPI節節走高,去年底達到5%的高點。

  為有效控制物價總水平、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中央採取了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大力發展農業生産、穩定農副産品供給、降低流通環節成本、規範市場秩序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力度前所罕見,效果已經顯現。

  今年物價上漲會導致嚴重通脹嗎?年內政府還會採取哪些措施穩控物價?怎樣保證調控政策既控物價又不“誤傷”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人們對此充滿期待。

  工資上漲:“勞動性收入比重”期待加速提高

  今年一些地方兩會透露出信號:調低經濟增長速度,調高居民收入增幅。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地已宣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使新一輪工資性收入增長預期增強。此輪工資上漲,既有局部地區“用工荒”的助推背景,也有通脹壓力的倒逼因素,更有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制度安排。

  在新華網進行的“2011年兩會我向總理説願望”調查中,收入分配問題位居前列。“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和諧穩定。如何在做大的同時分好“蛋糕”?如何保證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如何進一步調節行業收入差距、加速提高勞動性收入比重?人們拭目以待。

  樓市調控:“保障”“問責”成為關鍵詞

  我國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后,房價過快上漲再次成為眾矢之的。新一輪樓市調控重拳出擊,“限購、限貸”步步緊逼,房産稅試點啟動,住房保障建設加速,特別是首次提出“房價調控目標”,樓市調控由“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轉為把房價控制在“合理範圍”……

  一段時間以來,房價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民意最關心的是,今年的房價調控還會採取哪些措施,政府如何確保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落到實處,真正在商品房市場之外建立一個平行的“保障房供應體系”。與此同時,如何通過財稅改革扭轉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症,切實對控制房價和建設保障房不力的地方嚴格問責,也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搬遷補償:加快城鎮化避免“與民爭利”

  在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打擊暴力拆遷,依法和諧拆遷”成為今年兩會民意調查中的一大期待。

  為化解這一社會矛盾,今年初《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出臺,為禁止行政暴力拆遷、保障群眾平等權益奠定了法律基礎。但新條例的落實,有待強化地方政府責任,遏制仍在蔓延的“土地財政”之風,尊重司法獨立性、保障被徵收人權益。同時,一些地方出現農民“被上樓”現象,也急需引起重視。在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城鄉居民的房屋、土地權益同等重要,人們期待推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城市治堵:破解“城市病”需要新思維

  隨著“汽車時代”到來,2010年我國大中城市交通擁堵引起空前關注,一些大城市掀起一輪“治堵”行動,將“城市病”推上風口浪尖。

  “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預防和治理‘城市病’”。但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依然“重治理、輕預防”,治理也大多是“限戶籍、限購車”的矛盾延緩式思維。

  近年來提出“人車分離、節地暢通”新模式的著名學者董國良表示,城市普遍出現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環境污染,凸顯傳統城市建設理論落後於“汽車大眾化時代”,城鎮化建設需要新思維。我國正處於城鎮化中期階段,今後城市擴容如何創新模式預防“城市病”?在“治堵”等城市管理中怎樣“以人為本”、增強市民“幸福感”?人們期待兩會廣納民智。

  上學看病就業:破解“老難題”需加大力度

  兩會前夕,教育、醫療、就業三大難題再次引起網民關切。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就業促進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法規密集出臺,使三大民生難題有所緩解,但離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離,特別是“優質、均衡、公平”的呼聲仍然較高。

  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如何圍繞百姓期盼的公平問題實現新突破?醫療改革如何打好“新醫改”攻堅戰?如何進一步擴大就業和破除就業歧視?這些問題無疑都是兩會的重要關切。

  反腐倡廉:“權力監督”期待新探求

  反腐敗議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焦點之一。2010年多名省部級高官被查辦,彰顯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有關人士表示,要遏制腐敗案件高發的勢頭,從根本上看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特別是加強對各單位“一把手”的權力監督,斬斷腐敗現象滋生的利益鏈。去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批評政府,公眾期待今年兩會在“創造條件”上有進一步的措施,讓群眾的批評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

  社會管理:“新課題”期待新突破

  最近,中央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課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媒體開展的兩會民意調查中,一些公眾表示,在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後,社會建設滯後的局面需要改變。強調社會管理旨在立足於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國情,通過制度創新化解社會矛盾,清除發展障礙,促進社會和諧。

  從今年地方兩會透露的施政目標來看,大都把“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作為主要訴求。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除了讓群眾更富裕外,關鍵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係。人們期待兩會代表委員圍繞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改進網絡管理方式等重大議題,提出真知灼見,促進改革突破,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