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拿什麼扼住“資源腐敗”的咽喉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1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加速推進國有資源配置市場化

  要消除腐敗的經濟根源,還必須加速推進國有資源配置的市場化進程。

  中國監察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李成言認為,國有資源配置市場化的反腐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有利於消除腐敗機會。國有資源市場化將促使市場經營者把精力投向市場信息,關注企業經營戰略及競標出價等,而不必像過去那樣把主要精力用於尋租活動。

  第二,有利於抑制腐敗動機。官員之所以敢冒法律制裁風險而進行設租行為,在於權力干預可以為其帶來鉅額私利;而尋租者之所以敢冒市場風險且斥鉅資收買政府官員,在於可以給他們帶來超額利益。國有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官員腐敗也將變得無利可圖。

  第三,有利於減少“腐敗資本”。“腐敗資本”是指政府官員手中控制的、進行腐敗活動時所利用的各種資源,包括土地、礦産等實體性國有資源和權力、榮譽等非實體性資源。市場機制越活躍,發揮的功能越大,“腐敗資本”就會越貶值。

  專家認為,近年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建立礦業權有形交易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國礦業權市場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李成言表示,從目前一些地方礦業資源交易市場運行情況來看,除需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招標、拍賣、掛牌、公示等制度外,還需要儘快引入社會聽證、媒體監督等機制,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置於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之下。

  創新反腐倡廉制度體系規範權力運行

  竹立家認為,資源領域的腐敗因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來強化目前的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