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個士兵的大愛——追記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三連士官、代理排長邰忠利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80後”士官邰忠利--用生命書寫忠誠

  2009年8月9日16時40分左右,到黑龍江呼瑪採摘山貨的張文禮在江邊失足落水。他拼命地掙扎著,岸上的妻子也在絕望地呼喊著:“救命啊,救命啊!”

  此時,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三連士官、代理排長邰忠利正和幾個戰士沿江巡邏而歸,這個蒙古族軍人與兩名戰士走在最前面。聽到呼救聲,他回頭甩下一句話:“我去看看!”便撒腿往出事地點跑去。看清江邊情況後,他幾下脫掉上衣,俯身衝到江邊,蹬掉兩隻軍鞋,縱身一躍,跳入江中。

  邰忠利潛入水中,拼命托起落水者,及時趕到的兩個戰士用力相幫,張文禮得救了。可邰忠利卻沒了蹤影。

  部隊開始緊急搜救,當地群眾紛紛加入尋找英雄的行列。6天之後,邰忠利的遺體找到了,這個年僅23歲的小夥子永遠離開了人世。

  2009年8月17日上午,呼瑪縣城的人們紛紛趕往殯儀館,花圈排在殯儀館門前,綿延數百米長;人們扯起“大愛的士兵,永遠的感動”、“人民的好兒子,一路走好”等橫幅。

  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兩地,人們一直傳頌著邰忠利為搶救落水群眾而壯烈犧牲的事跡。

  “好戰士”、“活雷鋒”

  邰忠利,這個“80後”的青年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2005年12月入伍,2006年、2007年兩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008年參加瀋陽軍區“五星連五環”知識競賽獲得一等獎。

  這是一個有著高遠理想追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青年,他愛軍精武、愛崗敬業,有著樂於奉獻的思想境界,生前為戰友、為群眾做了很多好事。

  在連隊幹部的眼中,邰忠利是個好戰士、好班長;在當地老百姓的眼裏,他是個“好戰士”、“活雷鋒”;在戰士的心目中,他就像是位兄長,常常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捧出愛心。

  聽到邰忠利獻身的消息,烈士當年就讀的鄂溫克旗第一中學班主任阿榮挂老師説道:“我真的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可他跳江救人是必然的;這孩子從小就願意幫助別人,這就是他的品格。”老師回憶説,當年在學校,邰忠利就總是央求老師把一些事情交給他來辦,總是説“我能辦好,讓我來吧”;邰忠利每年都要組織同學們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洗衣服、打掃衛生,趕上冬天,天黑得早,他每次還要繞道幾裏路,堅持把女同學們送回家。

  邰忠利在3年多的軍旅生涯中,先後5次救過人。2007年8月的一天,他在羊草溝執勤時,救起因玩耍而落入江中的一個4歲男孩;2008年4月間,他在察哈彥駐勤時,衝進一戶失火村民的家中,背出了村民臥病在床的妻子,還帶領戰友撲滅大火,為這個家庭挽回幾萬元的損失。

  部隊駐地黑龍江塔河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福利院的幾個病殘老人,都和邰忠利有著很深的感情,説他心地善良,愛説愛笑,一有空就到福利院裏幫老人們理髮、洗衣服、掃院子、讀報紙,還時常帶來一些水果和點心。

  老人孟吉祥得了癌症,生活不能自理,邰忠利來了就幫他擦身子、按摩,直到老人病逝;得知患腦血栓的魏雙奎老人一個冬天沒洗澡了,邰忠利便燒了兩大盆熱水,從頭到腳給老人搞了一次“大掃除”。

  據部隊統計,他入伍之後一共領過津貼費4萬多元,其中,幫助戰友、貧困學生和捐款的數額將近1萬元,再除去給父母的錢,他留給自己的花銷,平均每個月只有200元。

  “團結肉”,戰友情

  邰忠利入伍時所在的新兵連,戰友們來自漢、蒙古、回、滿、鄂溫克和朝鮮等6個民族,家鄉分佈在5個省、自治區。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不一樣,剛到部隊時,有的戰友喜歡按地域、按民族劃分小圈子,閒暇的時候,也是用本民族的語言聊天交流,邰忠利對此很不贊成,他時常勸自己的老鄉要多講漢語,不要影響民族團結。

  邰忠利認為,一家人不説兩家話,進了一個門,就是一家人。可年輕人一般都是火氣旺,即便是戰友,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舌頭沒有不碰腮幫子的。在戰友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邰忠利有著超出常人的成熟和包容之心。

  一次,來自內蒙古的一個新戰士和兩個遼寧籍的新兵就發生了不愉快,這個説“你們遼寧人如何如何”,那邊道“你們內蒙古人怎樣怎樣”。這時候,一些內蒙古的新兵把目光投向了身材高大的老鄉邰忠利,就等他一句話了。

  邰忠利好言相勸:“大家都少説一句吧,咱們不管從哪兒來,不都是戰友嗎,不都是一個中華大家庭嗎;戰友情可貴,為了一點小事鬧彆扭不值得!”這幾句話果然奏效,新兵們立即停止了爭吵。

  邰忠利曾經寫道:“戰友之間,只有加強團結,才能出戰鬥力。”他愛説一句話:各族兄弟是一家,團結興旺靠大家。在連隊一次會餐中,他提出建議,給戰友們做一道自己家鄉的傳統菜,叫做“團結肉”。何謂“團結肉”?他解釋説:“這是羊的心口部位連接各條肋骨的一塊肉,我們吃了‘團結肉’,就要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據介紹,如今這道菜肴的故事已經成為邊防某團經常性思想教育必用的一道“菜”,官兵們都記住了邰忠利的一句話——吃一口“團結肉”,留一輩子民族情。

  邰忠利平日裏愛笑,他的微笑感染了身邊很多人。戰友們回憶,他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戰友的心。每年春節,他還用津貼費買來電話卡,讓班裏的戰士往家打過年電話;新兵入營時,他要給每個人拍一張穿軍裝的照片,一張張裝在信封裏,寄給新兵的父母;到了老兵退伍時,他又把平時拍的照片和錄製的音像資料整理出來,設計製作成光盤,送給老兵作為紀念。

  邰忠利給自己花錢很是小氣,而到了戰友的身上卻很大方。比如,他曾自掏腰包給新兵買過作訓服、棉褲和保暖內衣,也買過生日蛋糕,還有紅花油等。有個新戰士患上了嚴重的皮炎,他主動帶著這個新戰士去看病,花錢給他買特效藥。

  如今,説起邰忠利幫助自己的故事,很多戰士都能講出幾件來。大家説,邰忠利所帶的新兵,下連時都想分到他所在的班;還有,戰士們都喜歡和他在一起,這是因為,他對待戰友的口頭禪就是三個字——“兄弟情”。(記者 楊連元 通訊員 杜善國 佟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