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問中紀委全會後反腐形勢:重慶打黑除惡是否廣泛適用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9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備受關注的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近日在京閉幕,圍繞腐敗與反腐敗的話題卻依舊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其中,腐敗現象是否已積重難返,“越反越多”?反腐敗鬥爭應堅持“持久戰”還是“速勝論”?群眾參與,能否成為反腐“生力軍”?這些問題,成為中紀委全會後人們對當前反腐形勢的三個追問。

  追問一:腐敗現象積重難返,“越反越多”?

  2011年新年伊始,中央紀委監察部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2010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工作情況。在這次新聞發佈會上,人們了解到一個重要信息——2010年,有近14.7萬黨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中,近12萬人受到黨紀處分,3.8萬餘人受到政紀處分。案件的查辦,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89.7億元。

  暴露出來的腐敗案件越來越多、案值不斷增大,讓不少人對反腐敗鬥爭産生了悲觀情緒,認為腐敗是一種社會頑疾,積重難返,無法根治,“反腐無用論”“反腐無效論”一時間擾人耳目。

  對此,中央紀委副書記幹以勝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反腐敗無效論、無用論”這種説法毫無根據,腐敗分子或嚴重違紀的黨員只是極少數,中共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所謂“腐敗越反越多”的看法也是不正確的,必須堅定反腐敗鬥爭的決心。

  他用一個統計數據來證明:2010年受黨紀處分人數佔黨員總數的比例約為1.5‰。按照違紀性質來區別,受處分的這些黨員並不都是腐敗分子。有些是屬於因失職、事故等原因受到責任追究,還有些是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違紀行為受到處理等等。其中因貪污賄賂等腐敗行為受到黨紀處分並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的,佔受處分黨員人數的比例並不大,佔黨員總數比例就更低。因此,腐敗分子或嚴重違紀的黨員只是極少數。

  “通過全黨上下的共同努力,消極腐敗現象得到遏制,一些深層次的腐敗問題正在治理,反腐敗鬥爭取得了明顯成效。”幹以勝説。

  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季正矩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近些年來,我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腐敗案件不斷增多、案值不斷增大,一方面説明中央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尤其是在查處腐敗案件,特別是查處腐敗大要案方面的工作力度得到了加強,另一方面,也説明輿論監督的作用增強了,各類媒體對反腐敗工作進行了更多的報道,廣大群眾能夠更快、更多、更便捷地獲取反腐敗的信息。

  追問二:反腐敗鬥爭堅持“持久戰”還是“速勝論”?

  重慶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重慶市公安局原副局長彭長健、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原副檢察長毛建平……近年來,重慶市聲勢浩大的打黑除惡行動,使一批危害一方的黑惡犯罪團夥及其“保護傘”應聲倒地,人民群眾對此拍手稱快。

  在採訪中,專家們紛紛表示,“重慶經驗”值得借鑒,但在具體工作中各地應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反腐舉措,充分認識到反腐敗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當前,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腐敗處於易發、多發、高發時期。”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説。 從實際情況看,由於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違法違紀行為也趨於隱蔽化、智慧化、複雜化,這些都對反腐敗鬥爭構成巨大挑戰。

  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他要求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有力的舉措堅決懲治腐敗、有效預防腐敗,進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

  “毫無疑問,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將直接決定我國反腐敗鬥爭的成功與否,由此決定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説。

  他認為,為了提升我國反腐倡廉科學化水平,就要實現反腐倡廉目標定位科學化、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科學化、反腐敗路徑模式選擇科學化、反腐敗行動規劃科學化。

  “反腐敗成功的基本標準有兩個,一是將腐敗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二是這種低水平是可持續的。”任建明説,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追問三:群眾參與,能否成為反腐“生力軍”?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的積極作用。”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的這一表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風清政廉是黨心所歸,風正氣順是民心所向。“反腐敗要取得成效,必然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政府唱獨角戲是不行的。”任建明説,這也是全球反腐敗的一條基本經驗。

  開通“反腐熱線”、開設舉報網站……近年來,我國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越來越重視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不斷拓寬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工作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與此同時,群眾參與反腐倡廉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南京周久耕事件、溫州“購房門”事件……越來越多的違法違紀案件線索,被群眾通過網絡等手段示之於眾,進而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事實證明,群眾在反腐敗鬥爭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無論是舉報熱線還是網絡監督,既説明政府重視民眾的呼聲,更説明公民意識的覺醒,而這兩者對於反腐和防腐都非常重要。”中央黨校副教授洪向華表示。

  但是,也必須看到,舉報機制不健全、舉報渠道不暢通、“舉報成本”太高昂等諸多難題,成為現實中制約群眾參與反腐敗鬥爭的攔路虎,影響著全社會參與反腐的信心和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相比,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對群眾參與反腐敗鬥爭作出了更多強調,也提出了更多舉措:

  ——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重視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全面推行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及行政權力、公共服務公開透明運行,積極推廣“制度+科技”等預防腐敗經驗;

  ——深入推進基層事務公開和透明,加大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企業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力度;

  ——暢通群眾反映問題、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

  ……

  人民群眾參與越廣泛,留給腐敗的空間就越小。專家指出,綜合運用制度和科技兩種手段,讓群眾切實擁有參與權、評價權和監督權;重視群眾的舉報和意見,及時調查反饋,才能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才能真正形成反腐倡廉的強大力量。(記者崔靜、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