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浙江海洋優勢助推經濟再上新臺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0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有人問,時下,浙江經濟領域裏哪個詞最熱?答案肯定是:海洋經濟。

  在不久前結束的浙江省兩會上,有人做過統計,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裏面,僅“海洋經濟”這個詞就出現了10次,而“海洋”、“港口”等詞更是出現了20多次。

  其實,熱,不僅體現在各種會議和文件上,更體現在浙江各地海洋經濟的實踐中:體現在碼頭上集裝箱吞吐量的不斷增長上,體現在一座座飛虹似的大橋正把支離破碎的海岸、離島綴連起來,體現在一個個鋼鐵巨人似的風車正雨後春筍般在海岸上挺起……

  確實,進軍海洋,浙江的腳步鏗鏘有力。

  “浙江將進一步做‘深’、做‘強’海洋經濟這篇文章——讓海洋資源産生最大效益,讓海洋優勢助推浙江經濟再上新臺階。”省委書記趙洪祝的這番話,顯示了浙江人進擊海洋的決心。

  以海引陸、以陸促海,海陸聯動下活整盤棋

  若論海洋大省,浙江名副其實!

  背倚大陸、雄踞東海這一地理特點讓浙江盡得山海之利:儘管陸域面積只有10多萬平方公里,但海疆卻相當遼闊,超過2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達6696公里,全國第一;近岸海域內,陸地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海島2878個,又是全國第一;近海漁場22.27萬平方公里,可捕撈量全國第一;規劃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506公里,佔全國的30.7%……

  浙江區位優勢也得天獨厚: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東瀕太平洋,西連長江流域和內陸地區,不僅區域內外交通便利,且緊鄰國際航運戰略通道,具有深化國內外區域合作的有利條件。

  不獨如此,大自然似乎對這片海域情有獨鍾: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溫差能、鹽梯度能,應有盡有;港、漁、景、油、涂,組合匹配理想!僅可開發的潮汐能裝機容量就佔全國的40%。

  不過,海洋大省並非是海洋強省。有一件事始終讓浙江人心緒難平。寧波港作為我國南北沿海航線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點,是處理集裝箱、礦石、原油、煤炭、液體化工産品等貨物裝卸的國際樞紐港口。然而,儘管港口吞吐量節節攀升,但效益始終沒有突飛猛進。有人把癥結歸結為:“酒肉穿腸過”——長期以來,貨到貨運,貨運貨到,一船船一車車貨物僅僅是從寧波港過一下手而已。

  現在,浙江人力圖改變這種局面。怎樣才能由“大”變“強”?浙江省常務副省長陳敏爾開出的妙方是:“以海引陸、以陸促海、海陸聯動、協調發展”。

  輕輕按動按鈕,一個個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在塔吊司機靈活操縱下,精準地緩緩落到停靠在金塘港碼頭的巨輪上。金塘港區大浦口集裝箱碼頭,作為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戰略的首個工程已投産運行。新建碼頭的啟用,將寧波港的資金和管理優勢與舟山港的深水岸線優勢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戰略,體現了海陸聯動、走活整盤棋的優勢:隨著寧波—舟山港一體化進程的推進,目前港口建成了國際集裝箱、鐵礦石、原油、煤炭和液體化工五大中轉基地,與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約600個港口開展貿易運輸往來。

  走活整盤棋,精明的浙江人很會舉一反三。“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將徹底改變“酒肉穿腸過”的窘境。

  何為“三位一體”?就是以港口為依託,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

  寧波北侖區區長華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寧波港‘三位一體’物流服務體系建成,可使港口效益增長數倍。拿正在建設的鋼材交易市場和煤炭交易市場來説,以前,每年頂多只能收到10多億元裝卸費,而原地交易後,每年的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

  不獨是寧波和舟山,浙江沿海各地都在搶下“海陸聯動”這盤大棋。

  站在慈溪橋頭,杭州灣跨海大橋猶如一彎長虹,直指大海,消失在遠處的霧靄之中。過去,眾多的海島猶如散落的珍珠一個個孤懸在大海中。海天蒼茫,隔斷了交通,也阻斷了經濟發展。而今,一座座大橋,將這些珍珠串了起來。

  自杭州灣跨海大橋落成後,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相繼落成。對於舟山人來説,2009年12月25日這一天,會永遠銘刻在記憶裏——五座“連島大橋”的貫通,意味著海島舟山孤立千萬年之後,終於“登陸”了,舟山各個海島上的居民,從此渡海不用舟,天塹自此變通途!

  而紹嘉跨海大橋建設工地上,腳手架林立,機器日夜轟鳴。這座大橋貫通,紹興濱海工業園區、袍江工業區、上虞杭州灣新區,將升級為一個新的發展大平臺……

  大橋是臍帶,讓浙江的海島連接著母體,從此有了依靠;大橋是粘合劑,讓浙江與滬蘇閩皖贛成為一個經濟發展共同體,浙江發展的腹地陡然增大。

  一句話:橋,讓浙江“以海引陸、以陸促海、海陸聯動”成為必然。大橋時代,長三角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流通加快,在經濟社會更加開放背景下,浙江的戰略空間、戰略資源將發生重大變化。大橋不是一個僅局限于經濟發展的戰略概念,而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綜合發展的戰略概念,將促進浙江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有專家預言:大橋更像一根弦線,將使浙江這只風箏,起飛、高升。

  優化經濟佈局,打造新興産業,轉型升級增添海洋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十一五”浙江全省GDP平均增速達11.8%。如何讓發展的勢頭不衰?

  浙江從優化海洋經濟佈局著手。“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新格局是主要的手筆。

  “一核”,即寧波—舟山港海域、海島及其依託城市。港域南部重點發展集裝箱現代物流,港域北部區域重點完善海進江系統。

  “兩翼”,即以環杭州灣産業帶以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以溫臺沿海産業帶及其近帶海域為南翼。根據各海域的自然條件和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合理確定各海域的基本功能。

  “三圈”,即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作為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依託,加強海洋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加強海洋高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

  “九區”,即重點建設杭州大江東、杭州城西科創、寧波杭州灣、寧波梅山物流、嘉興現代服務業、紹興濱海、舟山海洋、台州灣循環經濟、溫州甌江口等九大産業集聚區。

  “多島”,即重點開發梅山、六橫、金塘、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洋山、南田、頭門、大陳、大小門、南麂等重要海島。

  新格局將成為浙江新的增長極。常務副省長陳敏爾告訴記者,到2015年,這一區域內GDP將突破2.6萬億元,佔全省的3/4,人均GDP達8.6萬元;海洋生産總值接近7000億元,三次産業結構為6:41:53,佔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提高到15%。

  陳敏爾自豪地説:“屆時,浙江將基本實現海洋經濟強省目標。”

  藍圖固然美好,要把藍圖變成現實,還要有能換來真金白銀的産業去支撐。浙江把目光投向新興産業。

  被海上“第一縷陽光”照射而聞名的溫嶺,如今又添了新的亮麗風景:在東海塘圍墾區漫長的海岸線上,20多臺白色的巨型風力發電機一線排開,在海風的吹拂下輕輕轉動。

  東海塘風電場首批安裝的20台風電機單機容量2兆瓦,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自去年2月投運發電以來,平均每天發電量保持在20萬千瓦時,一年發電7000多萬千瓦時,可供4萬多戶家庭用電。

  而已投入運營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總裝機容量為3900千瓦,是僅次於法國郎斯和加拿大安娜波利斯的世界第三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這座電站建成投入運行以來,利用潮汐能已發電1.6億多千瓦時,成為我國利用海洋新能源的典範。

  台州市委書記陳鐵雄告訴記者,台州已初步形成潮汐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太陽能應用等新能源産業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台州今後發展便有了“底氣”。

  記者從浙江能源局獲悉,目前,浙江省已建、在建風電總裝機容量為28.56萬千瓦。下一步,浙江將按照海上風場分佈特點,劃分杭州灣海域、舟山東部海域、寧波象山海域、台州海域以及溫州海域5個百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至2020年,浙江省陸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將達8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400萬千瓦。

  “不僅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還要化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從而帶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這樣認為。確實,開發風電帶來的連鎖效益已顯現出來,大批民間資本“追風”進入風電領域,一批新的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在浙江快速成長。專家測算,今後幾年內,浙江海上風電投資額在8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按照設備直接投資帶動系數4倍計算,帶來風電設備製造業近2000億元左右的産業規模;同時,還會帶動相關産業1500億元左右。

  過去,缺油少電曾制約著浙江經濟發展,有了這些強勁的海洋動力,浙江經濟能飛多遠?人們充滿著期待!

  拉長科技“短腿”,海洋産業鏈向精深拓展

  海洋産業分為臨海臨港産業和核心産業兩大類。衡量一個地區海洋經濟水平高低,是不是擁有核心産業,是一個主要考量標準。

  長期以來,浙江臨海臨港産業比重過大,而核心産業的發展卻舉步維艱,尤其是戰略性的核心産業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核心産業滯後,科技貢獻率不高是主要因素。

  浙江要提高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就必須加快速度拉長科技這條“短腿”。

  不甘人後的浙江人已開始竭盡全力去拉長這條“短腿”。浙江的目標是,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海洋生産總值將提高到30%以上。

  新興産業,浙江瞄準了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海洋科教服務、深海資源勘探開發等領域。

  許多工作已經破題。寧波已形成海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這個體系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專業、重點實驗室,以及企業研發中心等為主體,擁有海洋與漁業領域重點實驗室9家,國家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家,省級、市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7家,從事海洋科技工作人員已達20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佔總人數的15%以上。

  而科技轉化成生産力的各種舉措,也有聲有色。一批海水淡化、水産品精深加工等高科技新興産業開始涌現。嵊泗海水淡化産量已佔全縣供水量的74%。除此之外,舟山市還有數個海水淡化項目正在籌建,建成後每天的産水量可達5萬噸。

  冒著凜冽寒風,記者再次來到位於慈溪市境內的杭州灣新區。新區管委會主任助理王程博士告訴記者,目前所有進區的企業,均是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符合生産力發展方向、對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和産業升級有較強帶動作用的企業。目前已累計引進美國庫柏、韓國SK、日本島津、德國博世等優質項目270多個,總投資逾400億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家。

  科技助推,帶來的作用不言而喻。寧海縣,通過推廣“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技術,水産品産值比上年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象山縣,通過推廣“藻類光合作用産生氧氣”這項技術,池塘養殖增效30%;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投資14億元,建成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産線,可同時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類船舶訂單量居全球第一,佔總量35%;新樂造船廠真正實現了船舶駕駛的自動化,迅速打入歐洲市場。

  粗放式海洋漁業經濟模式在浙江已開始改觀,海洋經濟正向精深加工拓展。記者在象山縣石浦南方水産公司看到,原本是廢料的魚骨,加工成松脆美味的休閒小食,售價高達每公斤91元。舟山“海氏”水産品加工車間,加工的産品每噸可賺1000多美元。專家認為:“這裡的設備和産品,一點也不比日本差。”

  長期以來,“靠海吃海”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現在浙江人提出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新理念。象山縣漁老大們自發發出保護海洋倡議,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專事海洋保護的民間組織——中國漁民“藍色保護志願者”行動委員會。漁民自覺休漁,提早休漁,出海時不向海洋傾倒廢油廢物,自帶垃圾袋回收出海垃圾。

  各地漁政部門還推出了“修復海洋生態工程”——一尾尾大黃魚、黑鯛、梭魚、黃姑魚被人工投放進大海。去年一年,寧波漁政部門就放流魚(貝、蝦、蟹)種近16億尾(只),投入資金超2000萬元。

  創新機制,各界協力耕海牧魚

  浙江海洋經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省委書記趙洪祝看到的更多是差距:“浙江海洋經濟總量、佔GDP比重與海洋資源優勢還不相稱,與先進省相比還有差距。海洋高新技術産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海洋油氣開發尚為空白,水質、大氣等污染防治和沿海防災減災任務較為嚴峻……”

  有了這種高標準的要求,浙江追趕“標兵”的步伐自然會邁得更快。調動一切力量去耕海牧魚,浙江各界攜手給力——過去,海洋開發,對民營企業設有許多禁區;現在,除了政府全力向海洋進擊外,浙江還創新機制,鼓勵民營經濟公平參與海洋開發。

  為了營造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良好環境,浙江省大力清理不利於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的各種障礙,破除市場準入中的“玻璃門”。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港口物流、戰略物資儲運、船舶、石化、海洋裝備等産業;民營企業若進軍海洋教育、海洋科研領域,將和國有企業享受同等優惠待遇;而灘塗、海島、海洋能等領域開發,民營企業同樣可以自由進入……

  “爭舞潮頭意氣豪”。有了各界的齊心協力,善於抓商機、勇於搏浪弄潮的浙江人,註定會挺立在海洋經濟發展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