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福建省代表建言:不遺餘力 提高宜居幸福指數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5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福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地方兩會

  “要不遺餘力、鞠躬盡瘁抓環保,一屆接著一屆幹,兌現建設生態省的承諾,誓把青山綠水保護好。”政府工作報告表達了建設生態強省的決心,在代表中引起熱烈反響。

  代表們紛紛表示:“建設生態優美之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目標。一定要不遺餘力、鞠躬盡瘁,提高百姓宜居幸福指數。”

  宜居青山碧水間

  “打造幸福家園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東山縣委書記王毅群代表説,“早期我們解決吃飯問題,後來逐步開始重視空氣污染、餐桌污染、噪音污染問題,如今人們對環保形成了綜合感官要求,生存環境的優美成為‘幸福指數’的一個重要指標。”

  建甌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陳柳英代表説,正在開展的“四綠”工程,要積極拓展綠化空間,將綠化與景觀美化、城市文化相結合,將鄉村綠化與風水林、風景林相配套,建設一批城市綠化帶、森林公園、綠色村莊等。

  代表們呼籲,各級政府要積極行動起來,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環境綜合整治,落實環保一崗雙責,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讓老百姓宜居在青山碧水間。

  低碳減排應先行

  低碳催生新能源。建寧縣縣長潘閩生代表説,建寧是全省無患子重要生産基地。今年,建寧無患子種植面積將達到7萬多畝,成為建寧的第一大支柱産業,形成獨具特色的碳匯經濟。

  “生態與發展不矛盾,尤其經歷了2008年冰災,我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了更深的認識。” 潘閩生告訴記者,生態是建寧最大的優勢,為此,建寧連續2年造林20萬畝,今年繼續造林13萬畝,爭取儘快恢復生態,還百姓一片藍天碧水。

  “建設生態強省,新型能源應先行”已成為許多代表的共識。漳平市委書記劉遠代表説,“十二五”期間,漳平市發展能源産業的戰略定位是建設成為海西重要能源基地,如加快推進裝機3萬千瓦生物質能源發電廠、裝機5萬千瓦風力發電廠等項目。

  吳宗化代表建議,政府要高度重視項目生産工藝的先進性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大決心淘汰高耗能、碳消耗比重大的行業,推動建立低碳經濟實驗區,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讓這一綠色經濟模式在全省推廣。

  打造百姓幸福家園

  如何統籌城鄉生態,成為代表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多花精力在治理農村環境污染上,打造城鄉和諧生態環境。”陳阿漣代表説,農村垃圾整治刻不容緩,要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不少代表還建議,在鄉鎮設立環境保護管理站、聘請村級環保員。針對農村污染源點多面廣,縣級環保部門執法能力有限,形不成嚴密的監管網絡,要加大對農村環境衛生的資金投入,設立鄉鎮環保部門,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趙剛代表建議,改善城鄉生態環境,還要繼續加大水流域生態治理,落實好對上遊生態林種植戶的補償措施,完善相應的制度保障。陳宗榮代表呼籲,進一步擴大生態補償面,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受益的流域和産業要實行下游補償上遊、産業反哺機制,促進生態建設,保障共同發展。 (記者 吳洪 吳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