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視頻]專訪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2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海峽兩岸

  導語:民進中央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名譽會長嚴雋琪女士,12月中旬,率領開明畫院的書畫家在台灣進行了為期9天的參觀訪問。嚴雋琪女士表示,此次台灣行既是文化之旅也是親情之旅。日前我們專訪了剛剛從台灣訪問回來的嚴雋琪女士。在專訪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開明畫院在台北舉辦的書畫展的情況。

  小片:十二月中旬,葉聖陶研究會的名譽會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率領開明畫院的畫家,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行了書畫展。2009年成立於北京的開明畫院,一向以擁有諸多書畫造詣極深的傳統水墨書畫家聞名,本次展覽共展出29位名家的103件作品。其中國畫63件,書法40件,展覽內容豐富而多元,涵蓋各大書畫畫派與風格,作為開明畫院的院長馮驥才展覽出了6幅作品格外醒目,在書畫展開幕式後舉行的筆會上,兩岸藝術家現場創作,更近距離地切磋技藝。

  開明畫院院長馮驥才:他畫了一個春天剛剛到來的一種感覺,我給他畫了一個,給他加一點春天的力量,就是雪已經融化了。

  嚴雋琪一行還與台灣文化藝術界的人士座談,嚴雋琪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和實施,開啟了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時代。

  嚴雋琪:推動我們兩岸交流的範圍,從經濟領域向文化領域深入、拓展,來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溝通和情感交融。

  嚴雋琪,1946年8月生,江蘇蘇州人,丹麥技術大學海洋工程系畢業,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現任葉聖陶研究會名譽會長,開明畫院名譽院長,中華文化學院院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

  2001年至2007年,嚴雋琪在上海市政府任職,是負責信息化、科技、教育和知識産權等工作的副市長。

  2007年,嚴雋琪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席。2008年,嚴雋琪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李紅:嚴主席你好,非常高興能訪問到您。

  嚴雋琪:你好。

  李紅:這次您去台灣呢,已經是第三次了,前兩次是在什麼時候?

  嚴雋琪:應該有些年份了,1992年和1996年我曾經分別訪問過台灣,所以今年是第三次了。

  李紅:那個時候是以什麼身份去台灣訪問的?

  嚴雋琪:那個時候的情況和現在是很不一樣,因為那時候是兩岸開始解凍,開始能夠有來往,台灣來的多一些,我們到台灣的少一些,所以那時候是訪問台灣應該説屬於比較個案,我當時是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所以是一種科技交流,而且當時去的話,人數也不是很多。

  李紅:那這次您是以葉聖陶研究會名義會長的身份去台灣進行訪問,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葉聖陶研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還有就是它和書畫界的一些關聯是什麼樣的?

  嚴雋琪:葉聖陶先生是我國上世紀非常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也是我們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前輩領導人,所以在1989年中國民主促進會就發起成立了葉聖陶研究會,它的宗旨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團結一批致力於文化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專家學者、學術團體組成了這樣一個學術組織。所以成立以來,應該説凝聚和團結了一批文化界人士,研究葉聖陶的學術思想,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特別是對中華文化的優秀部分進行傳承和發揚做了大量工作,那麼近年來又在兩岸的文化交流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這之前基本上都是我們在大陸開展活動,邀請台灣的文化界人士來參與,這是我們首次組團到台灣去。開明畫院,因為我們中國民主促進會是文化界別的人士佔了很大部分,我們有數千名優秀的書畫界的專業人士,所以在2009年我們決定成立開明畫院,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能把書畫界的人士凝聚在一起,扶持新生的力量,同時宣傳和鼓勵書畫藝術的創造,利用書畫藝術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做貢獻,開明這兩個字,是我們民進老前輩在上世紀就取的名字,它的意思應該是,繼往開來,明道不計功。

  我覺得這是體現了我們民進的一個非常有優良傳統,所以以開明命名這個畫院,這是這兩個組織都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主辦或領導的。

  李紅:那麼這一次帶一個這樣的團到台灣去參訪,並且辦了畫展,台灣各界的反響是怎麼樣的呢?

  嚴雋琪:説實話,去以前我心裏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的,因為在大陸舉辦兩岸的交流活動,我們應該説是比較駕輕就熟,因為連續有將近十年我們不間斷舉辦這方面的論壇,但是事實證明我的有些顧慮也是多餘的,最後的效果非常好,非常成功,攜帶了他們103幅作品,63幅是畫作,40幅是書法作品,不光這些畫家是知名畫家,書畫家,而且他們的作品都是精心挑選非常精彩,有的是為了這次畫展專門製作的,創作的,有的是他歷年創作中精選出來的,所以到了台灣以後呢。台灣著名的書畫界人士,也都到場,我們在一起進行了座談,非常坦誠的就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和在現代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大家各抒己見,非常坦誠,發言也很積極,交流思想,同時在開幕式那天,這個盛況應該説是熱烈、感人,中華文化總會的秘書長還有兩岸的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的理事長,以及在我們舉辦地,中山紀念堂的紀念館的館長等都出席了開幕式致辭,還有就是台灣書畫界的大家,在展覽中間,這個會場佈置也是別有新意,非常大方,簡樸又給人一種美感。所以來的人都讚不絕口,參觀的人數在短短的幾天裏就達到了上萬人次,而且台灣的藝術學校的老師還帶著學生,到那現場講解,那些藝評家和記者們都給予高度的評價,説是非常精彩。

  李紅:那嚴主席,除了剛才我們談到的您這一次到台灣進行的這一種文化交流,舉行的這種文化之旅之外,我們看您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還談到了此次旅程也是一種親情之旅,為什麼會把它定義為親情之旅,是因為在台灣看到了您的親屬和親戚嗎?

  嚴雋琪:是的。因為我家有很多的親人在台灣,無論是我父親方面,嚴家的,還是我母親方面王家的,都有很多親人在台灣。

  那麼也經歷了和我們整個國家民族一樣,經歷了人為隔離的幾十年的痛苦歷程,隨著兩年關係解凍,實現雙通,所以我們能夠又接上關係,又進行來往。但是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去台灣了,台灣的親人有些年事已高,也不是太方便的進行旅行,所以我借這次訪問台灣,能盡可能的去會見這些親人,這也是以慰親人之間的互相掛念之情吧。在這個兩岸不能互通的背景下,其實我特別感受到這個親人分離的痛苦,所以有一些長輩他就沒有等到這一天,就再也沒見面就走了,所以我家的兩岸親人中這是永遠抹不去的痛,但是有幸的是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那麼我們現在的親人能夠互通信息,互通來往,有些親人呢,是小時候聽長輩説起過,但是我從來沒見過面,這次我見到了,我也很幸運,有些人都已垂垂老矣。坐著輪椅,這次見,所以前兩天還發郵件給我,希望能夠這種見面更頻繁一些,因為這個親人見面的溫暖,對老人來説是一種慰藉,對年幼的孩子來説他知道家族的歷史,也知道在海峽對岸還有我的這些親人。有一些是隨著兩岸的互通以後已經有數次的見面,前兩次去台灣雖然能成行,但是頗費週折,無論是交通,必須到香港去轉,手續的辦理也很複雜,這次就不一樣了,因為隨著兩岸的雙向三通,手續也比以前通了,便利了,三個小時就從北京飛到了桃園機場,所以我想這樣一種兩岸的密切交流和親情交流,真是民心所向,是不可逆轉的,這種歷史悲劇一定不能讓它再發生,所以這次的親情之旅,我覺得讓我除了台灣溫暖的氣候,也匆心裏感到溫暖,這也是我代表我已經故去的父母。我覺得我也在完成他們的一種使命,也是告慰他們的。

  李紅:剛才您也談到説,這次去台灣看望您的親戚,可以説也實現了已故父母的一個願望,可能是對於他們那個年代還有那個年紀的人,沒能去台灣親自去看望自己的親人,應該是一個特別大的人生的遺憾,那如果談到您的父親,我們都知道他是在上個世紀的40年代,在福建就創辦了一個很出名的學院,可能這一段歷史很多人並不了解,您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您父親,還有您父親的學院?

  嚴雋琪:我父親在我6歲的時候就病故了,我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知識分子,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昆蟲學家,科學家,但是畢竟他在我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已經是開始變得模糊,也是片斷化的,這次有幸在台灣見到了八位我父親親自培養出來的原福建省立的農學院的一些老校友。他們都是90歲上下的高齡了,在會見中他們講述了當年70年前,在福建省農學院我父親辦學的點點滴滴,因為那時候國家處於危難之際,我父親是秉承著教育救國,就是人才是最重要的,同時國運衰危,他認為農為幫本。所以他欣然的接受了當時福建省的邀請,到福建在抗戰時的臨時省會永安,永安縣的郊區黃歷村去創辦福建省的農學院,當時的艱苦可想而知,就租用了農民的房子,但是經過努力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辦了有7個係的一個農學院就已經初具規模,我覺得他的這些辦學思想,因為我也長期做大學教授,我現在才那麼詳細清晰了解當時的這段歷史,他當時做的首要的事情是用重金聘請名師,短短4個月就匯集了30多位教師,其中教授級的就有10多人,到3年以後增加到30多人,所以名師匯集,給這個學校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台灣1945年回歸以後,特別需要人才,福建省農學院的學生就成為台灣最搶手的人才,大概相繼有180多名到台灣任職,為台灣的農業、林業、科研、教育做出了傑出貢獻,中興大學的校長是我父親的親手帶了4年的學生,他説沒有我父親,就沒有他的今天,在台灣是非常有名的,台灣的茶葉很有名,但是茶葉的元老甚至他們叫台灣茶葉之父是我父親教出來的學生,台灣的水果、鳳梨、木瓜特別有名,但是這兩個品種的元老就是我父親的學生,還有台灣農業的統計工作,數據統計工作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這個負責人也是我父親學生。台灣的農復會的技正,就是負責人,是我父親的學生,這些名字很多,應該説這段歷史反映了兩岸本是一家,兩岸的發展凝聚了兩岸同胞的心血,就在兩岸交通斷絕以前,我原來不知道,我父親學生告訴我説,我父親在18年還是17年的時候,專門到台灣去過,就是為了推動兩岸台灣農業的科技。所以我想這些學生在台灣做出的貢獻,應該也足以告慰我父親,應該是為我這個兩岸只有合作才能共贏,也做了一個最好的歷史的注腳,所以我覺得讓我最近了我父親的精神世界,也覺得我這一代人有這一代人的責任。就是説我上一代人盡了他們的責任,那麼我們這一代人就應該盡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就是繼續要為兩岸的關係和平發展最終祖國的和平統一,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李紅:也就是説無論您做任何職務在任何的崗位,您父親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您,陪伴著您,並且鼓勵著您,在兩岸之間做更多的事業?那今天通過對嚴主席的訪問呢,我們也從另外一個側面了解了很多兩岸之間的歷史,那當然,正是因為有這段歷史才讓兩岸的同胞之間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難以割捨的同胞之情,非常感謝嚴主席接受我們的訪問,謝謝。

  嚴雋琪:我也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也傾吐一下心聲。

  李紅:謝謝。

視頻編輯: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