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陳光標坦承企業經營陷困境 稱美譽度未帶來效益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8日 0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陳光標來到本報與編輯、記者交流。 本報記者 何熠 羅偉 攝

  編輯、記者向陳光標提問,現場交流氣氛熱烈。本組文/本報記者 任明勇

陳光標為本報題詞。

  陳光標,男,1968年7月生。江蘇泗洪人,祖籍安徽。1990年參加工作。工商管理碩士,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從事大量社會公益活動,10多年來向慈善事業捐款捐物累計突破14億。2010年9月,他在公司網站上刊出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稱死後捐出全部財産。

  做慈善一向出手闊綽的陳光標,最近也有他的煩惱。昨天下午三點半,陳光標來渝出任我市老年基金會慈善大使,他走出機場就直奔本報會議室,與編輯記者對話,對話由本報副總編何房子主持。陳光標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與晨報的采編人員一道分享了他的慈善經歷、慈善觀,以及他的喜怒哀樂。陳光標時有妙語,贏得陣陣掌聲。

  當陳光標説到煩惱時,原本神采飛揚的他,一下變得面色凝重起來。陳光標説,今年慈善捐贈想要達到去年的數額,估計有點困難。原來,這幾年參加社會活動過多,經營生意時間太少,從去年11月以來,3個多月了,企業一單業務都沒有,月月打白板。

  父親教我兩個堅持

  臉方,大耳朵,眉毛濃而寬,戴著一副眼鏡。對於陳光標,大家看到和聽到最多的,是中國首善的稱號。除了中國首善的稱號,四十齣頭的他,現在還是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掌門人,這是一家資産規模數十億的企業。

  "這些年,靠的是自己一個人。"陳光標説,社會上很多人以為自己有政府背景,但完全可以這樣説,自家沒有一個做官的,除了自己也沒有經商的。同時,沒有給政府官員送過一分錢。

  陳光標説,自己是苦出身,在農村出生長大,那個時代,條件差到什麼地步?陳光標回憶説:"母親生了5個孩子,最後活下來的只有3個。"

  從農村來到城市,靠著自己打拼,陳光標從1998年創業開始,做過醫療器械生意,後來轉行搞建築拆除回收,幹到了現在的企業規模。"父親送給我的兩個堅持,我一直都堅守著。"陳光標説,父親説過,一定要堅持守法經營,堅持誠信做企業。

  這十多年,陳光標的企業發展得很快,也堅持得很好。"1998年做企業開始,沒有一個政府官員幫助我陳光標做過萬元以上的生意,誰能舉報出來,我可以到他指定的地方捐100萬。"

  95%業務是二手的

  陳光標2003年投身環保産業,成立了現在的黃埔再生資源公司。這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專業拆除公司,專業從事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再利用。

  "企業絕對沒有做過違法亂紀的事情。"陳光標説,從1998年做企業以來,到2008年,每年地稅國稅都來查賬。每年的結果都差不多,沒有偷稅漏稅一分錢。

  "我肯定經得起檢查,捐了這麼多錢,哪還會去偷稅漏稅。"他説。

  確實,陳光標這些年,捐款早已過10億。"大家認為我捐錢容易,賺錢也容易。"但陳光標卻將自己定位為賺錢很難的企業家,很多業務只能平過。為什麼呢?第一,95%以上的生意,都是二手或三手的,幾乎上都沒有做過一手生意。這是怎樣一個概念?打個比方,100元的業務,可以賺10元,但做二手或三手,利潤就只有5元甚至3元了。

  第二,搞專業拆除,再生資源利用,就要進行回收再加工利用,若是從建築垃圾中提取了鋼筋就將垃圾掩埋,利潤就要高一些。"但這樣會影響環境,我們不這樣做。"

  三個多月沒接過業務

  説到今年的捐贈,陳光標有些躊躇:今年慈善捐贈想要達到去年的金額,估計有點困難。原來企業從去年11月開始,3個多月沒有接一單業務了。企業的設備,被稱作變形金剛,就是在拆房時,能將鋼筋和混凝土分開,能將木料打成紙漿、將建築垃圾變成建築材料的大型設備。

  目前,這些大型設備只能暫時閒置了。同時閒下來的,還有4600多位員工。

  陳光標説,這是2003年以來,企業最困難的時候。

  沒有業務做,怎麼辦?陳光標説,這也是目前最頭疼的事情。還好,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強。因為企業沒有貸款,以前每年賺的錢,50%捐了出去,企業賬戶上還有50%的留存。"這些錢,還在那裏。沒有業務做。員工收入減半,1個月2000元左右。"陳光標説,這樣的話,員工吃老本,能維繫3年。

  "但這樣下去,畢竟不是辦法。企業需要發展,而且是慈善事業的強力支撐。"陳光標説。

  為環保一家人改名

  這段時間,陳光標天天都在推活動,拒絕了不少邀請。他關起門來總結為何企業陷入困境,主要原因還是自己參加社會活動時間太多了,長期都當空中飛人,到各地做善事,參加慈善活動。在2008年前,他投入社會活動的時間,佔30%。而這一兩年,他投入生意的時間,卻只有30%了。

  另外,陳光標因為捐款手筆大且較為高調,有了中國首善的榮譽。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幫助。實則不然。

  陳光標説,不知多少次了,有生意合作夥伴找自己辦事,認為自己和政府領導走得近。"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我也辦不到。美譽度並沒有帶來直接經濟效益。"

  但這並不影響陳光標的善舉繼續。他説,一方面,自己準備搶抓業務,恢復以前的元氣。同時,自己將繼續做環保、慈善,繼續堅持守法經營的理念。

  "我一家人的名字現在都改了。我叫陳低碳,兩個兒子叫陳環保和陳環境,妻叫張綠色。不會改變的是,企業50%的利潤捐贈。"陳光標説。

  "捐贈救急不救窮 兒女監督我裸捐"

  本報編輯記者與陳光標面對面交流

  昨日下午,重慶晨報采編會議室,本報多名編輯記者與中國首善陳光標面對面對話,拋出了不少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話題。

  兒女不當富二代

  記者王文淵:您承諾過裸捐,會按什麼步驟進行?有人擔心裸捐根本無法監督,您如何回應?

  陳光標:去年9月份,我對外宣佈裸捐,一直就沒有後悔過,而且全家人通過了這一想法,大家都相當支持。

  其實,裸捐,並不只是簡單捐贈多少錢,一個裸捐信號發出去,將會喚起很多人的思考,這比你裸捐萬億還要重要,因為這個能量是巨大的。

  到現在,已經有幾百人要和我一起裸捐了,其中有企業家、公務員和普通人。關鍵不在於財富多少,而是達到一種境界。

  關於裸捐步驟,還沒有思考。因為我還年輕力壯,才42歲,未來還有很多財富等著我去創造。今後,我有可能成為千億身價的老闆,也有可能只有幾十萬的財富,但無論怎麼樣,我都不會留給兒女,不讓他們成為富二代,這可以讓兒女去監督。

  捐贈救急不救窮

  記者劉敏:請問,您有沒有遇到受捐者再次主動找上門要捐助的情況,是否擔心自己的慈善行為讓別人養成依賴心理?

  陳光標:這個很多。我每天都會收到兩種信,一種是感謝信,一種是求助信。每種信,都上百份。

  迄今為止,我已捐贈14多億元,幫助70多萬人次。但我們還是有一個大的原則,就是救急不救窮。

  只做慈善和環保

  記者羅強:作為一名年輕企業家,想過轉行嗎,比如房地産?另外,家人過得怎樣?

  陳光標:我想陳光標沒有第三個事業,我從來沒有想過去做房地産。我此生的事業,只有兩個。一是慈善事業,二是環保事業。

  家人過得都很好,孩子還小,妻子在家當太太。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老家還有5畝地,父母都還在種田,老了種種地,對身體也好。有時想想,沒有改革開放政策,我可能也在種地。

  如今幾億人認識陳光標,我的這一生值了,這一輩子也夠了。多掙一點錢,就能幫助多一點,少掙一點錢,就少幫助一點。我的心態非常好,現在高調,主要是為了喚起慈善之心,讓千千萬萬個陳光標都站出來。

  建議讀讀《資本論》

  記者詹遙:您這次出任重慶老年基金會慈善大使,今後會為重慶慈善事業做點什麼?

  陳光標:做慈善大使,想和重慶企業家聯動起來,關注老年問題。民政部的數據,我國老人有3億多。在重慶開展慈善,給企業家一個思考。陳光標一股勁,擰成一根繩,起到一個榜樣作用。他就有壓力,有了壓力成了動力。

  讀書,父母是我們做孩子時最好的老師。我特別愛讀書,第一本書,是《資本論》和《孫子兵法》。

  呼籲一下當代的年輕人,尤其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要熟讀《資本論》。很多年輕人的概念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坎坷的道路,是一種磨練。失敗的時候,是在考驗我。有時想,吃虧是福,吃一虧,長一智。要經得起失敗,失敗不一定是壞事。

  搞慈善我都高調

  記者周睿:前不久到台灣去捐錢,被指責過於張揚?或者説為什麼要選擇到台灣去,比台灣貧困的地方很多呀,是不是想借此炒作?

  陳光標:這個很正常,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都不是一樣的。我在台灣發紅包,有人説三道四,這就是因為觀念不一樣,畢竟五個手指伸出來,也有長短。去台灣,現在看來也是對的,而且做得非常對。我給它定為感恩之旅。每當大陸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台灣同胞也捐錢。那為什麼我不能去台灣捐錢?

  做慈善,我一直高調,不管是在大陸還是台灣。這次在台灣,100多家媒體都圍著我,十多輛直播車,現場播放我的新聞,走到哪就跟到哪。每天晚上,公司員工就會收集報紙、電視。幾個企業家組織起來,商量第二天怎麼辦?因為這不只代表你我他,是代表大陸企業家的形象。

  我去台灣3次,每次都去給鄧麗君獻花,兩岸人民都喜歡她。而給民眾發紅包,我們也總是微笑、鞠躬,雙手發紅包。受助者也需要尊重,需要入鄉隨俗。這次去台灣,我們看到的都是為我喝彩、加油的。結束台灣之行,我認為還是很滿意的。

  花絮》》他不説"我" 而説"陳光標"

  這兩三年,不需要加任何頭銜,大家都知道陳光標是誰。

  當然,他的頭銜不少,昨日,陳光標向本報編輯記者展示了他的名片,上面印著數十種稱號:中國首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昨日下午,1個半小時的對話裏,大家注意到,陳光標的説話中,"陳光標"三個字的出現頻率相當高。整理錄音,記者數了數,約50次。

  本報情感專欄記者、心理專家張娓説,首善先生如此高頻率地在自我描述中,將自我稱呼説自己的名字,透露出他對已成社會符號的"陳光標"3個字的莊重和敬意,他內心為自己自豪。

  陳光標捐了14億元,幫扶70萬困難群眾,這是慈善善舉。而在近年大的自然災害中,也常常看到他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他帶著120個人去救援。在北川中學,廢墟裏有200多個遇難孩子,他進去就抱,抱不動的就背,為了孩子的尊嚴,他把蒼蠅趕走。

  去年抗旱,陳光標捐贈了1200萬元,接著又買了2000多萬元的礦泉水送過去。接著再做了一件事,就是花錢回收礦泉水瓶,主要是害怕污染環境。

  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陳光標帶著他的團隊,又出現在救災現場。

  陳光標説,每個企業家都應充分認識到人生價值和人生財富,如果能帶動更多人幸福快樂,這才是幸福人生。如果一個人在巨富中死去,那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