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書寫黨的歷史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共産黨一刻也未停止過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即使在發生嚴重失誤的歲月裏也是如此。如今,在風雨錘煉中成熟起來的中國共産黨,已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正在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進。在中國共産黨即將迎來90週年誕辰之際,《中國共産黨歷史》第二卷正式出版,系統回顧新中國成立到新時期開闢之前艱辛探索的歷程,對我們今後繼續求索的漫長道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黨史》二卷堅持黨對重大歷史問題的基本判斷,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實現黨性原則與科學精神的高度統一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黨史研究具有強烈的學術性、科學性,同時又有鮮明的黨性、政治性,與現實有密切聯絡。隨著黨史研究的日漸繁榮,學術分歧越來越多。這是學術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同時也不能不警惕,一些片面歪曲、全盤否定黨的歷史,進而否定共産黨領導、質疑共産黨執政的情況也確實存在。這對於社會穩定、政權鞏固是不利的。所以,黨史工作者要自覺從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高度認識和做好黨史工作,要遵照中央關於“黨史姓黨”的要求,站在黨和人民立場,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黨史》二卷正是這樣一部立場正確、很好地堅持了黨對重大歷史問題基本判斷的著作。

  二卷的時間段,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對這29年曆史進行總體評價的基本依據,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六條“建國三十二年曆史的基本估計”,即“中國共産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總的説來,是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國今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二卷所反映的29年曆史,就包括在這32年中,所以對29年曆史的總體評價,應遵循《決議》的精神。

  另一方面,《黨史》二卷對有爭議的問題也作出了理論回答,具有較強的學術特徵。黨史研究中愈益增多的爭論,幾乎涉及所有領域、涵蓋所有時期。對這些爭論進行梳理,作出述評,對搞清問題、推進研究是極有益的。二卷在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二卷的寫作歷時16年,歷經數十輪次修改,報送百餘位領導和專家學者,不斷吸收反饋意見和最新研究成果,對有爭議的問題盡可能地作出客觀而又得到普遍認可的分析和回答。

  二、《黨史》二卷全面反映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深刻分析和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後29年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要堅持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就要正確把握這段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整個黨的歷史,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鬥的歷史,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具體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既然是探索的歷史,這段時期就必然呈現出正確與錯誤、成功與挫折錯綜交織的複雜情況,是一段矛盾不斷發生、不斷解決的歷史。這種情況,正是我們年輕的共和國剛剛踏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時艱難探索的寫照。二卷按照新中國成立後歷史發展的這一內在邏輯,清晰地展現出這條主線,客觀地反映了這段歷史的全貌。

  《黨史》二卷充分展示了這一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巨大進步。正是在這個時期,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所以,這個時期作為我們黨90年曆史中的一段,也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産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的歷史。這是歷史的主流。

  與此同時,二卷也客觀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失誤,做到了成績講夠,錯誤講透。這29年中,我們犯過許多錯誤,有些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歸納起來主要是三條:經濟建設急於求成,所有制結構急於求純,階級鬥爭擴大化。這些錯誤,給我們黨、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但二卷並沒有因此把這段歷史排除在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這條主線之外,而是明確指出這些錯誤和曲折都是在探索中發生的,並從主、客觀兩方面具體分析了發生失誤的原因,著眼于總結教訓,揭示規律,目的是避免歷史重演。

  總之,《黨史》二卷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研究這段歷史,既充分肯定取得的偉大成就,強調不能因為犯過錯誤而否定這段歷史,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搞歷史虛無主義;同時又不回避失誤,科學分析犯錯誤原因,充分發揮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三、《黨史》二卷對黨在這段時期犯錯誤、走彎路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並強調是黨自己發現和糾正錯誤的

  《黨史》二卷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犯錯誤的原因。從客觀方面講,主要是時代、環境等因素,造成了思想理論及實踐的失誤。例如,實踐經驗不足,國際環境的影響,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等。從主觀方面講,主要是思想理論的失誤,對實踐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例如,沒有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理解馬克思主義等。這些概括和分析是比較客觀和科學的。

  二卷特別強調這些錯誤是我們黨自己發現、自己糾正的。比如“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十年中,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失誤,反右派鬥爭嚴重擴大化、“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反右傾”鬥爭等“左”傾錯誤嚴重氾濫。黨中央和毛澤東發現這些錯誤後及時予以糾正,並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儘管總結出的經驗教訓還是初步的,對錯誤的糾正也不徹底,但以歷史的眼光加以審視,這是我們探索前進步伐中的重要一步,其意義不可低估。從長遠看,每一步前進,不管步伐大小,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的貢獻。正是這種勇於自我批評、敢於糾正失誤的精神,體現出我們黨是一個鄭重的、偉大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黨。

  總之,《黨史》二卷在對待黨在歷史上所犯錯誤的問題上,堅持了以下原則:第一,不回避錯誤。錯誤是客觀存在,回避不是科學的態度。第二,不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錯誤産生的歷史背景、歷史根源和思想理論根源。第三,充分説明是黨,而不是什麼別的組織和個人,認識並糾正了錯誤。

  事實上,犯錯誤的歷史時期,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艱難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正是這些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使中國共産黨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深刻總結執政後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認識到必須解放思想,必須重新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所以,在對待黨在這一時期所犯錯誤問題上,二卷堅持的上述原則,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四、《黨史》二卷客觀評價黨的領袖人物的功過,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黨史》二卷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精神,充分肯定黨的領袖人物在歷史上的功績和貢獻,客觀分析失誤原因,熱情謳歌廣大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推動歷史前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卷正確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客觀分析其對所犯錯誤承擔的責任及成因。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艱苦奮鬥,迅速恢複國民經濟並取得輝煌成就,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毛澤東作為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為在中國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進行了最初的艱辛探索,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愧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與理論的開創者。對於毛澤東在這一歷史進程的缺點錯誤,二卷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一方面指出他應負的個人責任,另一方面著重從歷史根源、社會背景分析産生錯誤的原因,指出這是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發生的。二卷遵循鄧小平在評述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時所提出的原則:(一)“講錯誤,不應該只講毛澤東同志,中央許多負責同志都有錯誤。……在這些問題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種印象,別的人都正確,只有一個人犯錯誤。這不符合事實。中央犯錯誤,不是一個人負責,是集體負責。”(二)“在分析他的缺點和錯誤的時候,我們當然要承認個人的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歷史的複雜的背景。”(三)“單單講毛澤東同志本人的錯誤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個制度問題。毛澤東同志説了許多好話,但因為過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二卷的分析和闡述,是符合歷史事實、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

  二卷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其他成員,包括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及鄧小平等領導人也做了相應評價,特別是對於這些領導人在某一個階段發揮的重要作用分別予以突出和再現。如陳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領導財政經濟工作的卓越成績,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在20世紀60年代初國民經濟調整中的積極探索和作用,劉少奇對黨的建設的探索和貢獻,周恩來在1972年整頓中批極“左”思潮的不懈努力,朱德對人民軍隊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貢獻,鄧小平領導的1975年整頓等等,二卷都在不同篇章作了充分的反映。

  二卷通篇貫穿群眾觀點,充分反映了黨緊密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展示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在這29年裏,廣大人民群眾發揚主人翁精神,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卷對突出的先進集體、英雄模範的感人事跡,對黨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環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奉獻精神,都予以濃墨重彩的展現;對“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眾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也作了客觀反映,充分體現出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創造,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

  總之,二卷客觀評價黨的領袖人物的功過,又不著眼于厘清個人功過,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的唯物史觀,正確對待領袖與群眾的關係,熱情歌頌了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偉大歷史作用。

  五、《黨史》二卷把握歷史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將29年曆史與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緊密聯絡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為正確認識這29年與後30多年的關係指明了方向。二卷依據這一精神,把握歷史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把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的歷史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在這29年裏,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深刻反思這29年的經驗教訓,全黨和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創造性地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等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征程。可以説,我們之所以能在後來找到正確道路,是以這29年的正反經驗為基礎的——有哪些正面經驗可以繼承,又有哪些反面經驗可供鑒戒,才有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發展。

  所以,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絲毫沒有理由覺得這段犯了錯誤的歷史羞于見人,更不應該因為這些失誤而否定我們黨從新中國成立後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全部歷史,而是要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研究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軌跡,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總結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服務。

  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關係黨的執政基礎,關係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更不要輕率否定我們年輕的共和國剛剛起步時的艱難探索。對這段艱難而光輝的歷史和創造了這段歷史的前輩們,我們永遠充滿敬意。我們不能忘記更不能否定人民為爭取美好未來付出的艱辛勞動,對領導人民走過輝煌而又曲折道路的領袖人物也不能採取一筆抹殺的不公正態度。我們應該永遠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正確説明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為繼續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供歷史的依據,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