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西省人大代表建議建補償機制破"人鳥爭地"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9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為保護濕地,江西省人大代表龔三堂在江西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建議,先行建立濕地保護補償機制。

  龔三堂代表介紹説,據江西省首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全省各類濕地共365.17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1.87%。

  龔三堂代表告訴記者,由於江西是經濟欠發達省份,自然保護與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濕地保護還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尤為突出的就是在濕地資源權屬複雜,生態補償機制未建立的情況下,濕地保護管理難度很大。

  究其原因,龔三堂代表分析認為,濕地涉及土地、水、生物等多種資源,而這些資源一般都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由於目前濕地資源不斷升值,使得權屬本來複雜的濕地在管理和開發利用中利益分配問題愈加複雜,十分不利於濕地的保護管理。例如在鄱陽湖區地區,湖區農民長期以來形成了“靠湖吃湖”、“靠水吃水”的傳統習慣,濕地生態補償機制還沒有建立,“人鳥爭地”、“人鳥爭食”的矛盾難以得到有效調解。

  龔三堂代表介紹説,對於自然保護區而言,有些保護區的全部或部分已經納入生態公益林的管理範圍,每年能獲得一些補償。但對於濕地而言,目前還沒有補償,建議把贛江流域的濕地(包括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濕地公園、重要的大中型水庫)一併納入生態補償範疇,參照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模式和辦法進行補償。

  為此,龔三堂代表建議先行建立濕地保護補償機制。首先,確定流域生態補償的各利益相關方即責任主體,按照各流域水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建立流域環境協議,根據流域在各行政交界斷面的水質、大中型水庫面積等生態功能保護類指標,以及大氣環境質量等改善類指標確定補償或賠償的額度。其次,按照上遊生態保護投入和發展機會損失來測算流域生態補償標準,在確定補償標準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流域內政府、企業和個人為保護流域生態環境而付出的經濟成本,即實際的經濟投入;又要考慮到區域發展的機會成本的損失,即無形的經濟投入。

  據了解,目前江西省建立濕地類型和以濕地生態環境為依託的野生動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8個,濕地公園4個,面積33.23萬公頃,有效保護了全省25%的自然濕地和80%以上的濕地珍稀物種。

受氣候和濕地保護的影響,大量候鳥飛到鄱陽湖越冬。

  朱文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