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外資繞開監管滲透我國種業市場 恐威脅糧食安全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5: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方政府出於局部利益可能默許此類投資行為,將形成對國內種業企業投資的實質性障礙

  在瀋陽種子市場,一些農民正在研究到底國內種子好還是國外的好。記者 王曉明 攝

  種子是農業之母,種業主權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外資在我國種業市場的不斷滲透,擠壓了我種子企業的經營空間,一些企業生存艱難,甚至淪為外資操控的“棋子”。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很多外資種業巨頭擁有深厚的國外政治背景,業內人士稱,一旦這些外資企業完成對我種業的壟斷,可能以此為砝碼,不僅要求鉅額的壟斷利潤,甚至可能威脅我糧食安全、國家安全。

  根據我國現行對外商投資有關規定,外商投資我糧食(包括馬鈴薯)、棉花、油料種子開發生産時,要求中方控股。當前國內企業與外資合作時,大多采取中方控股51%,外資49%的比例。《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兩年來以新加坡益海嘉裏為代表的一些跨國企業集團,正試圖通過一種“代理人”方式,曲線並購國內種子企業並達到實質性控股,繞開監管加速向産業上遊全面滲透。

  現 象  表面看是內資,實際被外資控制

  一些企業表面上是內資種子公司,但種種跡象均顯示其與外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是實際控制關係。外資公司以此達到繞過國家《關於設立外商投資農作物種子企業審批和登記管理的規定》,開展種業投資的目的。

  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又稱益海嘉裏集團),是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油脂化工、倉儲物流、內外貿易為主,集煤炭經營、清潔能源開發、房地産于一體的集團公司,也是中國國內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之一,屬新加坡獨資企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種業信息網查詢到:目前與益海嘉裏有關的持經營許可證種子企業共5家,包括佳木斯益海種業有限公司、江蘇益海嘉裏種業有限公司、安徽益海嘉裏種業有限公司、新疆益海昌農種業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嘉農種業有限公司。據業內有關人士透露,佳木斯、安徽兩個企業及北京嘉農之前的法人代表都是穆彥魁,而此人正是益海嘉裏投資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此外,益海嘉裏公司還利用投資地方糧油加工業的契機,加快了對地方大型種業公司的並購重組。已先後介入對新疆塔裏木河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和遼寧鐵研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並購。其中,參與新疆塔河公司增資擴股的行為已見諸官方正式文件。

  遼寧省鐵嶺農科院院長楊德忠説,2010年下半年院辦鐵研種業正式與北京嘉農公司合作,院裏持有股份46%,嘉農的投資方上海闊海投資有限公司控股54%。“雙方簽訂了10年合同,院裏10年內拿出20個品種供鐵研公司推廣轉化,對方承諾每年投入科研經費130萬元。”他説:“轉化經營每一斤種子,院裏提取0.1元的成果轉讓費,每年也有近100萬元的提成,可以大大緩解院裏科研推廣和生存困局。”

  北京嘉農的單一股東上海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更名為上海闊海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營業執照顯示為內資企業,但法人代表是穆彥魁。從北京嘉農的情況看,2009年2月設立時的法人代表是穆彥魁,2009年7月變更為班彥芳,2009年10月又變更為王巍。工商部門存檔資料顯示:穆彥魁同時是秦皇島市金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班彥芳是該公司儲運部經理,王巍是秦皇島金海特種食用油工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根據秦皇島金海工業公司官方網站,兩家公司均為益海嘉裏在中國投資的企業。

  業內人士透露,這些企業表面上是內資,但與益海嘉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是實際控制關係。

  動 向  跨國巨頭加速向我産業上遊逼近

  種業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國際糧商也向産業上遊逼近,A D M、嘉吉等外資糧商已將觸角伸向中國山東、河南等産糧大省的“基層糧庫”。

  2007年5月,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先正達種業公司通過收購河北省三北種業49%的股份,擁有了三北種業豐富的玉米種質資源和一系列優良的玉米品種,並可直接使用三北公司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的營銷網絡;2007年9月,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國利馬格蘭種子公司通過旗下V H K公司,與湖南隆平高科第一大股東長沙新大新集團合作,間接實現對隆平高科的實質性控制;2007年9月,拜爾以項目合作形式與四川綠丹種業有限公司、江西農科種業有限公司展開闔作……

  專家認為,進入21世紀,跨國種業巨頭進入中國的速度明顯加快,雖然國家通過立法限制外資控股主要農作物種子經營領域,但外資正以各種手段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搶奪。種業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國際糧商也向産業上遊逼近,豐益國際、A D M、嘉吉等國際糧商開始涉獵國內種子行業。2009年,豐益國際在黑龍江建立了大米加工廠,並與當地農戶簽訂水稻種植合同,嘗試訂單農業,直接將勢力範圍滲透到種植領域。A D M、嘉吉等外資糧商也已經將觸角伸向中國山東、河南等産糧大省的“基層糧庫”。

  杜邦先鋒在中國種業市場謀劃佈局、搶灘登陸步伐尤為引人注目,繼1998年在中國成立獨資育種機構之後,又先後與2家中國的上市種子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並於2009年2月在其本公司的網站上披露“將在中國雲南籌建第3家玉米種子公司”,如按照其規劃順利實施,先鋒公司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玉米主産區黃淮海、東北、西北、西南四個主要市場的佈局。據青島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程斐介紹,2002年末,先鋒公司與我國最大玉米制種企業———山東登海種業成立了合資公司,拉開了外資並購我民族種業的序幕。2006年,先鋒公司與甘肅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種業———先鋒海外有限公司。

  專家認為,一些企業與國外企業合資後,名義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術、高層管理人員等都掌握在外資手中,合資企業實際由外資操控。外資在完成並購“排頭兵”企業後,我種子産業中小企業在外資擠壓下面臨嚴重生存危機,幾乎沒有能力與外資抗衡,而目前利馬格蘭、益海嘉裏等跨國企業已開始不滿于幕後操控,加速滲透我國種業的步伐已逐步走到了臺前。

  警 惕  曲線進入的三種方式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外資曲線進入我國種業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通過“代理人”註冊公司進行並購;二是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外資出錢獲取我研究成果和種質資源;三是外資花錢買斷中方成果在國際上的專利權。

  北大荒種業集團董事長姜佔卿介紹説,目前世界上幾大種業巨頭都已經進駐到中國,比如孟山都已經有3家企業進入,他們很多都通過科研、育種的渠道介入,而國家在相關方面卻沒有政策限制。

  他舉例説,比如杜邦先鋒、先正達這樣,以共建或參股實驗室、研發中心的方式進入中國農業生物研究領域,並不需要像進入生産經營領域一樣接受行政許可審批,但其對生物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以國家作物分子設計中心為例,這樣的科研實體是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的承建單位,站在我國轉基因領域研究的最前沿,保障對這樣高端研發領域外資合作的引導和控制迫在眉睫。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益海嘉裏一方面曲線並購我國種子企業,另一方面還在積極嘗試購買一些國審品種,日前正在與貴州省農科院洽談“黔單24”的相關事宜,對我國種業已展開全面介入。

  專家認為,益海嘉裏公司繞過我國法律監管,進入我國限制外商投資種業領域的行為,如不儘早加以制止而放任自流的話,一方面將對如國際四大糧商等全球糧油企業以及孟山都、先正達等全球種子企業形成不良示範,效倣之下將逐漸侵佔國內種業市場、大大削弱我國對自主糧食安全和種業安全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出於局部利益支持或默許此類投資行為,將形成對國內種業企業投資獲取該地區優勢種業資源的實質性障礙,與國家希望國內種子育繁推一體化大企業整合重組全國地方種業資源、迅速做大做強的導向背道而馳,會導致我國民族種業迅速提升國際競爭實力成為一句空話。

  研發與推廣脫節 缺乏核心競爭力

  業內慨嘆“沒有好品種,只能淪為人家的生産車間!”

  ■“我們拿不到人家的技術,人家把我們的技術、成果不斷拿走,回過頭來再從我們身上賺大錢。”

  ■“我們的研發與推廣相脫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有一些成果,但經常被外資以各種方式買走,我們的企業自身又缺乏研發投入能力,最終導致真正做市場的人沒有好品種,只能跟著國外企業走,淪為人家的生産車間!”

  種業安全事關我國糧食安全命脈,針對外資繞開政策監管控股國內種子企業、加速向國內種業全面滲透的苗頭,有關專家認為,既要合理利用外資加速我國種業的發展,又要避免外資對種子産業形成實際控制的局面,建議一方面切實加強對外資進入種業的監管,消除監管真空,另一方面從多角度探索建立産業安全審查機制,避免技術、資源流失。

  只負責生産根本拿不到核心科研成果

  敦煌先鋒每年銷售額超過億元,公司還對外宣稱曾投資6000萬當年就收回成本,但2008年敦煌先鋒在酒泉市的納稅額只有100多萬元,還不如幾家大的飯店,對地方財政貢獻十分有限。

  我國引進外資的重要目的,是要提升國內種子産業水平,但當前外資在這方面的貢獻十分有限。美國先鋒公司與敦煌種業合資的企業位於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市相關種子管理人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敦煌種業只是先鋒公司的生産車間,只負責生産,根本拿不到先鋒公司的核心科研成果。先鋒公司通常不允許參觀,如果沒有先鋒公司的人帶領,外人連廠區都進不去,更別説要學習外企的管理經驗。敦煌先鋒每年銷售額超過億元,公司還對外宣稱曾投資6000萬當年就收回成本,但2008年敦煌先鋒在酒泉市的納稅額只有100多萬元,還不如幾家大的飯店,對地方財政貢獻十分有限。

  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大和説,敦煌種業之所以與美國先鋒公司合作,就是因為僅靠敦煌種業自身,根本研發不出能走向全國的品種。他認為,種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品種,但由於我國科研和生産經營脫節,我國90%以上的企業沒有研發能力,即使有研發能力企業也投入不足。張世煌説,跨國公司用於科研的投入一般佔銷售額的10%左右,而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僅佔銷售額的2%左右,很多企業主要靠購買品种經營,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

  “我們拿不到人家的技術,人家把我們的技術、成果不斷拿走,回過頭來再從我們身上賺大錢。”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國家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説,實質上就是我國的種業研發、推廣體製造成的。研發與推廣脫節,一旦核心技術被國外掌控,種子企業只能跟著國外企業走,我國在種子行業上將徹底失去話語權,屆時淪喪的將不止是種子一個産業,而是與之相關的下游無數個産業,糧食安全、國家安全將操控在國外手中。

  外資種業採取小規模進入以點帶面

  外資種業採取小規模進入、各個擊破、再形成合力的方式對國內種業展開包圍。而這種方式對我國種業的殺傷力是顯而易見的,不加以遏止就會為外資種業以點帶面、形成大規模優勢提供機會。

  專家認為,外資進入國內種業已經成為事實,並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要避免外資對國內種子産業形成實際控制的局面,就要把握住種業的兩端,一端是種子的研發資源,一端是種子的市場經營資源。

  吉林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丁萬志建議,首先,外資合作對象必須有國家力量。單純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企業,在與外資結合的時候,基本都是抱著“乘大船捕魚,收穫豐且風險小”的心態,關注點主要在合資能否帶來利潤,而對於是否控制研發、生産、營銷這些重要環節,是否確實將國際種業巨頭的一流研發成果引入國內,是否控制優秀資源的倒流這些事項並不關心。他建議説:“國內種子企業可以與外資合作,但必須讓外資拿品種、拿育種材料入股,品種必須歸合資企業所有,否則這些企業很容易淪為外資 控制國內種業的工具。”

  其次,限制外資開展多頭合作。由於種業的資本敏感度較高,較大規模的外資流入容易引起政府監管部門的注意,造成審批困難,因此以杜邦先鋒為首的外資種業採取小規模進入、各個擊破、再形成合力的方式對國內種業展開包圍。而這種方式對國內種業的殺傷力是顯而易見的,不加以遏止就會為外資種業以點帶面、形成大規模優勢提供機會。

  同時,控制科研院所與外資的結合。國家以撥付科研經費來支持運轉的科研機構,不僅具有公益性研究的功能,也通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專項具備了向高端研發領域進軍的能力,研究並形成了一部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國際種業巨頭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投資共建實驗室、合作開發、支持課題研發經費等方式攫取了我國一流的研究成果,並將其觸角延伸到省級甚至市級的研究機構。

  最後,還應切實加強外資進入種業的資格審查,避免曲線進駐繞開監管。以利馬格蘭進入隆平高科為例,通過控股種業公司的股東方來進入種業領域,同時進一步派駐董事等高管人員來影響並控制其經營管理,這類外資進入輕而易舉地規避了審查,順利達到了控制的目的。

  建議建立“安全審查機制”

  外商投資的産業目錄裏面,有一個種業類是限制投資的,但是具體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審查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並購重組的時候應該怎樣審查,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

  外資無論是幕後操控還是曲線控股國內種子企業,最終都是要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控制我國農業源頭的目的。專家建議,國家下一步對外資在種業領域的並購重組,知識産權的獲取、購買要建立産業安全審查機制,明確相關的具體的政策,規範與外資的合作模式,各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維護種業安全。

  中國種子集團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國內企業與外資的合作,沒有一個具體怎樣審定的方法,相關部門並沒有一個類似外商投資的管理辦法或者審查辦法,發改委外商投資的産業目錄裏面,有一個種業類是限制投資的,但是具體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審查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並購重組的時候應該怎樣審查,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他們認為,對於外資的審查應該進行實質性的審查而不是形式上的審查,以利馬格蘭進入隆平高科為例,就沒有經過農業主管部門的審批,只有當地商務部門的批准,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隆平高科間接地被利馬格蘭所掌控。

  包括利馬格蘭、益海嘉裏,實際上都是通過“代理人”方式很簡單地避開了中國的監管。丁萬志分析認為,跨國企業與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關鍵要看這種合作是否建立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之上,如果合作的同時國外企業也輸入技術、資源,把他們的品種也拿來,這種合作與交流有助於促進共同進步,但目前都是國外把我們的技術、成果拿走,研究成熟後回過頭來再控制我們的市場。

  他舉例説,先鋒公司的先玉335就是例證,短短幾年時間如今已經佔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可以説既壟斷了技術又壟斷了市場,同時還攫取了暴利,所以今後科研單位在與外資的合作中應建立一種安全審查機制,確保我國種業的技術、種質資源安全。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種業的管理涉及到農業部、發改委、商務部,要在真正意義上建立起安全審查機制,必須各部門通力合作。業內人士建議在對外資進行安全審查的同時,應大力扶持國內民族種業的發展,逐漸形成與國外企業對抗的能力,最終掌控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