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期待“十二五”加大農村文化學習場所等財政投入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1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

  “十一五”期間,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慶期間,筆者到福建南部、廣東東部的山區農村體驗生活,感受到“十一五”期間,廣大農村農民的生活也有了明顯改善,福建、廣東的山區、農村基本通油(水泥)路,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村民基本住上新房,筆者以為,“十一五”時期,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農民生活水平提升,是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強。

  但在體驗農村生活的過程中,也發現廣大山區農村的發展與城鄉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山區、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滯後,文化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需求。

  儘管“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文化事業,出臺一系列文化下鄉工程,“十一五”規劃也明確指出:“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新增文化財政支出主要用於農村,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重點要放在農業和農村。”由於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落實的制度不健全,惠民政策執行不到位,幹部發展觀念不超前,導致廣大山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薄弱,學習的氛圍很淡薄,國慶期間,筆者所到的10幾個山區村以及平原村,沒有一個村有文化學習場所,沒有一個提供黨員幹部以及農民學習的小型圖書資料庫。

  如今,黨和政府正勾畫“十二五”發展藍圖,筆者以為,中國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仍然是廣大山區農村,沒有廣大山區農村的發展,不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實現中國全面小康社會是不可能的,而要建設好新農村,實現新農村“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一定程度取決於農村幹部重視學習、能力提高,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一定程度取決於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

  因此,筆者認為,結合現階段國情以及今年以來中央的一些精神,規劃“十二五”發展藍圖,我們應該把目光更多聚焦在廣大山區農村,繼續加大廣大農村的財政投入,特別是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譬如,在“十一五”規劃“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基本實現全國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均建有綜合文化站”的基礎上,“十二五”做到“基本實現村村有文化學習場所,有小型圖書資料庫”,基本實現村村有文化學習場所,最明顯的益處有三。

  一是有利於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走科學發展之路,理當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貫穿到工作的各個方面,就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格局,廣大農村文化需求的市場廣闊,也是發展的滯後點,廣大山區、農村群眾對文化産品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有了進一步認識,建設山區農村文化學習場所以及建設小型學習資料庫,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屬性,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基層傾斜,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為中國經濟找到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為城市文化産品找到市場拓展空間,同時滿足農村文化需求,況且,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是轉變發展方式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優化文化發展佈局、優化文化配置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是對當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有益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主體是廣大基層黨員,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離不開廣大山區農村黨員的參與,學習需要學習氛圍、學習場所,學習資料,如果廣大農村有學習場所、有小型學習資料庫,必定有利於黨員學習,使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成為增強農村黨員本領、推動農村工作的過程,同時,讓普通黨員與廣大農民一起學習,有利於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構建和諧黨群、幹群關係,有利於引導農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大改變農村的精神面貌。

  三是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廣大農村文化發展繁榮,無法體現“大”,發展繁榮就有局限性,如果一個幾千人口的村莊沒有一個學習場所,沒有小型學習資料庫,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不切實際了,我們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廣大山區、農村群眾共建共享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特徵。筆者以為,加大農村學習場所以及農村學習資料庫建設,應當作為保障山區、農村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內容進行科學統籌,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

  當然, 加大力度建設農村文化學習場所以及學習資料庫建設,廣大山區、農村農民通過學習,還有利於轉變農民發展觀念,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還有利於紮實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文明進步的鄉風村風民風;更有利於農村黨員幹部能力水平提高,更好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更好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等等。

  毋庸質疑,加大力度建設農村文化學習場所以及加大力度建設學習資料庫益處多多。對於這樣反映農村廣大農民意願、符合當前農村實際、適應農村發展需要、改變農村面貌的好事,筆者深信,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黨委政府在規劃“十二五”時都會認真研究,用好的政策法規來推動來建設,筆者以為,加大力度建設農村文化學習場所,還該成為各級領導幹部今後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具體事務大力推動。

  當然,由於中國農民數量多,山區農村區域大、分佈廣,加上地方經濟發展差距大,實事求是地説,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在中國農村全面鋪開建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筆者建議,“十二五”期間儘量統籌、分步實施,建設農村文化學習場所,應由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形成政府相關部門認真規劃、積極投入,社會各界齊參與的格局。經濟發達的地區,關注山區農村,講究包容性發展,抓緊實施建設,並把建設好農村文化學習場所列入各級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幹部要開動腦筋,特別是農村幹部要轉變觀念,譬如,把道理講明白,引導農村群眾拋棄迷信封建意識,把建佛堂寺廟的資金拿來建文化學習場所,利眼前也利子孫萬代;再譬如,因地制宜,注重實效,配備學習資料,把農村老年活動中心、農村姓氏祠堂等開闢成為群眾學習場所,把黨員活動中心開闢為黨員與群眾共同學習場所等等。

  總之,“十一五”期間,城鄉居民在文化學習等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務差距比較突出,廣大農村農民的基本文化溫飽還難以保障,縮小城鄉差距文化先行、建設名副其實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人們的共同期望,“十二五”期間,我們有理由付出百倍努力,設身處地為農村農民、農村未來發展著想,加大財政投入,加大農村文化學習場所以及農村學習資料庫建設力度,最大限度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推動農村和諧文明進步與繁榮。

  【本文選自“中國共産黨新聞網七一社區”,點擊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