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辜勝阻:“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是謀劃經濟轉型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國家‘十二五’規劃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主持會議併發表主題報告。他指出,在“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歐美消費-中國製造”的全球經濟增長模式正逐步改變,世界金融體系、國際産業鏈結構也將面臨新的調整。同時,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日益突出。在“十二五”期間,要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努力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六大“過度依賴”問題,實現經濟協調、平穩、可持續發展。

  辜勝阻認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表現為六個方面的“過度依賴”。一是過度依賴投資推動經濟增長。我國存在投資與消費失衡的問題,投資對GDP的貢獻長期居於主導地位。2009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在長期的發展中,政府逐漸形成了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推動來維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慣性思維,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二是過度依賴“兩頭在外”的外需拉動。“資金來自國外、産品銷往國外”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儘管在我國經濟起飛階段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也導致我國對外依存度持續攀高。據測算,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徘徊在30%-40%左右,2000年達到43.9%,到2007年,達到66.2%,2008和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分別為59.2%和44.8%。三是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和人口紅利所形成的市場比較優勢。我國依靠人口紅利確立起世界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創造出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會使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和發展潛力受到挑戰。廉價勞動力強化了企業對勞動力要素的過度依賴,使得企業缺乏革新技術的動力,安於低價勞動成本投入,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和低端産業的惡性循環,在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上處於弱勢地位,抑制了産業轉型升級,導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全球價值鏈受控於人。四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産的強力支撐。近年來,房地産業在經濟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是一些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據有關研究估計,如果房地産價格下降30%,將導致全社會投資增速放緩約6個百分點,GDP增幅下降約2.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增速下降約15個百分點。過度依賴房地産將抑制實體經濟的發展,導致經濟增長被房地産“鉗制”,增大經濟波動的風險。五是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環境的犧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能源資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不高,單位産出的能源資源消耗量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單位GDP能耗相當於日本的8倍,美國的4倍,以佔世界8%的經濟總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7.7%,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當前,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經濟增長將越來越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瓶頸”。六是過度依賴“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非均衡共享的發展模式。目前,我國收入分配格局存在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比重過低並呈現不斷下降趨勢、收入差距日益擴大。據統計,我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達3.3倍,最高收入行業與最低行業的收入差距擴大到15倍,全國收入最高10%人群和最低10%的收入差距達到23倍之多,人均GDP最高的地區與最低地區的收入差距達13倍。

  辜勝阻強調,在“十二五”時期,我國應努力在“做大蛋糕”和“分配蛋糕”兩個領域進行調結構和促轉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的良性循環、財富增長與民生需求的均衡協調,國內市場需求擴大與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緊密結合,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構建起“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均衡發展、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六個方面的再平衡。

  ——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激活民間投資,構建起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促進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展。要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通過暢通投融資渠道,加大財稅扶持,健全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合作機制等方式激活民間投資。要優化創業致富的環境,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建設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刺激居民消費需求,培育更多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群體,徹底改變消費“短板”。

  ——要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積極轉變外經貿增長方式,充分利用好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實現從商品輸出大國向資本輸出強國轉變。要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産品結構,發揮進口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中的積極作用,提高外貿增長質量和效益。要積極發展新的貿易夥伴和新興市場,減輕對歐美市場的過度依賴,實施貿易再平衡戰略。要通過加強海外投資立法、財稅扶持、金融支持等舉措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探索如何利用高額的外匯儲備支持企業海外拓展,實現“藏匯于國”到“藏匯於民”、“藏匯于企”的轉變。

  ——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使經濟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科學技術是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為此,要全面整合創新資源,推進技術創新工程,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要通過“增量創造”來推動“存量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增長的多元支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後危機時代創造經濟增長存量的最大潛力所在,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源泉,有利於改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房地産的格局,形成經濟增長的多元支撐。要健全資本市場與新興産業的對接機制,引導過剩流動性回歸實體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

  ——要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動經濟向低碳、綠色、集約的發展方式轉變。要把發展綠色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實施積極的能源戰略,通過技術創新、規模化經營和政府補貼來破除新能源發展的高成本瓶頸,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改善我國能源資源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培育綠色消費觀和綠色消費行為,推進綠色建築、綠色家庭和綠色交通建設,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産的互動機制。

  ——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進程,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經濟發展向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長方式轉變。要建立居民收入跟經濟增長挂鉤、勞動所得與企業效益挂鉤、工資與物價水平挂鉤的機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變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速遠快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的現狀。調節收入差距,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階層比重,構建“橄欖型”社會格局。要積極實施“化稅為薪”或“提薪讓稅”,與企業聯手推進收入倍增計劃。加快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