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馮驥才認為《非遺法》出臺有三方面意義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6日 2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天津2月26日電 (田齊 辛文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簡稱"非遺法")2月25日表決通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 26日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稱,《非遺法》的頒布實施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馮驥才指出,《非遺法》首次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地位,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使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的政府角色更加充分和鮮明;這將有助於提高全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意識。

  馮驥才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主要依賴口傳心授方式加以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每一分鐘都在消失,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現已基本建立了適合自己國情的文化保護體系。《非遺法》的出臺,表明中國政府有著鮮明的文化自覺,能夠站在時代的前沿,擔負起文化傳承的使命。

  馮驥才説,"文化遺産的終極保護是全民保護,只有人民覺醒了,開始熱愛自己的文化了,那些最原始、最自然、最具有原生狀態的文化基因,才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起來,傳承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講,《非遺法》的頒布實施,對提高公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知度和自覺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到《非遺法》的內容,馮驥才坦陳,首部《非遺法》或許在概念、學理,特別是可操作性方面,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比如對於境內文化遺産破壞行為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沒有明確《非遺法》的執行、監管部門"等,期待有關部門儘快制定相關細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