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愛無疆——追記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蒙古族優秀士官邰忠利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字號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80後”士官邰忠利--用生命書寫忠誠

  ● 杜善國薛清波任旭傅強周軍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安定,兵有兵責。自古“家和萬事興,國安享太平”的道理是邰忠利在部隊政治教育中領悟最深的。

  出生在內蒙古大草原的邰忠利打記事起就感受到了來自民族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小時候,父親開中巴車搞客運,出過3次車禍,是身邊各民族同胞及時伸手接濟,才幫他們一次次渡過難關。邰忠利入伍後,同樣受到了新兵連幹部和骨幹的關愛,培養他成人成才。“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心中裝滿了愛的邰忠利把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當做回報社會的最好機會,時刻想著愛的回饋。不論對連隊、對身邊的群眾,還是對親人和戰友,他都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用愛心回報社會,用友善維護民族團結,用行動促進邊疆穩定。他可能想不到,自己身後會感動那麼多各族兒女,甚至連界江對岸的異國軍人對他都滿是崇敬!

  稱戰友為兄弟,全力維護各民族戰士團結,他説:

  “各族兄弟是一家,團結興旺靠大家!”

  戰友們都説邰忠利有福氣,打一入伍就受到了幹部和班長的青睞,對他厚愛一分,重點培養。的確,邰忠利入伍不到6個月,就到團教導隊參加“預提骨幹集訓”,當時他是集訓隊裏唯一的一名列兵。5個月後,他便回連擔任副班長,開了連隊的先河。

  水有源,樹有根,僅僅是帶兵人對他偏心嗎?四連滿族士官班長趙配強與邰忠利是知己,他説:“這裡面既有連隊對我們少數民族戰士的關愛,也是邰忠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辦事能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從新兵時起,他就有大局觀,善於維護戰友之間的團結,有骨幹風範。”

  邰忠利入伍所在的新兵連,戰友們來自漢、蒙古、回、滿、鄂溫克和朝鮮等6個民族、5個省和自治區。由於擁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的戰友喜歡按地域、民族畫小圈子,閒暇的時候用本民族的語言聊天,邰忠利對此非常不贊成。他勸自己的老鄉多講漢語,特別是當著連隊戰友的面要儘量少用蒙語交流,避免引起其他同志的誤解、影響團結。

  他以身作則,曾主動參加團裏組織的漢語演講比賽。儘管一開始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並不強,但他不服輸,通過讀報紙、聽廣播鍛鍊自己,最終與戰友們一起取得了好成績。邰忠利當班長後,為鼓勵少數民族戰士學普通話,還自己掏錢給新兵戰友買字典,而他自己則非常喜歡在新兵連時排長送給他的那本漢語字典,至今已經翻得又黑又爛了。

  邰忠利認為,一家人不説兩家話,進了一個門就是一家人。但年輕人火氣旺,在一起工作生活,舌頭沒有不碰腮的。在戰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邰忠利超出常人的成熟和包容心就顯露無遺了。

  邰忠利剛入伍不久,來自內蒙古的新兵戰士小高和小董就與遼寧籍新兵戰士小展、小梁發生了口角。菜碗裏只剩下一塊排骨,小展旁若無人地搛到了自己碗裏。飯後,小高生氣地揶揄小展,“像沒吃過骨頭似的!你們遼寧人都像你這個德行啊?”説者無意,但遼寧籍的戰士小梁聽著心裏不舒服,“打擊面別太大啊!你們內蒙人就好啊?”一句話讓來自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小董也接上了話:“我們內蒙人怎麼了?”4個人説話的火藥味兒越來越濃,兩個內蒙古籍戰士不約而同地望向了身材高大的同鄉邰忠利,就等他一句話。

  “都少説一句吧!不管從哪兒來,咱們不都是戰友嗎?為了芝麻大的事兒鬧彆扭不值得!一會兒班長就回來了!”邰忠利沒什麼好辦法,但抬出班長這一招果然奏效,新兵們立即停止了爭吵。當時,班長高強就在門外,對這個成熟的蒙古族新兵不由得産生了好感。

  更讓高強欣賞的一件事發生在2006年初。這天,新兵連收到一摞信,最上面的一封是漢族戰士韓宏陽的,信封已破損了。恰好鄂溫克族戰士秋林、小董路過並翻了一會兒,韓宏陽便武斷地認為是他倆拆看了,當面説了粗話。秋林回班後越琢磨越不是滋味兒,便找邰忠利商量,“十一班的韓宏陽看不起我們少數民族戰士,知道錯了也不道歉,得給他點兒顏色瞧瞧。”

  邰忠利問清來龍去脈後説:“咱們雖然不是一個班的,卻是一個新兵連的。這麼點兒小事你們就上綱上線,還弄到民族問題上去了?在家時,你和鄂溫克族的朋友就沒發生過矛盾啊?他也是年輕人,不肯道歉就是好面子罷了,我去看看再説。”邰忠利又去找韓宏陽,“兄弟,明明是你錯怪了人家咋不承認?剛才,排長問秋林你們為啥爭吵,他倆給你打了掩護,説一開始是誤會,後來你主動道歉了。”韓宏陽聽後不好意思了,主動去找秋林二人道歉,不一會兒,宿舍裏就傳出三人開心的笑聲。

  為此,高強專門上報連隊,建議把邰忠利作為骨幹重點培養,“事兒雖小,卻能看到一個人的胸懷,在多民族戰士構成的集體中,我相信他能團結、帶領大家幹好工作。”

  邰忠利當上骨幹後,果然不負眾望。連隊會餐,他建議做一道家鄉傳統菜——“團結肉”,並給大家解釋,“這是羊心口連接各條肋骨的一塊肉,我們吃‘團結肉’,就要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現在,這道菜已經成為團裏經常性思想教育必上的一道“菜”,官兵們都記住了邰忠利的一句話:吃一口“團結肉”,留一輩子民族情。

  對此,邰忠利在教育體會中寫道:“戰友之間,只有團結才能出戰鬥力。”他總是能及時化解戰友之間的矛盾和隔閡,在他的班、他的排,在他的身邊,各民族戰友親密無間。

  新戰士魯旭華原來不知滿族以“男人的頭,女人的腳”為重,曾拿滿族戰士梁金鵬的帽子開玩笑,引起了梁金鵬的強烈不滿。邰忠利及時幫他們消除誤會後,多方蒐集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常識,利用班務會等時機給戰友們宣講,告訴大家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道理,使各族戰友都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友好相處。在拉薩“314事件”發生後,他在班務會上給大家講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戰士們在筆記本上都記下了他強調的一句話:各族兄弟是一家,團結興旺靠大家!

  邰忠利在嘴上怎麼説,行動中就怎麼落實,在與戰友發生矛盾時,他的表現同樣讓人敬佩。滿族士官班長趙玉龍比邰忠利早入伍兩年,兩人交情莫逆。忠利犧牲後,他和幾個要好的老戰友相約一起休假,既是為了散散心,排解一下失去戰友的愁悶,又為專程到內蒙古去看望忠利的父母。趙玉龍和大家一起追憶忠利,“4年來,忠利就沒跟誰紅過臉兒。唯一的一次是因為分派打掃衛生人員跟我頂過一次嘴,事後還主動當著我們全班人的面笑嘻嘻地向我道歉,把我搞得反而臉紅了,他的胸襟讓人佩服!”

  邰忠利的微笑感染、征服了身邊的所有人,他就像一縷和諧的春風在感化戰友們的心。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邰忠利給自己花錢很小氣,但對戰友卻從不小氣:他自掏腰包給新兵戰友買過作訓服、棉褲、保暖內衣,也買過紅花油、餅乾和生日蛋糕,等等。他從不嫌棄戰友,新戰士梅銀曉曾患疥瘡,許多人都躲著他,邰忠利卻主動帶他去看病,花錢給他買藥;連隊通信員孟周強原來有甲溝炎,一脫鞋子惡臭撲鼻,邰忠利給他買了一套嶄新的剪刀,並幫他修腳指甲。説起邰忠利幫助自己的事,很多戰友都能講出幾件來。他帶的新兵下連時都想分到他的班,戰士們都愛和他在一起,因為他對待戰友的口頭禪就是“兄弟”。

  視穩定為幸福,全力勸説親友維護民族團結,他説:

  “民族不團結,百姓最遭殃!”

  邰忠利生前曾給戰友們介紹,他家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那裏有21個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各族群眾兄弟一家親,和諧相處,來往密切:不論是蒙古族的“那達慕”,還是鄂溫克族的“瑟賓節”,或是達斡爾族的“庫木樂節”,一個民族的節日和活動,其他民族群眾都參加。每年開春接羔保育時節,鄉親們更是互幫互助,不分彼此。旗曾多次被國務院和內蒙古自治區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每年的9月還被定為“民族團結月”。在安定團結的環境中生活的各民族兄弟發自肺腑地道出,“誰也離不開誰!”

  邰忠利形象地説,在他的家鄉,坐在一個飯桌上的10個人裏,可能就會有3個以上的民族成分,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沾親帶故,都是一家人。

  邰家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通過男婚女嫁,在邰忠利上一代人中就有蒙古族、漢族、鄂溫克族3個民族,他們的下一代身上更流淌著不同民族的血液,傳承著不同民族的基因,大家都相互尊重,和諧相處。

  7月5日,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後,正在家休假的邰忠利看到了這一新聞,在飯桌上就氣憤地對媽媽説:現在社會穩定,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咋就不知道珍惜?那些鬧事的人真可惡!媽媽叮囑他要聽連隊的話,好好工作,爭取早日入黨。他聽後主動給指導員打電話彙報思想,“我向黨支部保證,無論何時何地,都積極維護民族團結,堅決支持政府為維護民族團結採取的措施。請組織放心!”

  7月7日中午,他分別給連隊3位少數民族戰士王志會(蒙古族)和趙偉廣、楊俊(回族)打了電話。楊俊至今難忘那個電話:邰忠利打比喻説,草原遭到破壞,就會失去生態平衡;民族感情遭到破壞,就會失去安全穩定;多民族的大家庭,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倍加呵護。囑咐大家,“這是考驗我們的關鍵時刻,我們只能做維護民族團結的事。一定要為連隊分憂,絕不能給連隊添亂,要爭當維護民族團結的先鋒。”

  後來,他又與好友、四連滿族士官班長趙配強通了電話,道出自己的心聲,“我們都是少數民族,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一定不能自亂陣腳!”趙配強告訴他,“放心!連隊在新聞日評時搞了教育,我們肯定會幫大家認清‘三股勢力’的險惡用心,搞好民族團結。”

  邰忠利從小就敬佩家族中最早當兵、現為人武部參謀的大堂哥,他給大堂哥打電話,聽了堂哥的囑咐後表態,“大哥你放心,回部隊後,我肯定發揮好小教員、小宣傳員的作用,和戰友們搞好團結。”

  邰忠利還是不放心,又給姑姑邰玉霞、小姨張秀香和幾個堂哥打了電話,告訴親人們“75事件”和“314事件”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可恥的。他告訴親人們,“民族不團結,百姓最遭殃!千萬不能跟著那些分裂分子一道起鬨。只要一亂起來,老百姓就沒好兒。沒有民族團結,不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沒有好日子過。新疆的事件是壞人搞的鬼,我們不能信。咱們老百姓這些年日子越過越好,可不能讓壞人破壞了我們的幸福。咱們蒙古族一定要有個好樣子。”親人們説:忠利年紀雖然不大,卻很成熟,還是部隊鍛鍊人!

  邰忠利還叮囑開理髮店的小學同學秦曉冬:“咱們這裡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平時你在理髮時,接觸的人肯定很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和氣、熱情,服務要週到。男子漢要大度,不能斤斤計較!所有民族團結起來,人人都會有好處的。”穿著時尚、看起來有點兒另類的秦曉冬聽了邰忠利的話,連連點頭:“有道理,我肯定照辦!”

  連長周傑非常感慨地説:“邰忠利是作為優秀骨幹引入我們連的,報到第三天我們就讓他擔任一班也就是快反班的班長,3個月後,就上報團裏讓他代理一排排長。他有這個素質,而且非常成熟,想的、做的,有時候甚至超越了他的年齡,也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他這一走,真讓人痛心!真是我們的損失啊!”

  把群眾當親人,全力促進駐地軍民團結,他説:

  “民族團結無小事,大事須從小事做起!”

  在整理邰忠利烈士遺物時,官兵們發現,剛休假歸來的邰忠利從家裏帶回來兩瓶蒙古酒和兩個書包。他的戰友馬龍説,“邰忠利説過,書包是給他資助的兩個貧困學生的,酒是給漁民管大爺帶的。可惜,他不能親手送去了。”

  邰忠利唸唸不忘的這位管大爺叫管春華,是俄羅斯族後裔,由於經常在江上作業,老人家風濕病很重,腰經常疼。邰忠利探親歸隊時還惦記著給老人帶回來兩瓶本民族的藥酒。

  管春華老人聽説忠利英勇犧牲的消息後滿眼含淚,“這孩子仁義啊!我們這個捕魚點上的人都敬他、服他。本來,我們和部隊不容易相處。因為我們想多捕點兒魚,多賣倆錢,有時候就想冒個險,打個擦邊球。比如説以前,越界捕魚、不按時間規定捕魚等情況常有。戰士們的任務就是執行上級的規定,這樣一來,就有衝突了。但是小邰的想法不一樣,他總是站在幫助我們的立場上做事。”

  老人説起邰忠利的好來,就停不住嘴了:小邰在我們這兒駐勤時,總是帶著戰士幫我收拾屋子,劈木柴,掃院子,自己找活兒幹。6月份,我看房子漏雨,找了個梯子上去修。他老遠地看見,一邊跑一邊喊:大爺快下來!你腰不好,別累著,我幹!頂著雨一幹就是半個小時,渾身都被淋透了。怎麼留他吃飯都不肯。他説:大爺,你身體不好,捕魚不容易,自己攢著賣錢吧!差點兒讓我眼淚掉下來。不只是幫我,他帶著戰士們,讓我們9戶漁民家從裏到外都變了樣。他對咱們邊防的政策和規定一清二楚,説話也招人聽。一有什麼宣傳單,他就拿來給大夥兒講。

  管春華感慨地説,人心都是肉長的!部隊是為了誰啊?小邰用真誠教育了大夥兒。想通了理兒,大家就願意遵守了,既不損害國家利益,又保障了自己安全。我們自覺遵守規定按時捕魚,推舉孫國軍當組長,統一行動。我們這個點,自從小邰來之後,就沒出過什麼事兒!

  邰忠利愛吃魚,但是漁民們反映,邰忠利從來沒在他們家吃過魚。戰士們證實了這一點。邰忠利在班務會上講過,“民族團結無小事,大事須從小事做起!多做一件好事,就多添一分軍民魚水情。漁民是靠捕魚養家的,我們執勤不能吃老百姓一條魚。”

  作為執勤者的官兵們也是管理者,同被管理者本來是一對矛盾,但是漁民們都記得邰忠利説的一句話:“軍民不分家,咱是一家人!”他和戰友們帶著一顆真心來,不但沒和漁民們發生衝突,反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家都自覺地不給部隊添麻煩。邰忠利失蹤的消息傳出來不到半個小時,他執勤所在的下站漁點漁民就在孫國軍的召集下全體出動,連續6天全力展開搜救。生活在基層的老百姓的心是淳樸的,他們也確實是把忠利、把邊防軍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戰友們説,邰忠利並不是為了工作方便才這麼做的,他是出自真心,發自自覺。2007年,他曾在團教導隊參加集訓幾個月,在那些緊張的日子裏,他常常利用休息日到駐地的福利院,給生活在那裏的鄂倫春族、漢族老人們讀報、按摩、理髮、擦身體,或者幫忙打掃房間衛生。時間長了,相處得像是一家人。四連連長馮長海説:“邰忠利幫助別人已經形成了習慣。他在家裏孝敬奶奶和父母,在福利院就把這些孤寡的人當成親人。”

  有人説邰忠利心底有情,也有人説邰忠利心胸寬廣,所以他仁者愛人、心裏能容,從來沒有對其他民族的排斥之感。有一天,白銀納鄂倫春族自治鄉鄂倫春族老人郭寶林,到部隊看望正在集訓的官兵。聽説老人家是國家確定的鄂倫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數不多的繼承人之一,被稱為“最後的山神”,有製作樹皮工藝畫的絕活兒。邰忠利擠上前,誠懇地對郭老説:“您老的藝術太珍貴了,能不能教教我,讓我們部隊官兵也能學習傳承?如果我們學會了,不但可以豐富邊防文化生活,而且將來大家退役了,還可以把鄂倫春族的獨特藝術推向全國各地。”老人聽後非常高興地答應了。邰忠利癡迷上了樺皮畫製作,還發動戰士們一起學。官兵們製作的作品:“人民軍隊忠於黨”、“北極哨兵”、“放心吧,媽媽”、“祖國不會忘記”等,成為連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讓大家對少數民族文化更熟悉,對少數民族群眾更親近。

  邰忠利只是普通一兵,但他認為自己“穿上軍裝,就代表了軍人”,時刻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為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作貢獻,用真摯的情懷和高尚的行為唱響了團結之歌。與他相識的老百姓通過他,認識了解放軍,愛上了共産黨,自覺同黨和人民軍隊一條心。他雖然普通,卻總是在忙,忙一些充滿了愛心的平凡小事,而且始終在堅持做。這讓他23歲的人生很厚重,為黨和軍隊在各族人民群眾中樹起了一座豐碑,讓自己在人民心中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