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4: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地方兩會

郭金龍同志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北京市市長 郭金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並對“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作説明,請予審議,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去年工作回顧

  2010年,面對極為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顯著成績。初步預計,全市地區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5%以上和10.5%以上,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6%以上和8%以上。“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勝利完成,首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們認真落實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緊緊圍繞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堅持把擴大消費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措施,著力優化消費環境,完善商品流通服務體系,組織開展了系列主題促銷活動,大力推進農超對接、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等工作,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超過6200億元、增長17%以上。實行穩物價、保供應的一系列措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建立政府資金統籌保障機制,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和重點區域建設,完成土地儲備開發投資1470億元。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工業、第三産業投資分別增長28%以上和12%以上,民間投資比重接近5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近5500億元、增長13%以上,超額實現兩年政府投資140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萬億元的目標。

  加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發佈實施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十年規劃綱要,國務院同意實行“1+6”系列政策。著力推進先行先試改革,股權激勵試點單位達到350家,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試點單位161家,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産品51.5億元。成立中關村發展集團,建立産業化促進機制,推動60項重大科技成果産業化,示範區規模以上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突破1.5萬億元、增長20%。制定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全力推進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和人才特區建設,實施海外人才聚集、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引進了一批高端領軍人才和團隊。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落實首都知識産權戰略,建立研發試驗服務合作網絡,促進高校科研成果開放共享,做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對接服務,協同推進6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579億元、增長27.8%。

  深化産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西部地區轉型發展,首鋼冶煉熱軋全面停産,關閉所有小煤窯。退出“三高”企業43家。制定實施加快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旅遊、設計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促進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發展的意見,生産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産業較快增長。旅遊總收入達到2768億元,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實現利潤增長40%左右。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堅持調整産業結構與落實區縣功能定位相結合,重點功能區建設全面加強,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快速推進,産業發展聚集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地流轉服務體系,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對山區集體公益林進行補助,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70%從事一産的農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五項基礎設施提前兩年實現全覆蓋。實施城鄉結合部城市化工程,完成24個重點村拆遷任務。落實城南行動計劃,103項重大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進展順利。加快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河道景觀恢復和生態環境修復初見成效。完成7條重點溝域規劃國際招標,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2條,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二)加強城鄉建設、服務與管理,不斷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5條新線開通試運營,新增通車里程108公里。推進完善中心城區路網系統,3條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車,完成110項疏堵工程。優化公交線網,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0.1%。強化資源能源保障,建成陜京天然氣三線,完成第九水廠改造,解決了中心城區6萬戶居民老樓通氣問題,實現230個老舊小區管網供熱。實施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城市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增能力、調結構、促減量,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全市生活垃圾産生量繼續下降,日處理能力達到1.7萬噸,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6%。推進盧溝橋等再生水廠改造升級,全市再生水利用率、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60%和81%。完成農民住宅節能改造2萬戶、城鎮建築節能改造644萬平方米、城區平房煤改電1.3萬戶、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1052蒸噸,淘汰黃標車5萬輛,新增純電動公交、環衛示範車1260輛,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佔78.4%。加強北運河水系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新城濱河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建設,新增造林面積16萬畝。

  強化城市服務管理。成立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完善城六區交通管理體制。著力加強交通管理,實施錯時上下班等一攬子措施,維持了城區路網的基本通行能力。按照“建、管、限”的思路,出臺緩解交通擁堵的28項綜合措施。加強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環境整治,完成了100公里架空線入地任務。總結推廣村莊社區化管理模式,郊區村莊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順利推進。

  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出臺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行動方案。開展1000個社區規範化建設試點,建成1294個農村社區服務站。向社會組織購買300個服務項目,選聘2958名大學生到社區工作,較大幅度提高了社區工作者待遇。基本實現商務樓宇服務站全覆蓋,啟動社區服務管理創新綜合試點,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範點建設。新建16支專業化志願者隊伍,志願者服務管理進一步規範。

  (三)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維護首都和諧穩定

  全力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綜合服務,完善“零就業家庭”、純農就業家庭長效幫扶機制,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6萬人。整合“一老一小”、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統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區縣公費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實施提高門診報銷比例等8項醫保惠民政策,減輕群眾負擔25億元。完成社保卡整體工程建設,1779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就醫即時結算。出臺養老保險補繳政策,實現了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全面落實“九養政策”和老年優待辦法,發放養老助殘服務券4.3億元,為2.1萬戶家庭實施了無障礙設施改造。

  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制定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加快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累計開工346萬平方米。改擴建30所公辦幼兒園,增加入園名額1.2萬個。延長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時間,26家三級醫院開展雙休日全天門診,啟動預約轉診試點。繼續實施週末演出場計劃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完成街道、行政村文化中心建設任務,率先實現“村村有書屋”。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完成29項文物修繕工程。成功舉辦首屆世界武搏會等重大賽事,北京運動員在國內外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政策性住房實際供地1332公頃,同比增長1倍,佔全市住宅用地供應量的52.8%。新建和收購政策性住房22.5萬套,佔全市住宅新開工套數的61.5%。竣工各類政策性住房5萬套,完成年度計劃的108.7%。公共租賃住房落實房源2.6萬套,廉租住房基本實現了實物配租應保盡保。三區三片棚戶區改造累計搬遷居民1.6萬戶,首都功能核心區居民對接安置房開工218萬平方米。嚴格執行中央房地産調控政策,加強房地産市場監管,5月份以來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逐月回落。

  高度重視做好安全穩定工作。建立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推廣信訪代理等成功經驗,著力化解歷史積案,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完善安全生産監管體制機制,認真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深化應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創建首都政治中心區防控機制,大力凈化治安環境,社會秩序保持良好。

  (四)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崇文區與東城區、宣武區與西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平穩有序,為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發揮核心區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建立海淀區和昌平區産業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合發展。設立市級固定資産投資審批綜合服務大廳,繼續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下放。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成功實施9個重組項目,退出劣勢企業196家,國資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成立全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爭取多項國家金融創新試點,規範市區兩級融資平臺,新增要素市場9家。深化社會領域改革,制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成立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藥品統一集中採購。整合組建北京廣播電視臺,完成14家出版社轉企改制。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推進。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推動首都機場口岸與天竺綜合保稅區實現大通關,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促進外貿出口恢復性增長,地區出口554.7億美元、增長14.7%,規模接近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健全服務貿易促進協調機制,落實服務外包政策,促進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新增涉外駐京代表機構654家,實際利用外資63.6億美元。鼓勵支持企業“走出去”,對外協議投資增長2.5倍。成功舉辦世界旅行旅遊大會等國際活動,城市對外交往務實深入。

  加強發展合作與對口支援。與14家中央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和對接服務,推進一批重點産業基地和項目落地。整合組建市級領導機構,統籌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先後與河北等省區市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區域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全面啟動新一輪援疆工作,認真落實對口支援西藏拉薩、青海玉樹等任務。累計投入資金70億元,圓滿完成支援什邡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獲得各方面高度評價。

  (五)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成功舉辦了紀念抗戰勝利65週年系列活動。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垃圾減量日”等主題實踐活動,推出了春節文化論壇、端午文化節、重陽文化節等一批傳統文化活動。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管理,大力整治網絡低俗之風。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積極推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穩步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著力完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完成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推進法律服務領域民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五五”普法各項任務。加強國防和後備應急力量建設,創新與武警總隊的合作機制,紮實做好“雙擁共建”工作,駐京部隊在首都建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一年來,市政府及組成部門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向市政協通報工作,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意見。辦理全國和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549件,政協建議案、提案1380件。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5項,制定修改政府規章5項。做好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工作,發揮監察、審計、財政的監督作用,深入推行績效管理和督查督辦,有力推動了重大決策和重點工作的落實。投入財政資金237億元,全面落實了58件重要實事。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首都發展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北京市委堅強領導,各方面高度關心、大力支持,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向駐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首都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還不少。一些長期性、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又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新問題。經濟運行面臨複雜形勢,穩定物價、房價的壓力較大;房地産投資佔比仍然偏高,投資結構亟待調整優化;機動車過快增長,緩解交通擁堵刻不容緩;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特別是入園難、看病難等問題比較突出;資源、能源、環境約束更加凸顯,節能減排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中還存在缺點和不足,政府自身建設和服務管理創新還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工作落實還有差距,少數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不強,政府效能建設、勤政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們要正視困難,正視問題,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深入分析研究,採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年主要任務

  201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也是“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首都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對著嚴峻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對北京發展寄予厚望,要求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最前面。各級政府、各部門要認清形勢,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堅定必勝信心,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創造性,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奮發有為,以更高的標準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的良好開局,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堅實步伐。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十屆八次全會、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建設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著力擴大內需,著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著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著力創新社會服務與管理,著力抓好城鄉一體化建設,著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出色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

  綜合各方面因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5%、水耗下降4%。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保持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鞏固首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局面,為改善民生、調整結構、提升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著力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充分發揮消費主導作用,深入挖掘首都市場的巨大潛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左右。一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認真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補貼,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二是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擴大保障性住房供應規模,積極發展文化消費、老齡消費、健康消費、網絡消費等新興消費,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工程,改造升級特色商業街區。三是開拓消費市場。繼續抓好各類主題促銷活動,認真做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搞好農村集貿市場、連鎖超市、農産品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建設,提升新城商業發展水平,擴大農村消費。四是大力發展旅遊消費。積極推進北京旅遊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傳統旅遊品質,培育工業、科技、生態等新興旅遊熱點,以旅遊、會展帶動外來消費快速增長。五是全面推進商貿流通規範化、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加快建設國際商貿中心。

  深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堅持投資適度增長與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並重,著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努力擴大産業投資,實現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以上。一是切實用好政府投資。今年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擬安排347億元,重點保障在建、續建項目,優先支持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公共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進一步完善融資體系,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重點項目和産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二是積極擴大民間投資。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實施意見,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三是統籌促進産業投資。實施重大産業項目帶動工程,完善股權投資體系,加強創業發展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産業化和技改投入,不斷增強産業發展後勁。四是進一步調整房地産投資結構,加大政策性住房投資力度,優化土地一級開發。

  加強價格調控和市場監管。認真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切實做好價格穩定工作。完善綠色通道政策,保障農産品貨源供應,加強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必要時實行價格臨時干預。建立市場價格信息發佈制度,有效引導社會預期。落實價格補貼政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相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認真落實食品安全行動綱要,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立基本藥物質量監管和供應儲備保障體系,確保“三品一械”質量安全。健全市場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強化價格監管,嚴肅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制假售假,堅決維護市場秩序,為人民群眾營造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二)深入推進自主創新和産業結構調整

  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度調整産業內部結構,不斷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與核心競爭力。

  全力推動中關村示範區建設發展。認真落實中關村示範區條例,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策源地。建設首都創新資源平臺,完善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産業化促進中心的工作機制,推動中央與地方創新資源整合。深化先行先試改革,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抓緊落實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下放等五方面政策,爭取設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落實高端人才政策,深入實施海外人才聚集、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統籌安排100億元政府資金,做好聯合審批和落地服務,全力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全面實施“十百千工程”和“瞪羚計劃”,支持創新型企業開拓市場、做強做大,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品牌的世界級企業。優化自主創新體系,積極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企業創新激勵機制,促進新型産業組織加快發展,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施標準戰略,推動標準創制。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培育發展科技仲介組織,促進知識産權的市場化運用。

  大力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制定實施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意見,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新興産業。落實重點産業振興規劃和實施意見,加快北京現代三工廠、數字電視産業園、中核科技園、三一北京製造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高技術産業和現代製造業發展水平。出臺促進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物流等重點産業發展,推進石景山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大力發展金融産業,支持金融街適度拓展和南北連片,促進商務中心區功能集聚,推進麗澤金融商務區建設,增強服務國家金融決策、管理、信息中心功能,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完善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發展扶持政策,抓好中國動漫遊戲城、中國樂谷、傳媒産業走廊、通州文化主題公園、古北水鎮等重點項目,提升文化創意産業的創新能力和集約化水平。積極發展家政服務業,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認真落實與中央單位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推進合作産業基地建設,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氮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確保各項指標達到國家要求。強化目標管理和考核,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大高效節能産品推廣力度,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完成8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建立老舊機動車更新淘汰長效機制,新增公交車提前實施第五階段國家排放標準,繼續抓好新能源公交、環衛車的示範應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産業發展規劃,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發應用,積極推動清潔生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産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努力辦好惠民實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全面實施擴大就業戰略。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強化政府責任,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以上。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工作,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充分就業,推動城鎮促進就業政策向農村延伸,統一城鄉就業援助制度。研究制定“三高”退出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政策,鼓勵城鄉勞動力實現“綠色就業”。健全職業培訓制度,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充分就業村和社區的創建工作。加強勞動關係協調,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新農合”市級統籌,啟動市級公費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並軌,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新格局。健全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等各項待遇標準。積極拓展社保卡服務功能。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對特困人員實行住院押金減免和出院即時結算,研究設立慈善醫療救助基金。完善居民家庭收入核定的聯動機制,促進社會救助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大力扶持社會化養老服務,積極發展社區養老餐桌和托老所,推進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關心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設收購力度,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切實增加實物供給量,確保新建和收購20萬套,力爭竣工10萬套。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完善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政策。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按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嚴格落實房地産市場調控措施,保持土地供應平穩有序,繼續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大力整頓房地産市場秩序,抑制投資投機需求,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堅持政府保障和市場供給相結合,積極探索完善住房制度,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實際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

  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落實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啟動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和重點建設項目,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制定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編制區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幼兒園新建改建力度,加強幼教師資培養,新增入園名額2萬個,規範幼兒園準入和收費管理。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深化教師交流、學區化管理等改革,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鼓勵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繼續實施市屬高校“三大工程”和三年基建規劃,支持在京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建市醫院管理機構,積極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快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項目管理規範及考核辦法,認真做好重大傳染病監測與防控,不斷完善院前急救體系。健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補償機制,加強醫護人員培養培訓,推行家庭醫生服務。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目錄,規範基本藥物招標採購。支持“十病十藥”産品研發生産,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公立醫院管理,在全市三級醫院推廣雙休日全天門診,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推動建立廣覆蓋、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提供更多優秀文化作品。加快建設首都圖書館二期等標誌性文化工程,完善城鄉結合部等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探索建立基層文化志願服務機構,深化文藝院團和文化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全面推進三網融合試點。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促進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繁榮發展。辦好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切實做好地下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推進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深入實施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市民的身體素質,加快建設健康城市。

  (四)加大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力度

  堅持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減,完善區縣功能定位實現機制,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多點支撐、均衡協調的發展格局。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和1230個鄉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鼓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涉農企業上市。認真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嚴格土地管理,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開發核心示範區,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農業生態谷等重點項目。完善都市型現代農業實現形式,促進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積極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新建基本菜田5萬畝,提高蔬菜自給率。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確保低收入農戶穩定增收。認真做好世界草莓大會、種子大會和國際園林博覽會籌備工作。

  加快郊區城鎮化步伐。基本完成城鄉結合部城市化工程50個重點村的拆遷任務,統籌解決好産業發展、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紮實推進規劃新城建設,增強對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的吸引力,在發展新區加快打造地區生産總值500億元級、1000億元級的經濟強區。研究制定促進農轉居的政策措施,完善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示範小城鎮和全國千強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全“5+3”工程運行管護長效機制,繼續開展農村抗震節能住房建設和既有農房保溫節能改造。啟動1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推動城市服務管理向農村延伸。深入推進山區搬遷工作,確保農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努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的作用,堅持和完善各項政策,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産業,紮實做好保護性修繕和對接安置工作,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增強服務功能。加快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建設,著力打造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産業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産業項目佈局力度,下更大決心聚焦通州,集中力量,力求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做強臨空經濟區,著力發展高端商務、現代物流和先進製造業,提升東部地區發展水平。深入推進城南行動計劃,完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認真抓好南中軸線規劃建設,做好北京新機場開工建設準備工作,著力打造南部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帶。出臺加快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意見,重點抓好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積極推進燕房石化新材料、竇店現代製造業基地發展。大力支持懷柔文化科技高端産業新區、門頭溝國家生態修復科技實驗區、延慶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密雲國際綠色休閒旅遊産業綜合示範區和平谷綠色能源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打造新型山區生態經濟帶。

  (五)著力提高城市精細化服務管理水平

  立足做好“四個服務”,堅持標本兼治、多措並舉,破解城市服務管理難題,切實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綜合治理交通擁堵。全面實施緩解交通擁堵各項措施,多管齊下、分階段做好各項工作,確保見到實效。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抓好在建線路建設,爭取中心城兩條新線分段開通。繼續完善路網結構,實施快速路網和重點地區擁堵節點改擴建工程,推進微循環系統建設,開工建設東西二環等地下隧道。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條件,增設向小區延伸的公交專線,建成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新增一批公交專用道,公交出行比例達到42%。加快建設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研究制定交通嚴重擁堵應急預案,完善高峰時段區域限行措施,依法嚴格管理,提高交通服務管理水平。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保持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零增長,引導機動車合理使用。優化自行車和行人出行環境,倡導綠色出行。

  加強人口調控管理。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的要求,抓緊研究制定人口有序管理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口管理體制,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發揮産業發展對人口規模的調節作用,制定行業準入標準,提升傳統産業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推動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引導人口合理分佈。加強人防工程使用管理,規範房屋出租行為,推廣農民出租房屋集中管理新模式,實現居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信息化。研究實施居住證制度,提高流動人口服務水平。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協作,探索區域人口調控綜合協調機制,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改善計劃生育服務。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提升城市運行保障水平。圍繞增能力、保供應,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推進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建設,做好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工作,抓好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三大水系綜合治理,加強濕地保護,提升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平。完成東南熱電中心建設,推進供熱計量收費改革,研究制定採暖費“暗補變明補”和困難群體採暖保障措施。啟動陜京天然氣四線、大唐煤制氣進京管線建設前期工作,加快遠郊區縣供氣幹線建設。提高城鄉郵政服務水平。制定智慧城市行動綱要,積極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示範應用,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設步伐。

  加大環境建設力度。加快魯家山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繼續治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在1200個小區、1200個村莊開展垃圾分類達標試點,大力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快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能力。開展“精細管理、美化市容”活動,推進城六區重要交通幹道兩側遺留項目整治,提升主要道路環境景觀,抓好環境薄弱地區和農村環境整治。加快南海子等郊野公園、濱河森林公園以及兩道綠化隔離帶建設,改造山區低效林和平原防護林,實施城市增綠添彩工程,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4%。全面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力爭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佔比達到75%。

  (六)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下更大力氣創新體制機制,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是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完善投資審批大廳運行機制,強化審批後續監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保障重點支出,加強審計監督。全面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二是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兼併重組,支持市屬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資産上市,繼續推動劣勢企業退出,提高國有經濟産業集中度。三是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規範市場準入,強化金融服務,減輕企業負擔,認真解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四是積極發展要素市場,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推動設立文化産權等交易所,逐步形成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五是理順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適時開展天然氣價格、階梯水價改革。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加快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抓好出口産業基地建設,支持雙自主産品擴大出口,鼓勵企業培育出口品牌。完善促進服務貿易的政策體系,推動服務外包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落實國家進口促進政策,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加強投資促進工作,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端産業,更加注重引進技術、管理和人才,推動存量外資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吸引國內外企業總部落戶北京,促進總部經濟實體化經營。落實支持政策、簡化審批手續,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深化京港、京澳合作,全方位開展城市對外交往,積極申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活動,不斷提升首都國際化水平。

  紮實做好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工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對口支援的部署與政策,推進經濟、幹部、人才、教育和科技援疆,多方面、多渠道支援西藏發展,全面落實玉樹援建協議。進一步拓寬與周邊地區合作領域,研究編制區域合作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首都城市的服務輻射功能,積極推動首都經濟圈建設。

  (七)全力維護首都和諧穩定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辦好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系列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實踐活動,實施公共文明工程,培育和塑造北京精神。積極開展文明區縣、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工作。深化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積極幫助退役軍人解決實際困難。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制定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意見的實施規劃,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完成年度行政立法任務。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證廣大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構建律師管理與服務新機制。制定“六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使首都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深入推進社會服務管理創新。加快社區規範化建設,健全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促進社會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努力擴大志願者隊伍。完善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加快實現社會服務管理的信息化、精細化。推進1700個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改善農村社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試點,落實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機制。

  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嚴格落實維穩責任制,做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善群眾利益表達機制,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強化安全生産綜合監管,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産安全保障,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強化應急資源統籌協調,提升突發事件綜合防範水平。按照一流標準,加強警務、消防能力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努力營造社會安定、百姓安寧的良好局面。

  三、關於《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的説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事關首都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決策。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分別提出了專題建議,為規劃編制提供了重要支撐。根據市委十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在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無黨派人士、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意見的基礎上,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提請大會審議。

  《綱要(草案)》共九篇,第一篇是新時期的戰略選擇,總結了“十一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第二篇到第八篇,是“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創新驅動發展、發展惠及人民、文化彰顯魅力、城市服務生活、綠色塑造未來、改革激發活力、開放實現共贏等七個方面;第九篇是未來五年的行動路徑。下面,我就幾個問題作簡要説明。

  (一)“十一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盛會,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60週年慶祝活動籌辦任務,全面實現了“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與2005年相比,六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或大體實現翻番:經濟總量由6970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由5615美元提高到10000美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919.2億元增加到235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2912億元增加到620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由2827億元增加到近5500億元,地區進出口總額由1255億美元提高到3014億美元,首都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十一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8%,教育、醫療、社保等財政支出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8倍、1.7倍和1.6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各項待遇標準均提高4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社會事業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由114公里增加到336公里,“區區通高速”目標全面實現。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佔比提高了14.3個百分點,林木綠化率達到53%,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水耗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目標,節能減排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實施區縣功能定位,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實踐證明,過去的五年是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最高、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這些巨大的成就,極大地增強了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服務功能,極大地提高了首都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推動科學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標誌著首都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總結“十一五”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特別是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需要高度關注。主要是:首都經濟總體實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三次産業內部結構還需要深度調整優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對首都經濟帶動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管理中面臨著人口、交通等問題,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任務仍然繁重;社會服務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促進社會和諧還需要下更大力氣。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綱要(草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市委《建議》提出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對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開放,全力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進一步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推動北京向中國特色世界城市邁出堅實的步伐。

  根據市委《建議》,《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服務業比重達到78%以上,“北京服務”、“北京創造”的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8%,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市民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市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交通擁堵得到有效治理。林木綠化率提高到57%。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佔比達到80%。

  ——社會發展和諧穩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健全。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社會服務和管理體制更加完善。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更加深入,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首都科技、教育、文化等資源優勢充分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全國文化中心功能顯著增強。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與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成為國際社會重大活動的重要目標地和國際一流的旅遊中心城市。

  這裡,我就其中兩個方面的重要目標作簡要説明。

  一是關於經濟增速。提出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比“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低1個百分點,主要是考慮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良好環境,引導各方面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從首都經濟的現實基礎和增長潛力看,這個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二是關於居民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目標為8%,體現了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要求。至於2011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目標確定為7%,比“十二五”目標低1個百分點,比“十一五”目標高1個百分點,主要是考慮當前價格形勢,以及收入增長提速的客觀過程。

  需要進一步説明的是,《綱要(草案)》還提出了“兩個率先”的具體目標,就是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這些奮鬥目標,描繪了未來五年首都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符合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既鼓舞人心又艱巨繁重。我們要全力以赴、真抓實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三)“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對“十二五”時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改革開放等各方面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政策措施。

  1.關於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綱要(草案)》把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作為今後五年的首要任務,強調要努力推動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軌道。一是建設國家創新中心。關鍵是要抓好中關村示範區建設,著力搭建首都創新資源平臺,完善創新激勵和支持機制,推進創新成果産業化,強化教育戰略支撐作用。二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要擴大首都經濟優勢,深度推進産業升級,統籌經濟發展政策。特別是要整體塑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增強産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三是構建戰略發展高地。著眼于城市發展空間戰略調整和功能優化配置,加快形成“兩城兩帶、六高四新”的發展格局。六大高端産業功能區增加值佔全市經濟比重力爭達到50%。

  2.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綱要(草案)》提出,要更加注重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社會服務管理水平,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一是擴展優質多樣的公共服務。繼續堅持積極的就業政策導向,為勞動者創造充分就業機會。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健康城市。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設力度,全面實現廣大市民住有所居。二是建設公正和諧穩定的社會。完善充滿關愛的社會福利網絡,實現社會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轉變。深入推進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強化公共安全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三是構建適應首都發展的人口格局。合理調控人口規模,改進人口服務管理,引導人口合理佈局。

  3.關於首都文化建設。《綱要(草案)》把文化軟實力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樹立“大文化”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首都文化、科技、教育等優勢,努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一是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要重構歷史文化魅力走廊,推進歷史名城風貌保護,讓文化元素融入城鎮鄉村。二是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文化産品創新,建設共有精神家園。三是提升文化創意産業競爭力。重點是打造文化服務功能區,推動文化創意産業升級,優化發展環境,鞏固文化創意産業的支柱地位。四是推動文化傳播的創新拓展。要擴大文化産品和服務輸出,構建高效的文化傳播網絡,鼓勵優秀文化走向世界,顯著提高首都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4.關於城鄉建設和服務管理。《綱要(草案)》著眼于城市服務生活,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構築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要深化區縣功能定位,引導市域按功能分類發展,振興城市發展的薄弱地區,建設功能完善的現代新城,發展各具特色的城鎮鄉村。二是建設系統完善的基礎設施。要著力抓好資源能源供應,保障安全可靠供水,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加強信息通信高速網絡和樞紐建設。特別是集中精力抓好交通擁堵治理,大力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加快中心城軌道交通建設,努力實現便捷出行。三是構建精細智慧的城市管理。堅持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服務的統籌協調,保障城市安全協調運行,提高抗災應急能力,促進城市服務管理精細化、智慧化。

  5.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綱要(草案)》明確提出了污染治理、綠化美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一是營造清新城市環境。繼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現垃圾全處理,全面治理水污染,有效控制噪聲等其他污染。二是切實加強生態建設。擴大城市森林和綠地面積,提高山區森林質量,全面改善城市河湖水環境。三是共建宜居綠色家園。深入推進節能降耗,倡導綠色生産生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進一步提高首都生態文明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6.關於改革開放。《綱要(草案)》強調,要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從首都功能定位出發,統籌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加強國內經濟合作與交流,推動形成首都經濟圈。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分工,吸引聚集高端企業總部,建設國際商貿中心,拓展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強化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不斷擴大國際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時期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我們要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精簡、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切實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強公務員教育和管理,深入實施績效管理,加大政務公開力度,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我們要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注意把握群眾訴求,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建立健全開展群眾工作長效機制,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要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遵守廉政準則,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範管理,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力度,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切實做到清正廉潔、務實為民。

  各位代表!首都北京邁上了新的歷史征程,美好前景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北京市委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首都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