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新辦就"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情況和"十二五"總體思路舉行發佈會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1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務院新聞辦定於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上午10:00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介紹"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情況和"十二五"總體思路,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上午我們請來了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先生、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杜淵泉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十一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情況和"十二五"的總體思路,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現在先請邵寧先生介紹情況。

  2011-02-22 09:05:25

邵寧:

  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有機會和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關注的問題。在這裡,我首先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對各新聞媒體、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的工作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事業所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中央企業"十一五"發展成就及"十二五"前景。就這個題目,我們給大家提供了一份背景材料,供各位參考。下面,作為開場白,我向各位談一點我個人對國有企業問題的看法。

  2011-02-22 09:58:15

邵寧:

  應該説,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態是比較好的。概括地講,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重大活動和搶險救災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在於改革在前些年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推進。比如國有資産監管體系的建立,對企業經營者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制度初步形成,企業改制上市、引入了市場的資金和約束,企業重組優化了資源配置等等。對於國有企業來説,改革是一個核心性的命題。不進行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國有企業生存都難,更談不上有所發展。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中國的國有企業當初是做為計劃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建立的,這些企業的結構特徵、管理體制、社會定位、職工觀念與市場經濟和市場競爭完全沒有關係。改造這樣一個龐大的國有經濟系統,使之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的時間了。

  2011-02-22 09:59:04

邵寧:

  所以,研究中國的國有企業問題、觀察中國國有企業的狀態,是需要一種歷史感的。這是一個改革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在20年前,我們還在推行企業承包制,産權當時還不敢碰。在10年前,三年改革脫困還沒有完全結束,當時做的事是企業改制和企業破産。到今天,改革的實踐以及我們對改革的認識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同樣的,目前國有企業的狀態並不是改革的終點,而是下一階段改革的起點。我相信,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國有企業還將出現許多新的變化。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國有企業在體制上會與市場經濟進一步融合,競爭性的國有企業會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公益性國有企業會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

  講這樣一些內容的開場白,是想強調一種歷史的、過程的觀察方法。對於處於改革過程中的事物,只有這樣看才能看得準、看得客觀,並且具有建設性。同時,我也想為下面回答問題埋一個伏筆,有些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往後看看、向前看看,這樣才能看得清楚、才能講得清楚、才能更好地和大家溝通和交流。

  下面,我願回答各位提出的問題。

  謝謝。

  2011-02-22 10:00:58

華清:

  謝謝邵主任把時間留給記者提問。下面請大家提問,像以往一樣,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1-02-22 10:02:03

中央電視臺記者:

  剛才邵主任也談到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二十多年,我想問一下到目前為止都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謝謝。

  2011-02-22 10:02:44

邵寧: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二十多年,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前一段的改革已經解決的主要問題大概是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國有經濟的佈局結構實質性的變化,這主要是通過國有中小企業改革,我們的國有經濟從中小企業層面實現了退出。第二,國有企業和政府的關係徹底改變了,有一些財政、銀行對國有企業的輸血渠道都被徹底切斷,這樣就迫使國有企業走向市場,變成一個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第三,國有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初步形成,前一段大量的國有企業退出市場,實現了優勝劣汰。第四,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初步建成,企業經營責任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建立。第五,企業內部機制有所改變,"大鍋飯"、"鐵交椅"的情況有所變化,當然這方面進展還不平衡。這是前一段改革已經解決的問題。

  2011-02-22 10:03:22

邵寧:

  目前我們正處在以國有大企業改革為中心的階段上,這個階段的核心問題就是要找到國有大企業與市場經濟最終融合的方式。我們判斷,依託資本市場實行公眾公司改革、實現企業的多元化和國有資産的資本化,是未來國有大企業和市場經濟最終結合的具體形式。圍繞這一關鍵環節,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第一,進一步收縮戰線,集中資源於重要的行業和關鍵領域。第二,進一步推動企業重組優化、資源配置。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就是現在我們所推動的董事會制度。第四,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産監管系統,保證透明度,更有效、更科學地考核和評價。第五,進一步推動企業內部改革,使內部機制進一步市場化,同時進一步減輕國有企業的各種負擔。所以,國有企業改革還遠遠沒有結束,任務量還是非常大的。謝謝。

  2011-02-22 10:06:24

彭博新聞社記者:

  一年前,中央政府要求國企把與他們非核心業務相干的房地産業務和資産賣掉,請問在一年後進展如何?

  2011-02-22 10:07:50

邵寧:

  到目前為止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突出主業,把主業做強,是國資委這些年對中央企業的一個基本要求,所以,主業不是房地産的中央企業,需要逐步從房地産業退出,這是突出主業的一個必然要求和方向。中央企業有一些介入了房地産業,實際有非常複雜的歷史方面的原因,我們有一些中央企業尤其是獨立工礦區,職工宿舍都沒有交出去,所以職工宿舍是自己建、自己維修、自己管理,這樣的企業要真正退出房地産就需要一個過程。還有一些企業,比如原先在城市中心,現在要搬到開發區,原先佔的地自己開發去安置職工,他要退出需要把這個項目做完。所以國資委對房地産業的政策非常明確,有房地産為主業的可以參加商業性競標,沒有主業的只能從事自由土地的開發,你開發完逐漸地退出。去年已經退出副業是房地産業的企業有14家,今年估計有20多家可以退出。其他的企業把手頭的事兒做完,把現有的項目做完,逐漸退出,集中資源搞他的主業。

  2011-02-22 10:09:10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有兩個問題。第一,請問您剛才提到的央企社會服務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公眾有很多疑問,央企裏有很多公司每年都上交那麼多的利潤,但是國資委有沒有一套評估機制,讓他們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並且對效果進行完善的評估。第二,和央企"走出去"有關,"十二五"期間央企到國外投資的狀況會不會比"十一五"時期有比較大的提升?另外,這些年北非的局勢不是特別穩定,我們很關心央企在那邊投資的狀況和工人安全的情況,這個過程會不會影響未來"走出去"的計劃?謝謝。

  2011-02-22 10:13:14

邵寧:

  國資委一直非常重視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我們對中央企業發了文件,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些要求的重要方面,第一,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和商業道德,要依法納稅,要合法經營,不能生産假冒偽劣商品,而且不能做不正當競爭。第二,要加強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保護和利用好資源,推進清潔生産。第三,要善待職工,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搞好安全生産,關心職工的職業發展和生活。第四,要積極參加社會的公益事業,在重大自然災害和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第五,跟"走出去"有關係,"走出去"的企業要尊重所在國的法律,保護當地的環境,維護當地員工的利益,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貢獻。總的要求是,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要善待社會,善待消費者,善待員工,善待環境。我想,國有企業是國家的企業,是人民的企業,所以國有企業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應該説,這幾年中央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執行得不錯,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中的一種理念,到去年底,有52家中央企業發佈了《社會責任報告》或者《可持續發展報告》,當然這方面我們還要繼續推動工作進一步開展。

  2011-02-22 10:14:38

邵寧:

  關於"走出去"的問題。這幾年,應該説中央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還是比較大的。總體上講,這幾年中央企業"走出去"的效益是不錯的,但是同時風險也非常大。這個風險有的是我們主觀方面的,有的是客觀方面的。主觀方面,我們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普遍不足,國際化的人才短缺。第二方面,我們企業的經營層對國外的法律環境、經營環境往往不熟悉。客觀方面,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地方很多是社會風險、政治風險很大的區域。總的看,國際化經營是整個國有企業包括中央企業現在的一個"短板"。所以,現在我們對中央企業在這方面的要求是,第一,高度重視,謹慎經營,嚴防風險。尤其是在境外遇到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的時候,要多多依靠我們外交機構去給予幫助。第二,高度重視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培養,切實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剛才這位記者問到的我們一些在北非的企業,的確我們聽到,有些企業的營地受到衝擊,我們有一些職工受傷,我們企業現在正在積極地採取措施,在駐當地使館的支持和幫助下,保護好營地,保護好職工。

  2011-02-22 10:19:42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第一,現在社會各界對於國有企業上交紅利存在過低的置疑,他們認為這與國有企業佔有其社會經濟資源以及突飛猛進的經濟規模相比不相符合,請國資委回應一下該置疑,認為該比喻是否合理?第二,今年以及"十二五"期間對於國資委國資預算體系改革的重點是什麼?第三,現在有的央企正在進行一些産融結合,比如與銀行合作成立財務公司,甚至開始進入金融領域等等,國資委對這些監管目前有哪些新的研究?謝謝。

  2011-02-22 10:24:19

邵寧:

  我們也注意到,最近一段網上對於國資委經營預算問題有些説法,而且有一些數字,這個數字和我們掌握的不太一樣,我估計可能是口徑不同。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2010年大概是這樣一個數字的情況,利潤總額是1.1315萬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是5621億元。我們測算的去年的國有資本收益測算值是600億出頭,大概是這樣一個數字。2009年,我們同口徑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是315億,去年大概600億出頭,增長幅度差不多將近一倍,因為上交的比率提高了。國有企業上交利潤這個事兒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過程,因為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的利潤全額上交,嚴格地講,實際是收支兩條線。這邊利潤全額上交,你需要錢用的時候,比如你虧損了,政府給你補貼。改革以後一段時間就發現這個政策執行不下去了,主要是隨著改革市場競爭的加劇,虧損的國有企業越來越多,而盈利的企業很少,能上交的非常有限,但是伸手跟你要錢,要求你給我補虧的太多,這就補不起。所以,到94年前後就做了一個很大的政策調整,停止國有企業利潤上交,但是同時你有虧損我也不補。所以,前一段國有企業不上交利潤就是這樣一個背景,就是當時國有企業太困難了,虧損太多了。這幾年隨著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好轉,從2007年開始上交國有資本的經營收益,一開始的時候是比較低的,是5%和10%兩檔。

  2011-02-22 10:26:06

邵寧:

  當時考慮一個比較低的比例去徵收,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國有企業的包袱還很重,需要很多錢去卸包袱,比如國有企業辦社會問題、富餘人員的安置問題、副業改制的問題、廠辦大集體企業的問題,很多方面需要投入。第二,企業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今年上交的比例提高到10%和15%兩檔。咱們往前看,隨著以後國有企業經營狀態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國有企業包袱基本上化解掉以後,我覺得,這個上交比例應該是進一步提升的趨勢。最終提到一個什麼水平呢?我們感覺,對於競爭性的國有企業,提到國內上市公司分紅的平均水平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有一些網上的朋友也問,國有企業這麼多利潤都哪兒去了?實際很清楚,通過投資形成了新的凈資産。在"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的凈資産平均每年增長15.6%,基本是五年翻了一倍。這個凈資産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利潤轉化,因為國有企業是屬於國家的,屬於人民的,它的利潤內部人是不可能分掉拿走。有些人在網上也問,你們是國有企業,我可能沒有享受到你們什麼資産,對我沒有什麼好處。我做一個比喻,這好像是家裏有一筆儲蓄,平常是不用的,存在銀行裏,一旦需要的時候,我可以取出來,是可以使用的。國有企業的資産實際上屬於國家、屬於全體人民的一筆儲蓄,一旦以後國家需要錢,完全可以動用。這幾年我們國家處於高增長時期財政增收還很大,但是我想往前看,我們的速度不可能永遠這麼高,而且我們中國還會進入一個老年社會的問題,到那個時候,需要錢的時候,我相信這筆資産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2011-02-22 10:33:32

邵寧:

  至於産融結合的問題,我們感覺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這幾年産融結合,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是企業經營的方向,我們也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這個必要的。比如説大型企業集團有一個財務公司,有利於集團內部資金的集中管理和資金的有效運用,這往往是非常有好處的。這個大型企業集團辦財務公司是産融結合最淺的一個層面,往下走還有不同的深度,比如説有些大企業集團參股金融結構,這就比較深了。還有一些企業集團做金融,但是為主業服務,還有一些是真正做金融。國資委現在研究的問題是,國有企業大的企業集團走到哪一步比較合適,同時要注意防範哪些風險。

  2011-02-22 10:40:04

中國石油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加強現代能源産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部分,提出了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産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請問"十二五"國資委在這些方面將會出臺哪些具體的政策和措施來落實。另外,天燃氣是目前普遍認為比較清潔高效的能源,您認為"十二五"天燃氣産業發展應該如何適應這些方面的要求?第二,"十二五"建議還提出,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請問"十二五",除了您剛才提到的,國資委在支持能源企業"走出去"方面,還會採取哪些具體措施和政策?謝謝。

  2011-02-22 10:42:19

邵寧:

  你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國資委是出資人機構,我們沒有行業職能,所以我們內部也沒有行業人才。國資委不可能去制定針對某一個行業的政策,比如説,建立安全穩定的能源體系,比如天然氣的問題,這似乎都不是在國資委的職能範圍之內,這可能需要行業的管理部門去做。對於"走出去"來説,我們對於中央企業也是一視同仁的,不可能對某一個行業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所以在行業方面的問題,可能國資委都很難回答,因為我們純粹就是一個資産管理、出資人的機構。

  2011-02-22 10:44:14

北京新京報記者:

  我想追問一個問題,講到央企海外投資的問題。其實我們看到,有些央企在海外投資可能會出現一些虧損,就像您剛才説的一樣,不了解當地的法律等各方面的情況,國資委在這方面的監管方面會出臺哪些新的機制?因為畢竟是國有資産,如果出現國有資産流失的話,對於高管或者管理層有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另外,如果真的是很嚴厲的處罰措施,會不會也擔心這些高管會畏手畏腳,今後在開拓方面會不盡心盡力。另外,剛才您講到國有資本收益,也算是給公眾一個交待了,還是請教一下邵主任,就您自身來看,目前央企的社會輿論環境如何?您感覺現在公眾對於央企的不理解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賺錢多了大家的議論還很多?謝謝。

  2011-02-22 10:47:57

邵寧:

  這幾年中央企業的境外經營總體上效益是比較好的,大概的數字是這樣的,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總額佔中央企業總資産的19%,當年實現的利潤佔中央企業利潤總額37%,這是2009年的數字。這個數字説明效益整體上還是不錯的,説明我們"走出去"的戰略是對的,也説明中國企業在很多方向上有比較優勢。我們也注意到,比如外面報道有些海外的項目出現虧損,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從我們國資委的角度,它的性質和境內虧損是一樣的,是企業就要掙錢,就要對股東負責,海外不能虧,境內也不能虧。像這種出現的重大虧損,實際是國有資産的重大損失,從制度上講,我們要查明原因,明確並且追究責任。隨著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的增長,境外資産的監管實際上對國資委來説是一個新課題,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據我所知,我們的業務局正在研究兩個文件,一個是《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一個是《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産權管理暫行辦法》。這兩個文件的名稱都是暫行辦法,説明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地研究明白。有不同的建議,有不同的選項,比如説有的建議,我們的監事會把監督範圍延伸到境外去,還有的建議比如説委託境外仲介機構統一進行審計等等,這都是可以研究的可能性。無論怎樣提高監督的有效性,首先責任主體必須明確,因為中央企業境外資産一般都是二級企業的資産,監督責任首先在集團公司。

  2011-02-22 10:49:30

邵寧:

  剛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央企的輿論環境問題。我的感覺,現在的問題是溝通得不夠,大家對中央企業的情況,對這幾年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況,對中央企業這幾年的變化,大家了解得還是不多,這個責任主要是在我。應該説,經過這二十年艱難的改革,中國的國有企業的變化是很大的,中國的國有企業跟若干年前是完全不一樣的。

  2011-02-22 10:55:14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教一個問題,關於央企的高管層薪酬,是不是有一個具體的規定?而且薪酬標準是不是已經對社會公開?因為是全中國人民的公司。還有,薪酬的標準,現在據國資委掌握的整體情況怎麼樣?與全社會的一般從事管理人員的平均收入相比大致是怎麼樣的水平?再問一下對於鐵路部門今後的國有資産改革,國資委是不是在"十二五"期間將會介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