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聞背景: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振義院士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1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14日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王振義,男,1924年11月出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于震旦大學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等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一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在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上海方案”,闡明了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了我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臨床表現最為凶險的一種白血病類型,緩解率低、死亡率高。傳統化療在殺死白血病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會加劇出血,導致早期死亡。王振義依據誘導分化學説,在大量實驗基礎上提出治療APL的誘導分化療法,證明採用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將惡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良性細胞,引起國內外醫學界高度關注,並得到國際同行廣泛證實。

  在此基礎上,王振義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發現聯合應用維甲酸和氧化砷治療APL,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從而使APL成為第一種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國際血液學界將此方案譽為“上海方案”。在臨床治療獲得成功的同時,王振義揭示了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APL是一種針對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療”方法。維甲酸的應用開拓了人類治療腫瘤的新思路與新途徑;“上海方案”是誘導分化學説的具體體現,是“靶向治療”的成功範例。

  1988年,王振義在國際學術期刊《血液》上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迄今已被他引1713次,成為全球引證率最高和最具影響的論文之一。1994年,王振義獲得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評委會稱他為“人類癌症治療史上應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此外,他還獲得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臺爾杜加世界獎、美國血液學會海姆瓦塞曼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首屆何梁何利獎等。

  王振義院士醫德高尚,至今工作在醫、教、研第一線。他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血液學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