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功利化"送禮致年貨市場"冷熱不均" 節日防腐需加強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1日 14: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1月31日電 (記者 曹華)再過三天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商場和超市人流激增,不少市民在採購年貨用於節日走親訪友。在年貨市場中,記者調查發現,高檔消費品市場火爆,部分高檔白酒甚至出現有價無貨的局面,而一些中低檔商品由於競爭激烈,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措施,打起了春節促銷戰。

  面對年貨市場的一冷一熱,有專家表示,這折射出當今社會送禮觀念的“功利化”,它已壓倒了禮品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表達”功能,過去“禮輕情義重”的傳統卻被演繹成“禮重才能情義重”,這是中國禮儀文化的倒退。

  一些人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不再是榮譽、情義,而是退化為金錢的多與少。高額禮品消費要麼成為負擔,要麼成為拉關係、套交情的工具,滋生貪污腐敗。社會學家建議,應弱化附加於禮品之上的“功利價值”,積極預防節日腐敗 ,加強貪污腐敗的懲處力度,讓禮品回到情感表達的軌道,回歸禮尚往來的精髓所在。

  年貨市場“一冷一熱”——

  高檔商品價格堅挺、貨源緊俏 中低檔品簡約實用、促銷多

  在年貨市場中,記者調查發現,高檔消費品市場火爆,部分高檔白酒甚至出現有價無貨的局面,其中以茅臺最為典型。而一些中低檔商品由於競爭激烈,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打起了春節促銷戰。

  29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東三環附近的一家茅臺專賣店。店內的銷售人員介紹,專賣店嚴格執行了廠家的限價令,38度飛天茅臺售價639元,43度飛天茅臺售價739元,53度飛天茅臺售價959元。由於53度飛天茅臺供貨數量有限,為了讓每一位消費者都有購買機會,店裏規定每位顧客每天限購兩瓶,分店每天限售兩件,售完為止。

  在該專賣店內,短短一刻鐘,就有4位顧客前來購買茅臺酒。記者隨即詢問了這些顧客的購買用途,他們均表示用於年關的走親訪友。至於贈送對象,其中三人均表示不便告知,只有一人表示為了回家孝順老丈人。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多家煙酒商鋪。在這些小店裏,53度飛天茅臺的售價已突破千元大關,從1099元到1300元不等,而且一瓶難求,很多店主表示沒有現貨,只能先預定。

  在北京西單某商場的高檔白酒專櫃,記者看到茅臺不僅有50年的陳釀還有30年的珍藏品,售價分別為27800元、12800元,如此高價令人咋舌。商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類白酒個人消費所用很少,多是用來送禮,具有很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

  除高檔白酒之外,記者發現高檔香煙、滋補品等名貴商品在春節前的銷售均出現火爆場面。某煙酒專櫃的相關負責人説,春節是高檔煙酒的銷售旺季,送禮、婚宴等都需要大量的煙酒類産品,銷量比平時要大上很多。

  而在市內的各大超市,記者看到中低檔年貨則更加突出“簡單實用”,包裝趨於簡單,價格也相對實惠,商家為了招攬顧客,還推出了各種優惠促銷活動。在一家大型超市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非是要去送禮,大部分人自己吃的年貨都是買包裝簡單的,或者是散裝的。消費者對於年貨都還是“精打細算”的。

  冷熱背後——

  “被動”送禮令人無奈 “功利化”禮品滋生腐敗

  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一家煙酒專賣店的收銀員劉女士介紹,一些高檔煙酒平時的銷量並不好,但一到過年過節,銷量會翻番增長。“一些人甚至連禮品名字都不問,一進來就説要多少錢的煙酒,似乎買的不是禮物,而是錢。”

  在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先生也向記者抱怨,每年春節前夕也是自己“最忙”的時候。為了向領導表示感謝,過年時多多少少都要準備些禮物。以前每年都送點自己家鄉的土特産,時間一長,已經沒什麼新奇東西可送了。王先生表示,這都是送禮攀比鬧的,禮物送“輕”了怕對方看不上,禮物“重”了,自己還承受不起。

  在傳統文化中,禮品包含禮儀、禮節,代表愛戴、敬仰,多是用來加深感情、增進友誼。而現如今,送禮觀念“功利化”已經壓倒了禮品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表達”功能,送禮這一社會行為也已逐漸偏離了原本的方向。“送禮變成了送面子。送高檔煙酒,送禮的覺得上檔次,收禮的覺得有面子,以為價錢越貴越顯誠意。”

  我們判斷一切事物價值的標準不再是榮譽、情義,而是退化為簡單的金錢的多與少。“貴”雖然不是影響禮物選擇的終極因素,但在“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心理驅使下,“貴”卻比“好”更能影響人們的選擇。如果“好”與“貴”能夠結合在一起,自然更會成為首選。這也正是高檔消費品節前之所以熱銷的原因所在。

  公眾對禮物檔次、價格看得太重,無形之中抬升了金錢相對情義的比重,並進而擠壓情義在人情交往中的生存空間,使禮物成為人情交往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低收入者也如此──毛腳女婿上門,提的禮物太輕一般是不能討得丈母娘歡心的;朋友結婚,包的紅包太小會讓人笑話。而對於公務交往,特別是試圖從權力尋租中獲利的行為來説,禮物的輕重更是直接決定了交往的成功與否和尋租的獲利大小,這便更易滋生貪污腐敗。

  禮品,成為拉關係、套交情的工具;年節,被別有用心者視作送禮的“最佳機遇”,也被一些領導幹部看成是收禮的“大好時機”。事實上,從近年來各地查處的腐敗案件情況看,不少貪官都有利用節日收禮受賄的記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貪官逐步走上犯罪道路,最初就是從節日收“禮”開始的。

  節日反腐 預防有必要,懲處需加強 讓禮尚往來走出“功利化”誤區

  吉林大學文學院教師劉洋認為,既然“送禮”作為一種風俗能夠傳世多年,就意味著有其獨到的價值。無論身份、地位、層次的高低,“送”是一種祝福,“收”則代表著接納。送出禮物的人因被接納而欣喜,接受禮物的人則由於被尊重而滿足。然而,如今社會上一些人對禮物本身價值的重視已經遠遠超過了“送禮”這一過程所産生的積極意義。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鴻揚認為,社會的發展需要“禮”的存在,但送禮行為不應被賦予其他消極意義,而應更積極、健康。送禮應該具有平和的心態,本著量力而行的態度,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選購禮品時不要鋪張浪費,貴重禮品在增加受禮者心理壓力的同時,也是對情感的一種“俗化”,更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董鴻揚表示,送禮觀念“功利化”已經壓倒了禮品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表達”功能,這是送禮文化的倒退,應讓禮品回到情感表達的軌道,回歸禮尚往來的精髓所在。

  而“年節腐敗”氾濫,也會極大損害幹部隊伍的形象。近年來,臨近春節,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有關部門都會發出通知,嚴禁黨員幹部用公款搞相互走訪、相互送禮、相互宴請等拜年活動,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遊山玩水和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等。但年年打“預防針”,年年還有人頂風違紀。

  有專家認為,防止腐敗僅僅發通知還不夠,現在很多行賄者和受賄官員都有了“抗藥性”,重要的是加強監督,特別是紀檢部門在節日期間應集中開展專項檢查,把各項“禁令”落到實處,才能遏制“年節腐敗”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