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蒙談"智慧":智者有好的風度和寬闊的心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7日 18: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

  ●智慧要求遠見,要求眼光,要求對於對象的整體性把握

  ●智慧要求有所不為,有所作為,要求學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智慧的依據是生活,是世界,是實踐,而不僅僅是書本

  什麼是智慧?是"知識多"嗎?不。知識多,是淵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書袋的人,學貫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學問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僅僅有一種絕活,人們會稱讚你心靈手巧,稱呼你是能手巧匠,卻不一定認為你很智慧。

  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徑成功的人越來越多。這又是"智慧"嗎?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機取巧,是機靈鬼。智慧要求遠見,要求眼光,要求對於對象的整體性把握,要求不僅經得住一時一地一事的考驗,而且經得住較為長期與全面的檢查。智慧要求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要求有所不為,有所作為,要求學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智慧,是指人的一種高級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強調的是知識與膽識,是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估量、選擇與決策。"慧"主要是悟性,是對於是非、正誤、成敗、得失等的迅速感受與理解掌控。

  儘管智慧給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種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脫離品質與境界。我們説到遠見、大局、明辨、敏銳與週全,説到選擇與決策、承擔與應變、淡定與冷靜、正視與勇氣,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雜念、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蠅營狗茍、妒賢嫉能、誇張矯飾、膽小怕事、茍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遠大的目光與胸懷的人,具有謙遜兼聽、從善如流的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學、服膺真理的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

  我還喜歡講一句話:智慧是美麗的。智者會有更好的風度,更寬闊的心胸,更從容的舉止,更自如的揮灑,更多的包容與耐受,當然也有更多得多的自信、自尊自愛。

  在中國古人那裏,不常用智慧這個詞,而喜用"知"。儒家講得更多的是"學"字,要人重視學習,重視切磋琢磨。老莊常常抨擊或貶低知,提倡厚樸,反對濫用智謀。老子講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些意思都與我們今天講的"大智若愚"相通。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麼張揚外露的。這也包含了警示人們不要耍小聰明、不要一心投機取巧、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意思。

  大的智慧,不等於萬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氣。比如牛頓,為了便於家裏一大一小兩隻貓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門上鑿出大小兩個貓洞;因為著迷做實驗,煮雞蛋時卻心不在焉地把懷錶放進了鍋裏。

  當然,從傳統上看,古人還是重視智力教育的。自古流傳下來的許多神童故事,都與智力的直覺有關,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破水缸救人等。

  智慧是永無止境的。嚮往智慧、靠攏智慧、汲取智慧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今天,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的時代,不論個體還是群體,沒有足夠的智慧,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就無法在競爭中取得成績,更不要説勝利了。回想中國近代史,曾經的喪權辱國、危難深重,與我們長期封建制度造成的非智慧狀態有關,開啟民智,一直是中國近、現代愛國志士的一個口號。

  怎麼獲得智慧?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揚民族文化的益智精華,傾聽時代高端與科學前沿的信息與呼喚。更重要的是,面對我們的生活實踐,有所實驗、有所創新、有所嘗試、有所擷取,有所思索,有所發現,有所見解。智慧的依據是生活,是世界,是實踐,而不僅僅是書本。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