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台灣眷村故事(二):“竹籬笆”裏的蝸居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4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中國新聞]>>

  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新聞): 在台灣,一提起“竹籬笆”,人們就會立刻聯想到眷村,長久以來,“竹籬笆”已經成為眷村的代名詞。為什麼眷村會被稱作“竹籬笆”?“竹籬笆”裏又有著什麼樣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故事?今天的“台灣眷村故事”,讓我們跟隨記者一同走進眷村,體會“竹籬笆”裏的冷暖歲月。

  桃園縣的“憲光”二村,作為台灣保存相對完整的眷村之一,至今還保留著眷村“黑瓦、泥壁、紅磚墻”的典型特徵。走進村子,舊日時光的痕跡依然烙印在每一個角落,觸摸著用竹子混以泥巴、乾草而成的墻面,更是清晰地感受到“竹籬笆”的生活印記。

  洪媽媽是台灣本地人,在眷村裏被稱作“本省媽媽”,1968年隨著從大陸雲南來臺的丈夫丁先生住進“憲光”二村。2006年全家搬離的時候,這座眷捨已經承載了洪媽媽夫婦連同兒孫三代的生活回憶。“竹籬笆”裏的艱辛歲月,如今在洪媽媽的回憶裏,是苦也是樂。

  洪媽媽家門口的大廣場,是村子裏最重要的集體活動場所。平時大到開會、過節,小到玩樂、聊天… 村子裏的大人小孩、大事小事,全都以此為中心。而對於眷村媽媽們而言,這裡更是她們分享生活、連結情感的紐帶。

  洪媽媽説,當年“竹籬笆”裏的生活雖然清苦,卻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守望相助,有著外面世界沒有的“大家庭”的溫暖。由於空間小、間隔近,意外促成了人與人、家與家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省份,操著不同的口音,卻能夠不分彼此,互相扶持。如今站在高處俯看房頂的顏色,從原始的黑瓦屋檐、到之後加蓋的紅白屋檐,幾十年的歲月裏,圍墻越靠越近,人們的心也越靠越近,洪媽媽口中“大家庭”的溫馨場面,仿佛還依稀可見。

   與“憲光”二村相比,位於新北市的三重一村,由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遭遇颱風衝垮土墻而改建,如今村裏的二層小樓已不復見老舊眷捨得模樣,但村內的一草一木與房舍格局、生活空間及人文氣息,還是深深地烙印著時代的印記。

  呂媽媽是從江蘇來台灣的“外省媽媽”,也是村裏現在唯一的長輩。幾十年過去,家鄉固然是呂媽媽最想念的地方,但她更想念的,是幾十年來在村裏共同生活的、像家人般的鄰居和朋友。直到現在,呂媽媽還會一個人徘徊在那些充滿回憶的院落門口,久久不願離去…

  村裏的晚輩説,“外省媽媽”到了呂媽媽這個年紀,最怕的就是回憶。在他們身上,幾十年綿綿不絕、對故鄉的離愁思念,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生命運的注腳,更是他們在眷村生活的歲月裏,最沉重的懷想與喟嘆。

  眷村,這個交織著歡笑淚水、承載著光陰歲月的“竹籬笆”世界,如今隨著城市現代化的步伐,已經逐漸隱現于光影幽微之處。然而當我們再次探尋那段特殊歲月的生活印記,聽長輩們訴説眷村歲月的苦樂悲歡,即使“竹籬笆”不再,“依依眷村情”依然流動在眷村的每一個角落,流動在眷村內外每一個人的心中…

(編輯:韓淩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