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殲-20從首飛到從軍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6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全力推行"重返亞洲"戰略

  對於航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而言,四代戰機的研製難於上青天。即使是美國、俄羅斯這樣基礎良好、技術雄厚的國家,四代戰機的研製週期也會長達20-30年左右。中國在對四代戰機20多年的探索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困難:

  1、隱身外形設計 外形設計是實現隱身的重要前提,雖然有F-22等作為參照,但真正設計出自己的四代機,沒有大量的風洞與電磁試驗,就不會有符合四代需要的隱身外形;

  2、吸波材料的研製 與三代機相比,四代機對機身的材料要求十分苛刻,既要對雷達波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為與外形設計相配合達到優異的隱身效果,還要保證持續的音速巡航中所需要的強度,超級難度可想而知;

  3、發動機技術 四代戰機的發動機推力比三代機要提高30%左右,具備持久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通常還要具有推力轉向裝置和良好的維護性能,具有較低的紅外與雷達特徵,為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飛行提供強大動力;

  4、綜合信息系統 要能夠實現電磁隱身和高效的信息交換,如無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綜合信息顯示系統、數據鏈等,這是四代戰機研製中,最不容易發現、但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

  首飛與形成戰力不是一個概念

  常言道,飛機是"飛"出來的。新型戰鬥機的首飛與真正形成戰鬥力不是一個概念。嚴格地説,首次飛行的技術驗證作用很強,它只是驗證工作的開始。

  美國F-22從1997年首飛到2005年裝備部隊,用時8年,試飛的工作量十分巨大,9架樣機同時飛行,共同完成了時間長達7542小時54分鐘的試飛工作。2006年12月15日,F-35首飛後,先後有7架樣機用於試飛,預計2013年到2015年裝備部隊,時間長達7-9年。

  2010年底俄羅斯T-50首飛完成後,準備製造5架樣機進行試飛,預計2015年才能夠進行小批量生産和列裝,儘管人們懷疑俄羅斯能否在這樣短的時間如期完成全部試驗工作。

  因此,殲-20首飛成功後,至少需要5-8年的試驗飛行,才能驗證全新的機載設備、飛行控制系統、武器系統、動力系統和全機綜合性能,最終小批裝備部隊。可以預見,在2015-2018年之間,殲-20的基本型能夠加入中國空軍,如果中國遇到重大軍事威脅,國家周邊安全形勢出現惡變,這一過程可能還會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