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馬長生:創新不止為蒼生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16: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圖右)。

  獲獎項目:心房顫動導管消融的臨床研究與推廣應用

  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剛剛47歲的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已經是第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了。第一次是在1995年,“導管射頻消融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在獲獎名單中排名第七;第二次是在2004年,“心房顫動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排名第二。

  這次,“心房顫動導管消融的臨床研究與推廣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前兩次不同的,除了項目名稱,還有排名——他位列第一。

  臺上幾分鐘,台下十年功。早在1998年,馬長生就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陳新教授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黃從新教授的支持下,把房顫導管消融技術引進國內,並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開展了中國第一例房顫導管消融手術。10多年來,馬長生帶領他的團隊,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建立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房顫消融技術方法:創建了右前斜45透視下進行房間隔穿刺的方法,首創了房顫單導管標測、消融的方法和2C3L術式,建立了三維標測房顫導管消融的多項實用方法。這些創新,使房顫導管消融手術趨於規範,操作起來更加簡便易行,安全性也明顯提高。這些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推動中國臨床電生理達到了新的高度。業界和廣大患者也因此讚譽他為“中國房顫導管消融第一人”。

  創新是為了救治更多的患者。10多年來,馬長生作為主要負責人,聯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等,舉辦了許多心房顫動導管消融專題會議和培訓班,累計培訓專業人員4000余人次。他們指導協助全國30個省市的200多家醫院開展房顫導管消融手術。據不完全統計,該項目組在最近6年內完成7000余例房顫導管消融術,隨訪成功率及並發癥率達到國際先進電生理中心的水平。近兩年來,安貞醫院房顫中心的相關醫學工作者在國際醫學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450篇,其中SCI收錄53篇,讓國際醫學同行刮目相看。他們認為,這些研究成果對房顫導管消融技術的建立與改進做出了突出貢獻。

  説到這些成績,馬長生總忘不了我國心血管病領域的泰斗胡大一教授。1992年,胡教授從美國取經歸來,在北大醫院開展心動過速射頻消融新技術。這年4月,已在安貞醫院把心臟瓣膜病擴張術和各種心導管技術煉得駕輕就熟的馬長生,師從胡教授學習心動過速射頻消融,僅一年多時間就成為該領域的技術高手。1993年底,他隨胡大一調到朝陽醫院。到朝陽醫院不久,胡大一宣佈挂刀,剛滿30歲的馬長生很傳奇地成為了“中國心動過速射頻消融第一號種子選手”。

  2001年春天,時隔8年,馬長生又回到北京安貞醫院,緊跟國際前沿,繼續探索房顫導管消融,並於2006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房顫中心”。

  什麼是創新?在馬長生看來,只要能解決醫療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解除病人的痛苦,就是創新。據他介紹,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我國人群患病率接近1%,高達1000萬人。與沒有房顫的患者相比,房顫患者腦卒中風險增加5~7倍,死亡風險增加1.5~1.9倍。

  儘管目前的醫療大環境不是太好,但馬長生還是心存感激:感謝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對創新的支持,對“意外”的理解。

  讓他惴惴不安的,是目前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患者看病太難。為此,他正在醫院的支持下,聯合有關企業籌劃遠程網絡心臟病醫院,計劃在5年內建成。“到了那個時候,通過網絡,房顫患者在縣醫院就可以接受權威專家的診療服務,用不著再跑北京、跑上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