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部分大醫院遷出核心區 每日30萬人就醫加劇擁堵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0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兒童醫院門口,為了給孩子看病,家長們的掛號隊伍已排至大廳之外。本報記者張沫攝

  每天,數十萬計的各地患者潮涌般奔向二環內的各大醫院,巨大的人流使醫院不堪重負,也讓醫院周邊成了新的交通堵點。

  昨天,在市人大平谷團的小組審議會上,副市長丁向陽表示,政府已經下決心,將通過名院辦分院、名校辦分校等形式,將城市核心區的醫療資源轉移至郊區。記者此前也從醫改部門獲悉,本市的新版醫療資源配置規劃中,解放初期形成的大醫院雲集二環內的現有醫療格局,將會“動一個大手術”。

  現狀

  “三項全國第一”難抵“看病難”

  按常住人口計算,本市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師3.55人、註冊護士3.51人、住院床位5.1張,三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但為何百姓總説“看病難”?

  副市長丁向陽介紹,本市一年有1.3億人的就診量,25%左右在社區,其餘都擠在二級、三級醫院。三級醫院中,少則50%,多則70%、80%的患者都是外地來京看病人員“本市面臨的問題是,有限的資源面對無限的需求,無論建多少醫療資源,都滿足不了全國乃至亞洲的需求。”

  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也舉例説,僅有27萬人口的門頭溝區,卻有4家二級以上醫院、1700多張床,但4家醫院水平都不高,這導致居民生病後還是會往城區大醫院跑。同時,因為缺少病人,當地的醫療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同樣的情況還有,作為新型城區,人口不斷流入的通州地區目前僅潞河醫院一家綜合醫院,每日患者爆棚。

  鄧小虹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資源不均衡”,醫療資源供大於求,醫療水平會下降,而供不應求則導致扎堆看病,醫療水平也會下降。

  她表示,本市從2008年起就注意到這一問題,當年就開始對醫療機構的佈局進行重新配置規劃。

  影響

  每日30萬看病人加劇擁堵

  丁向陽表示,目前,本市的醫療資源過多集中在核心區,導致每個醫院的門口都是交通堵點,就醫環境太差,也不人性化,“這同時説明,現有的醫療資源佈局也不合理”。

  醫改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本市目前的醫療格局基本形成于解放初期,其弊端已日益凸顯,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本市80%左右的優質醫療資源都集中于三環內,並以二環內及周邊為主。目前,本市三級醫院日均門診量在6000至8000人次左右,部分甚至已突破1萬人次,由此可以推斷,每日進入中心城區的人員和車輛中,僅看病一項,就高達20至30萬人次。此舉,不僅導致交通擁堵等城市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就醫成本,甚至延誤最佳就診時機。

  其二,目前,除城六區外,本市所有遠郊區縣均無三級醫院,這與新型城區的發展及中心人口疏散進程不符。現實中,在目前區域醫療中心技術水平尚未得到全面提升的情況下,周邊地區居民只能扎堆前往城區內的大醫院就診,加劇了看病難,同時也不利於當地醫療水平的提高。

  舉措

  核心區部分大醫院將外遷

  丁向陽表示,政府已經下決心,將通過名院辦分院、名校辦分校等形式,將城市核心區的醫療資源轉移至郊區。目前,天壇醫院已遷至豐臺,口腔醫院也要去;地壇醫院已從東城轉移到朝陽的機場路附近。

  他稱,目前,城市核心區共有22家大醫院,遷走3家後,還剩19家。十二五期間,全市將有17家新的準三級醫院在郊區建成。

  相關醫改專家也表示,“醫療資源應該跟著人走,各核心區已啟動人口外遷計劃,如果還保留現有的醫療資源現狀不改變,那麼勢必會造成資源倒挂,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當前醫療資源與供需矛盾如此突出的情況下,急需對本市醫療資源的分佈進行“大手術”。

  他表示,十二五期間,在首醫委的統一協調下,本市將通過限制城區內大醫院擴張、部分率先外遷或在郊區縣開辦分院等形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實體外遷。

  他稱,新版醫療資源配置規劃中,根據城市整體及各區縣經濟發展和人口疏散計劃,核心區內的大型綜合醫院將逐步向外遷移。未來,核心區內的大型三甲醫院的專業科室計劃將全部遷出,但這並非意味著將現有大型醫院拆除或改建其他,而是保留科研教學能力較強的醫院不變,著力發展高端醫學、技術科學。

  醫院外遷路線圖

  豐臺:新天壇醫院選址南四環花鄉橋北側,佔地面積438畝,相當於現在天壇醫院面積的4倍。建成後,將設置床位1500張,設置停車位1500個。

  昌平:東小口地區將建設清華長庚醫院。這個三甲醫院將配備1000張以上床位,以滿足周邊居民的就醫需求。此外,位於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大國際醫院正在抓緊建設,工程建設已初具規模;積水潭醫院分院、安貞醫院昌平分院、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大廈等項目也都在規劃和建設當中。

  朝陽:十二五期間,將新建友誼醫院望京分院、朝陽醫院常營分院、東壩國際醫院和北京中醫醫院垡頭分院。同時,朝陽第二醫院將整體搬遷,擬建設為綜合醫療中心,同時承擔急救和應急職能;朝陽第三醫院將整體搬遷,擴建為規模較大的精神病醫院。

  前景

  核心區

  擬打造國際醫療中心

  相關醫改專家還提出,十二五期間,本市要打造與世界城市定位相符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即需要在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合理佈局的同時,打造具有三種功能定位的醫療中心國際醫療衛生中心、世界高端醫學中心和國際健康文化中心。

  目前,北京雲集著各類全國頂級醫院和各科知名專家,不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人才方面,都有條件實現打造醫療“國家隊”的目標,“北京的醫療規劃必須是國際化的,與國際接軌,不管是服務、管理、規範、業務水平,都需達到國際水平。比如説,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已具備成為世界高端醫學中心的條件,但欠缺其他條件,那麼就需進行整體改造和升級”。

  該專家同時坦言,如何在保證現有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城市規劃相匹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郊區縣

  按人口配建區域醫療中心

  統計數字顯示,過去5年內,本市醫療服務總量大幅增加,2009年,全市診療總次數為1.35億人次,比2005年9667.4萬人次增長了39.9%;出院人數170.9萬人次,比2005年120.9萬人次增長了41.4%。

  醫改專家表示,和與日俱增的就診人次和城市發展不成正比的是,本市目前醫療機構的數量與解放初期相比並未有明顯增長,多數醫院興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已成為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交通設施便利等因素的影響下,大醫院每日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就診人群,已呈超飽和運轉狀態。

  按本市新版醫療資源的設置規劃,新型城區內,每30至50萬人的區域內就需建立一個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區域醫療中心。鋻於目前各遠郊區縣均沒有三級醫院的現狀,本市將通過三甲醫院專家對口支援周邊區醫院等方式提高其整體救治能力,同時還將根據每個遠郊區縣的人口,規劃新建或遷建與其服務人群數量相匹配的三級醫院。以實際居住人口200萬人左右的大興區為例,除現有的區醫院外,至少應再擁有2至3家大醫院。

  探訪

  百米看病路走了半小時

  三甲醫院友誼醫院的路況,令慕名前往的患者“很糟心”。1月12日9時許,記者乘坐的687路公交車剛行駛至永安路東口時,就陷入“停滯”狀態因東西向僅各有一個車道,且“友誼醫院東門”的公交站點處聚集著6個站牌,短短百餘米的距離,公交車挪動了近30分鐘才進站。

  此時,友誼醫院西區的門口處已擺上了“車位已滿”的告示,但仍有數十輛小轎車在排隊等待。大興開車過來的趙女士第一次來這裡看病,她從天橋繞行過來,“遠遠就看到醫院牌子,真開到跟前卻花了40多分鐘”。9點半,進入門診大廳的趙女士不由得又氣又惱她想挂的婦科號已顯示為零。當日,不論是普通號還是專家號都沒了。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李秋萌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