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對話民政部部長:中國現階段"以房養老"只能是試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3日 14: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讓困難群體更有尊嚴地生活——訪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如果這個冬天我再到玉樹、舟曲這些遭受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地區去看望受災群眾,我希望能夠看到他們日常生活得到保障,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用。他們的孩子早已正常上學,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種正常狀態。越冬的臨時住處是暖和的,而不是寒冷的。他們的表情是安寧的,而不是無奈的。"在和民政部部長李立國長達兩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他的這段略顯感性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

  更多的時候,李立國給人的印像是理性嚴謹的,講話極富邏輯性。和記者談起民政工作,他如數家珍,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數字、每一個願景,都能娓娓道來。

  記者:社會救助是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請問"十一五"期間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的整體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如何?有何制度和體系上的創新和突破?

  李立國:"十一五"這五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救助事業發展最快、受助群眾最多、實施效果最好的時期。我們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實現了貧者有所濟、孤者有所養、病者有所醫、困者有所幫。

  一張保護困難群體的全方位的"安全網"已初步形成。農村低保制度于2007年在全國普遍建立,實現了低保制度的城鄉全覆蓋。目前,全國共有5000多萬農村低保對象。低保制度不光是保障基本生活,也是讓低保對象更有尊嚴地生活。我們在理念上有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實行社會救助不是恩賜,而是困難群體應該享有的合法權益。可以説,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繼農村稅費改革後又一個重大的惠民政策,在中國的反貧困事業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在2006年底覆蓋了所有涉農的縣(市、區);2008年底,全國縣(市、區)基本都建立了城市醫療救助制度。2006年修訂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實現了由農民集體互助共濟向以政府財政保障為主的歷史性轉變,破天荒地讓這部分最困難、最無助的農民吃上了"皇糧"。

  "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救助事業實現了四個歷史性新跨越:一是社會救助工作由單項突破轉向體系建設,救助內容從生活救助走向綜合救助,在救助工作的人性化上實現了新跨越;二是社會救助形式從臨時性傳統救助轉向經常性制度化救助,管理模式從靜態粗放式走向動態精細化,在救助工作的科學化上實現了新跨越;三是社會救助範圍由注重城市轉向統籌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制度從典型探索走向全面覆蓋,在救助工作的均等化上實現了新跨越;四是社會救助對象由傳統的民政對象轉向所有困難居民並向低收入人口拓展,對象核定方式由依據人員身份走向依據救助標準,在救助工作的公正化上實現了新跨越。這些新跨越,把對困難群眾的權益保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度。