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宣部等4部門負責人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行新聞發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新聞發佈會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中宣部等四部門負責人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行新聞發佈

  2月28日,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後中),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長歐陽堅(後右二)和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後左二),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後右一)在發佈會上介紹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周瑋、璩靜)黨的十六大以來,尤其是“十一五”時期,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空前繁榮,碩果纍纍、亮點頻頻,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2月28日,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四部門負責人在中央外宣辦舉行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新聞發佈會上,通報了“十一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介紹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舉措,並就各界關心的問題做出解答。

  “十一五”時期:文化建設“創新發展期”

  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説,“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創新發展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文化體制改革邁出關鍵步伐,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其中,國有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取得決定性進展。“十一五”時期,出版、發行、影視製作等行業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核銷事業編制172000多名,中央直屬單位就核銷了近20000名,全國共登出事業單位4300多個。改革有力地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涌現出一批總資産和總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與此同時,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改革不斷深化。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責任明確、行為規範、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形成。此外,文化宏觀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新聞出版和廣電系統實現政企分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換,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十來個省市全面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84%的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組建了綜合執法機構。國有文化資産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設立國有文化企業資産管理機構,管人、管事、管資産有機統一,確保國有文化資産保值增值。

  第二,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一是政府投入顯著增加。“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文化方面支出685億元,2010年達到1528億元,年均增長22.2%。國家發改委累計安排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超過200億元,其中用於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資金是“十五”時期的8倍。二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蓋全部已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時期建成各級服務點83萬個,覆蓋90%的行政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間實現了數字化,年放映達800萬場,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農家書屋工程“十一五”期間從無到有,建成近40萬家,覆蓋50%的行政村。在農村基層看書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明顯改善。三是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快推進。全國各級宣傳文化部門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會免費開放。2008年到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免費開放專項資金52億元。到2012年底,將實現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四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共享、綜合利用和社會化、多元化。

  第三,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整體規模和實力快速提升。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發展態勢良好,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一是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高於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平均增速。2010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有望達到1萬億元。二是文化市場空前繁榮。我國電影産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産國和第一大電視劇生産國,電影票房增速連續6年保持30%以上,改變了進口大片主導我國電影市場的格局。影視動畫産量從2005年的4.2萬分鐘增加到2010年的22萬分鐘,扭轉了進口片佔主導的局面。新聞出版業總資産、總産出、總銷售比“十五”時期翻了一番,印刷業翻了兩番。三是國際文化貿易逆差局面明顯改觀。文化産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少。2010年我國核心文化産品進出口總額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國産影片海外銷售總額超過35億元人民幣。圖書版權輸出引進比從2005年1:7.2縮小至2010年的1:3。去年的深圳文博會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是5年前第一屆的3倍。四是文化産業投融資體系更加完善。出臺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專項政策,推動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2010年,文化産業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276億元,中央和各地安排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達52億元。到目前為止,7個省市成立了文化産業投資基金或投資公司,資金總規模達到185億元。26家文化企業在A股市場和H股市場上市,僅去年就實現融資額104億元。

  孫志軍説,文化體制改革進展平穩,推進有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做到“兩手抓、兩加強”。二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統一。三是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把維護職工權益擺在突出位置,妥善解決社會保障銜接、人員分流安置等問題,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支持、參與改革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