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資委:國企紅利上交比例還會提高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0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2月2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回應了當前國企改革發展的諸多熱點話題。

  30家央企進入全球500強,國企改革成績斐然

  “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5—2010年,中央企業資産總額由10.5萬億元增長到24.3萬億元,年均增長18.2%;營業收入由6.79萬億元增加到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9.7%;實現凈利潤由4642.7億元增加到8489.8億元,年均增長12.8%;上繳稅金由5779.9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年均增長17.6%。2010年財富全球500強中,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30家,比2005年增加20家。

  回顧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邵寧認為主要解決了五方面問題:國有經濟的佈局結構實質性的變化,這主要是通過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國有經濟從中小企業層面實現了退出;國有企業和政府的關係徹底改變,一些財政、銀行對國有企業的輸血渠道被徹底切斷,這樣就迫使國有企業走向市場,變成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國有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初步形成;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初步建成,企業經營責任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建立;企業內部機制有所改變,“大鍋飯”、“鐵交椅”的情況有所變化。

  邵寧認為,目前國有企業的狀態並不是改革的終點,而是下一階段改革的起點。隨著改革的推進,競爭性的國有企業會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公益性國有企業會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

  邵寧表示,現階段的國企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找到國有大企業與市場經濟最終融合的方式。他判斷,依託資本市場實行公眾公司改革、實現企業的多元化和國有資産的資本化,是未來國有大企業和市場經濟最終結合的具體形式。圍繞這一關鍵環節,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進一步收縮戰線,集中資源於重要的行業和關鍵領域,進一步推動企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監管系統,保證透明度,更有效、更科學地考核和評價。

  央企5年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

  國有企業上交紅利狀況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據邵寧透露,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2010年利潤總額1.1315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是5621億元,經測算,其2010年的國有資本收益約為600億元出頭。從2006年開始,中央企業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截至2009年底,已有1561.26億元國有股權轉讓收入劃歸社保基金,佔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1%。

  據介紹,國有企業上交利潤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過程。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的利潤全額上交,收支兩條線。在利潤全額上交的同時,如果企業需要用錢,則由政府撥款補貼。1994年,國家做出政策調整,停止國有企業利潤上交,同時企業有虧損政府也不補。隨著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好轉,2007年底國務院確定了中央企業按照企業合併報表凈利潤8%的綜合比例上交國有資本收益,其中資源類企業按10%、一般競爭企業按5%上交,軍工和科研企業暫緩3年上交(2009年度開始上交)。

  2010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將資源類企業上交比例提升至15%,一般競爭企業提升至10%,軍工和科研企業維持5%的比例。今年,上交的比例已提高到10%和15%兩檔。

  邵寧表示,隨著國有企業經營狀態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國有企業包袱基本上化解掉以後,上交比例應該會進一步提升。他認為,對於競爭性的國有企業,最終提高到國內上市公司分紅的平均水平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

  針對社會上“國有企業這麼多利潤都哪兒去了”的疑問,邵寧表示,主要是通過投資形成了新的凈資産。在“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的凈資産平均每年增長15.6%,基本是五年翻了一倍,基本來源於利潤轉化。

  國有企業的資産是屬於國家、屬於全體人民的一筆儲蓄,一旦以後國家需要錢,完全可以動用。邵寧説:“這幾年我國財政增收幅度較大,但不會永遠這麼大。中國還會面臨老年社會的問題,到那個時候需要錢,我相信這筆資産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國際化經營仍是國企的“短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走出去”。國資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總額佔中央企業總資産的19%,當年實現利潤佔中央企業利潤總額37%。邵寧表示,中央企業“走出去”總體表現良好,這説明“走出去”戰略是對的,也説明中國國有企業在很多方面有比較優勢。

  但他同時承認,“走出去”的風險也很大。主觀方面,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普遍不足,國際化的人才短缺;我國企業的經營層對國外的法律環境、經營環境往往不熟悉。客觀方面,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地方很多是社會風險、政治風險很大的區域。“總的看,國際化經營是整個國有企業包括中央企業現在的一個‘短板’。”邵寧説。

  針對個別央企海外項目出現虧損一事,邵寧強調,從國資委的角度講,其性質和境內虧損是一樣的,也是國有資産的重大損失,國資委會查明原因,明確並且追究責任。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産權管理暫行辦法》,以提高對央企境外資産監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