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海南政協常委張克堅: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進程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1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海口2月22日電 (毛雷) 2月21日,海南省政協常委張克堅在參加“關注民生,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專訪時表示,住房保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是通過一個階段的突擊就能解決的,為此,他建議加強五個方面的力度,來保證保障性住房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不斷完善住房保障的法律法規體系。張克堅説,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解決城鎮居民家庭住房困難時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應嚴格落實住房保障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加強住房保障機構建設,協調整合相關部門職能,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分配和維護等工作,形成長期性、權威性的住房保障協調機制。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進程,完善住房保障的各項法規,將這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納入法制軌道。以制定“十二五”規劃為契機,加強相關政策的整合,切實做好各項政策的銜接和配套,使之成為一個健全的住房保障體系。

  二是以租為主。要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走“租售並舉”的道路已經成為共識。當前,全省經濟發展主體之一的民營企業在四個意見中鮮有提及,住建廳的意見中也沒有包括這一塊。為儘快解決就業時間短的年輕職工、大中專畢業生等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群體,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應當引入“以租為主”的機制。實現租賃型保障和産權型保障兩類保障方式,探索出一條適合海南基本省情的“住有所居”道路。

  租賃房保障範圍從“低保”到“低收入”,再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根據保障對象收入水平,按住房佔家庭支出的比例,確定不同層次的租金和補貼標準,解決普遍性住房難題。産權型保障性住房在量化政府各類補貼或機構投入和居民購房價款的基礎上,可以明確政府或機構和個人所擁有的産權比例。並允許今後有條件的住戶通過各種方法購買産權。

  三是合理界定住房保障的範圍和標準。應根據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各地租金水平、公共財政承受能力、保障對象合理輪候期限等因素,合理界定保障性住房的對象範圍。凡是依靠自身努力難以通過市場購買或租賃買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家庭,都應當納入住房保障範圍。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除主要面向城市戶籍中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外,改善外來人口居住條件也應逐步引起重視。

  四是不斷拓展保障性住房的籌資、融資渠道。應抓緊著手建立以社會資金投入為主、政府優惠政策扶持為輔的基本住房投資機制。政府通過土地優惠、稅費減免,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減輕地方各級政府廉租房財政投資壓力,使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運作保持較大規模並具有可持續性。

  五是調整規劃,促進保障房建設。調整規劃,是將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前的規劃進行調整,“擠出”土地來保證保障房的建設。第一,將各類工業區重新規劃,將閒置廠房及閒置土地改造建設成廉租房,可以以原企業為主體進行改擴建開發,就近安置工人,此舉亦可以減輕交通壓力(原政策規定工業區內原則上不安排住宅);第二,將現有城中村、層高較低的舊房向空中發展,提高空間利用率,藉以增加有效住宅面積;第三,已出讓未開發的土地盡最大可能提高容積率,減免城市增容費專為開發商補償,新增住宅面積轉為保障性住房;第四,在規劃時允許開發商關聯企業劃出部分房源轉為廉租房,政府同意減免相應稅費。通過規劃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保障性住房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