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人民日報海外版載文稱中國走向大外交(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8日 13: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7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電子顯示屏正在播出《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新華社發

  1月27日,來賓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中國大連夏季達沃斯招待會上交流。新華社發

圖為中國外交部新的新聞發佈廳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錦濤訪問美國全球矚目。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專家縱談——

  中國走向“大外交”(時事聚焦)

  劉學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吳洪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長

  沈驥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李群英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

  問:“韜光養晦”是長久以來中國外交方針的最大特點。隨著國際形勢不斷變化,中國的外交方針也隨時調整。您認為目前中國的外交方針有怎樣的特點?

  劉學成:冷戰結束以來,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是我國一直堅持的外交方針。這個方針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與發展的辯證關係就要求中國外交不搞強權霸權,不搞集團政治,擯棄“零和”的冷戰思維,致力於多邊合作和互利共贏。外國媒體把中國政府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捍衛國家的核心利益和發展權利所堅持的鮮明立場和採取的果斷行動歪曲為“傲慢”、“反應過度”和“咄咄逼人”。這是對中國外交的荒唐歪曲。因此,“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是“和平、發展和合作”的方針,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方針,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針。

  沈驥如:“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是相輔相成的。過去我們説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點要推倒重來的意思,有點説過了。現在我們説,要與各國共同努力,“使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胡錦濤主席在第十次駐外使節會議提出了中國外交的“四個佈局”,即“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胡錦濤在講話中還首次明確提出了“領域外交”,即針對全球化引發的各種全球性問題與功能領域,如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領域,積極參與多邊合作和全球治理,不斷增進中國話語權。這些新主張、新措施、新策略都是在新形勢下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的運用和充實、發展。

  韜光養晦 有所作為

  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問: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容忽視。要與周邊成為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您認為中國該注意什麼?

  沈驥如:中國與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有領土爭議,特別是日本,不但把歷史上明明屬於中國的釣魚島等據為己有,而且散佈各種“中國威脅論”,企圖利用日美安保條約來遏制中國。個別東盟國家希望把美國請回南海來“防範中國”幫助其佔有中國的南沙島嶼。因此,中國要與周邊國家互相成為對方的地緣戰略依託,還需要雙方做出艱巨的努力。中國睦鄰、善鄰、富鄰的政策表明了中國的誠意和耐心。如果周邊國家還要擔心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會侵犯他們的利益而寧願把老列強拉回來,那麼吃虧的將還是這類國家自己。

  李群英:最近,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對周邊國家的重視程度在降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摩擦和矛盾不斷出現,幾乎同時中國跟日本、韓國、東南亞的關係進入了不良局面,中印關係也沒什麼大的突破,就連俄羅斯的外交重點從去年開始也轉向了西方,這就為美國插手中國周邊事務創造了條件。中國必須重視周邊國家,與周邊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避免美國這樣的大國插手其中的事務。

  兼顧三“維”平衡

  問:在世界範圍內,大國之間關係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您認為,要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在處理與其他大國的關係時應該注意什麼?

  吳洪英:中國作為新興大國,與美、歐、日、俄等關係變得前所未有的密切,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分歧摩擦也日益複雜激烈。中國與其他大國關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調整與磨合。隨著中國“初長成人”,一方面,西方大國要求中國承擔“G2”的責任;另一方面,中國在世界決策體系中有時又被當作“小夥計”,甚至對中國核心利益時有冒犯。中國與其他大國應用發展眼光看待彼此,設法相互適應,尋找新的共處之道,擴大共同利益,實現共同進步。

  劉學成:發達的大國繼續保持著他們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優勢地位,而新興大國正以不可阻擋的氣勢飛速發展,正在改變著現行的世界格局和力量對比。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三維力量格局,發達的既成大國,正在崛起的大國,還有正在形成的地區集團。所以,中國的成功外交的運作要兼顧這三個維的平衡。中國既要發展和保持與發達的既成大國的穩定的和建設性的關係,又要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大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還要認識到地區集團對前兩個大國關係的互動。

  中國外交 醒獅崛起

  楊子岩

  2009年,一本《中國不高興》讓很多人癡迷。細細分析,中國為什麼不高興?是誰讓中國不高興?中國不高興又透露出什麼信號?翻閱之後你就會發現,中國不高興是因為中國不滿足於中西不平等的關係。當然,這透露出的一個信號,就是中國的和平崛起。

  崛起需要實力,而我們有這個實力!

  年均增速8%,GDP從2002年10萬億元到2008年30萬億元。在西方國家深陷金融危機之際,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神七上天,“殲-20”試飛,中國海軍編隊在亞丁灣護航,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典上,新亮相的國産武器裝備,是中國的科技和軍事實力。

  在國際舞臺上,從朝核問題、伊核問題、G20全球金融峰會到全球氣候變化大會,都少不了中國的參與。

  有人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撰文:“從‘站起來了’到‘中國主張’,從佔世界經濟的微弱份額到‘坐三望二’(現已經第二),還有在83個國家和地區啟動建設331所孔子學院,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加速攀升,如果‘中國表情’不自豪,就不算真性情的表達,有悖人之本性。”總結得十分到位。

  美國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學家漢斯J摩根索有句名言:“外交力量是總體國力的表現。”中國外交的背後,就是不斷提升的國力。

  中國為什麼受到世界的重視?因為不斷提升的實力。“弱國無外交”,貧弱無地位。1840年,當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借鴉片戰爭之機闖入之際,我們哪有機會跟西方談論平等關係?有的只是仰人鼻息。一塊“東亞病夫”牌匾的影子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有人把當時的中國稱為“睡獅”,這背後,更多表達的是一種無奈的嘆息。

  如今,我們跟世界、跟西方是另外一種關係:我們不再仰人鼻息,而是慢慢站起,開始跟西方平視。

  嚴肅外交的生動趣事

  邢立騰

  把控時機行“方便”

  靈活的外交溝通是嚴肅的外交戰線上一副調味劑。2006年中日關係處於僵持狀態,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李肇星與時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共同出席一個國際會議。期間,李肇星起身去洗手間,麻生太郎立即跟了出來,並未讓其助手跟隨。就這樣,兩國外交部長在沒有任何打擾的情況下暢談了20多分鐘。後來,麻生太郎沒有透露談話細節,但卻用了這樣的措辭:“我和李肇星在雙方都在‘方便’的地方進行了真誠的溝通和討論。”

  ——據2007年9月5日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講座內容整理

  各國大使加印中國名

  有段時間,每屆安理會主席幾乎都會在任期之內向其他理事國代表贈送禮物。印尼大使送過座位牌,美國大使送過巧克力……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秦華孫大使于1996年5月起擔任安理會主席。在該月的最後一天,秦大使給每位大使贈送了一枚印章,上面用篆體刻上了各人的中文譯名。秦大使詳細介紹了印章的由來和篆體的發展歷史,強調印章在中國最早稱為“璽”,是權力的象徵。秦大使最後“一本正經”地説:“今後,如果諸位要寫信給我,別忘了蓋上你們的印章!”此番幽默的言語引得各國大使開懷大笑。

  ——摘自陳偉雄《親歷安理會》,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名字不同芬芳尚存

  周南是香港回歸的歷史見證人,在當年的談判中,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的他,與英方代表團團長伊文思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曲折而複雜的斡旋交鋒,其機智幽默的外交語言令人折服。有一次,周南在香港總商會發表演講,有人當場發問:“港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稱謂有些抵觸,將來的駐港部隊能否換個名字?”周南莞爾一笑,隨即用英語吟誦了一段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道白作答,中文大意是:“名字本身有什麼意義?我們稱之為玫瑰的花朵,換一個別的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芬芳。”周南的機敏和幽默博得了與會者的一片喝彩。

  ——摘自呂迎春2010年6月《中國外交官的幽默》,原載《莫愁天下男人》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