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央行再調存款準備金狙擊通脹 政策調整壓力加大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1: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央行14日晚間宣佈,將於2011年1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人民銀行2011年以來首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去年以來的第7次上調。

  此次上調後,我國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將達到19%的歷史高位,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也將高達15.5%。粗略估算,此次上調後,央行可一次性凍結銀行體系流動性3500億元左右。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1年將是通脹之年,即將公佈的12月份經濟數據中CPI可能會回落到5%以下。但隨著春節的來臨,預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CPI會重新反彈到5%,甚至達到6%,這是由於中國內地過多的流動性造成的。他預測,今年上半年,中國存款準備金率將上調200個基點以上。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和加息舉措很可能在春節之前就推出。

  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全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95萬億元,超出年初制定的7.5萬億元新增信貸規模4000多億元。同時,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高達7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增幅超過年初預定17%的目標。

  與此同時,在信貸投放衝動下,2011年信貸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有消息稱,商業銀行在今年開年第一週累計信貸投放數量達到5000億元。

  此外,分析認為,對衝外匯佔款增加形成的流動性壓力也是央行火速出手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外匯佔款增加迅速,僅12月份就增加4033.18億元。去年全年累計新增3.26萬億元,給央行對衝流動性帶來了較大壓力。據預計,今年新增外匯佔款仍將保持在4萬億左右。在央票發行面臨困境的情況下,存款準備金率將成為常態化工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1月5日在媒體上撰文稱,2011年一季度政策調整壓力會非常大,這種壓力可能會持續到二季度。所以年初啟動密集緊縮政策可能性較大,一季度可能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及匯率,以緩解物價壓力。

  屈宏斌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好轉,中國決策層應當一心一意反通脹。如果上半年所預期的政策措施都能夠及時地、果斷地推出的話,隨著下半年政策效應的顯現,CPI通脹應從5%到6%的水平逐步回落到4%左右的水平,通脹將被有效抑制。

  屈宏斌建議,未來的六個月裏,宏觀政策方面應該一心一意地反通脹。除了個別的對應食品價格的一些特殊政策之外,應該加大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讓貨幣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是適度從緊,而不是所謂的穩健政策。具體講,就是數量型工具包括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以及新增貸款的控制,仍然會成為兩個主要的政策手段。其作用會更直接,對收緊流動性更直接、更有效。加息有用,但是加息只能作為一個輔助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背景下,加息不能頻繁使用,加息幅度不能太大,過度地加息反而會引來更多的熱錢流入,從而沖銷部分貸款收緊的這種力度。

  對於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屈宏斌認為無需擔心。他説,匯豐預測美國經濟今年會有3.5%的增長,比去年的增速高,這表明美國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的問題。

  與此同時,2011年中國內需也不會隨著經濟刺激影響的淡出而下滑,原因在於: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很多省份報出的“十二五”規劃裏面,號稱“十二五”本地區GDP翻一番,意味著平均在未來五年裏面,這些省份希望GDP增長15%左右。應該説投資衝動高漲;其次,10多萬個在建基礎設施項目的後續投資將是投資放緩的底線;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消費潛力巨大。本輪經濟復蘇已滲透到勞動力市場,鋻於工資收入佔家庭收入的80%,這將提升家庭消費能力。同時,隨著社會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的改善,消費傾向可能得以提升。加息則會帶來更多的收入,對消費有幫助。因此,貨幣收緊不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影響。

  屈宏斌強調,總而言之,通脹是今年的主要風險,政策層面要全心全意反通脹。政策執行方面,趕早不趕晚,如果政策出臺及時,下半年通脹的情況會有所好轉。

  鏈結>>

  通脹成消費者最大隱憂

  【記者阮修星北京報道】“持續上漲的物價已成為消費者最為擔憂的事情,已對居民生活信心産生了一定衝擊。”這是記者從日前在京舉辦的2010消費者信心指數年度發佈會暨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上獲悉的信息。

  這份由中央財經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台灣輔仁大學等共同完成的調查顯示,2010年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消費者信心總體上企穩,消費者在經濟發展、物質生活和就業狀況方面的信心較積極。

  2010年第四季度,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經濟發展分指數分別為121.1、97.0、109.4和63.7。2010年,大陸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大陸、香港和澳門消費者對經濟發展信心都表現積極。尤其是大陸,在四個季度中有三個季度指數的高於120,呈現非常積極的信心狀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在物價水平、購房和個人投資方面信心消極,特別是物價信心和購房信心明顯不足。

  調查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物價分指數分別為63.9、49.7、51.2和47.6,環比均顯著下降,顯現出消費者對於物價非常消極的心態;從全年來看,大陸、香港和澳門去年四個季度的物價分指數均呈下降趨勢,且都在第四季度達到最低,説明消費者對於通脹的憂慮在不斷加劇。

  與此同時,雖然居民對生活的信心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但通脹已經對居民生活信心産生了一定衝擊。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生活分指數分別為118.3、102.5、92.4和70.1。從大陸、香港和澳門來看,與上個季度相比生活分指數分別下降3.4、3.0和4.6。

  此外,房價不降和股票不漲的現實,已使消費信心嚴重受挫。調查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購房分指數分別為71.0、60.8、50.9和94.4,仍然顯現出消費者對於購房信心不足。

  調查認為,消費者對物價和房價的信心消極是拉低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在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的背景下,要在未來一年有效地提高消費者信心,緩解甚至解除消費者對通脹和高房價的擔憂將是努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