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駐臺記者體驗台北公共交通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6日 21: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台北大眾捷運股份公司新聞發言人 淩啟堯:因為我們在考量的部分就是,當旅客要下車的時候,他一齣來的時候,他是直直地出來,那如果説今天旅客也是直直地排隊,它會變成一個衝突。所以我們就規劃的部分,按照我們的經驗上,我們會讓他排隊的時候從側邊排隊,側邊排隊有個好處。第一個,大家可以很規矩地排隊,尤其有一條線,讓大家依序來排隊。另外,旅客如果出站的時候,也不會擋道。這個讓我們旅客在捷運裏面非常有秩序地排隊。

    因為井然有序,台北地鐵即使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大家也能順利地進出車廂,不太會發生踩踏事故。另外,除了這種秩序以外,台北市的地鐵還有許多人性化的服務。這種週到、細緻的人性化服務體現在很多細節上,比如老人、孕婦,以及殘障人士等,他們不方便坐電扶梯,所以每個地鐵站都設置了一台或幾臺直達電梯,送這些人上下樓。另外,地鐵站裏裏外外,都有無障礙坡道,供推輪椅的殘障人士使用。

    台北地鐵擁有大容量的運載能力,據了解,今年的台北跨年煙火晚會,大概有近300萬人出行看煙火表演,而且主要集中在市區,從12月31日當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淩晨6點,地鐵總共運輸旅客250萬人次,平均2分15秒就有一班地鐵發出。

    地鐵成為了緩解台北交通壓力的最大的功臣。了解台北交通狀況的人都知道,在20多年前,台北交通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糟糕的時期,民眾稱它為“台北交通的黑暗期”,台北市交通局長林志盈先生告訴記者,那時候,台灣經濟剛剛起飛,私家車數量突然增多,而那時候台北還沒有通地鐵,堵車是經常的事,遭來很多民怨。

    台北市交通局局長 林志盈:在1980年代,在台灣經濟快速成長,民眾所得也逐漸提高,所以在那個階段,台北這個城市裏面,新的車輛不斷增加、不斷成長,可是道路要拓寬很不容易,要拆人民的房子,那是不大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工商發達,業務往來也特別頻繁,所以那個年代,路口交通往往堵到車子都不能走,堵到都不能走的狀況,民眾抱怨就很多,因為出門時間拿捏不準,我們那個時候稱為交通的黑暗期,那個時候剛好我從大學裏面畢業,研究所畢業,投入交通這個工作,我第一個工作就是去規劃台北的捷運系統,就是地鐵,從那個開始,台灣在城市裏面思考説,談了很久的地鐵,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有具體行動?

    台北地鐵從1986年開始修建,到1996年,第一條地鐵,木柵線正式通車,經過了整整10年時間,而這10年裏,台北市的交通狀況也獲得了很大改善。

    台北市交通局局長 林志盈:那個時代,在80年代,面臨整個經濟快速成長,我們城市裏面的交通負荷非常緊張的情況之下,我們做了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先要把路口凈空,車子再怎麼多不要打結,打結大家都別走,那效率就特別差,所以第一個要把路口凈空部分先解決,所以交通警察大隊協同民力,找了計程車駕駛,在尖峰時間來協助路口的交通秩序維持,我們叫做“義交大隊”,就是一個義工交通大隊,都是由出租車師傅來組成的。這樣,第一個讓路口先能夠凈空,讓車輛行使有秩序。接下來趕快進行地鐵規劃跟路線新建,在80年代是這樣。到了90年代,地鐵也陸陸續續要完工了,那麼我們第二波部分是把道路部分,我們再重新省思,道路本來是給很多人來用,最多的人來用是道路原來的目的,而不是給最多的車子來用。換言之,我不是為了車子來蓋馬路,我是為了疏散人,當然車裏面也會有人,差別在於説哪一種車子人已經多?那我就一樣的道路面積,我可以疏散更多的車子。所以,我們就做了公車專用道,就現在在台北,全世界來講,台灣在做公車專用道算是非常早的一個城市,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們在90年代快速新建相噹噹多公車專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